为什么有人认为是满清奠定了中国的领土?

Dannysir1


首先,看拉各位的回答感觉都很有道理,满清我虽然看不上,但是就领土而言,他确实奠定啦中国领土的基础。

但是这个被奠定的领土基础其实是差一点就没有被继承的,我感觉所有答案好像都忘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关键作用。没有他,清政府退位后的领土合法继承都会成为问题。


就像群友 李子木沫 所说,没有合理合法继承情况下,国际法是不承认的。

我们都知道伟大国父孙先生的组成的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一种有着汉族至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口号,和数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口号类似。他们致力于恢复的是传统汉家天下。而不是,现在的中国当代的中华民族。当然,孙先生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我们不好怪他。


随着1911年武昌首义开始,革命狂潮席卷全中国。

无数省份纷纷独立,建立国民革命政府,独立的各省份,共推孙先生为中华民国政府首脑,与此同时,北京的原清政府还没有退位,并积极筹备军饷,命令北洋军出兵讨伐中华民国政府。

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角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出现了。

他先是派兵南下攻击武昌城,威逼国民政府,并充分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在展示实力之后又按兵不动,养寇自重。回过头去又去要挟清政府要钱,要粮,要权力。



并表示条件不批准,他就打不赢革命党。

当时清政府是女人执政,加上前不久爆发的上海金融危机,将清政府最后一点积蓄也赔的一分不剩下,可以说是国库空虚。仅仅剩下个空架子。于是隆裕皇太后无奈,吧能卖的所有都卖啦,还是凑不齐军费。

袁世凯眼看大清朝是真的没钱,也弄不出什么油水,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终于松啦一口气,顿时野心膨胀,他就开始二面谈判,一面和国民政府孙先生谈,要求成立联合革命但是先决条件是,政府有我和北洋军领导,一面和清政府谈判,要求皇帝提条件退位。



二面谈判让袁世凯占尽主动,有名望无军权的国民政府和孙先生急于让革命成功清帝退位,就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成立共和政府,并由北洋军阀主导联合政府。

眼看,南边已经谈妥只剩北边清帝退位条款,袁世凯越发的急不可耐。终于在1912年2月12日, 清朝在袁世凯要求,或者说胁迫之下发布退位诏书。


清帝溥仪的退位诏书是由江苏首富,晚晴著名实业家状元张謇所拟定。

第一次书写诏书时候,所谓的状元郎张謇完全不明白袁世凯意图。

这份诏书里只写了“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袁世凯可是聪明人,不可否认他比孙先生要聪明的多,他看到这第一份诏书,寻思很久,在后面补充啦一段话。

就是这一段话,让中国占据法理位置,保住了东三省,内外蒙古和新疆西藏六个边疆省份。


这就话就是:“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大一统之中华民 国”

好吧,这关键的一句话,就足以让袁某人成就伟人之名啦,原因很简单,如果不加这段话,按照孙先生同盟会党人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所言,那么东三省就将是满族所有的土地。

清帝如果退位回东北,他们要独立建国也是有法理基础的,东北很有可能会脱离中国,这样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蒙古,西藏。新疆这三个边疆省份。

要知道这三个省,其实在明朝时,也不算作是中国核心领土,明朝实力强就会有一定控制力,如果实力弱的时候,那就是分裂割据的化外之地。是因为满清的民族政策,这数个边疆省份才加入到中国领土中来,如果这时候还要“驱除鞑虏”必定是会闹分裂的。


当时边疆形势并不好,英国对西藏有领土野心,沙俄对新疆蒙古也一直虎视眈眈。

正因为袁世凯加了这么一句话,坚持五族共和,各族平等,才算是吧六个省民心稳住了,也给啦北洋政府,以及之后的民国政府,新中国合理合法继承清朝完整领土的法理依据。

诚然袁世凯后也来因称帝,沦为“窃国大盗”,但不可否认,退位诏书这件事上,他可谓是立下拉再造中国的大功绩。

另补充一下袁世凯并没有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签的仅仅是《中日民四条约》他在对日事件上,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保留民族权益。

他的黑点除了,最后称帝,其实并没多少,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阿斗不傻


因为本来就是清朝奠定的当代中国版图啊!

每当我们在说清朝奠定现代中国版图时,总会有人不承认。他们总共有三种说法:

1.中国现代版图是各代共同奠定的。这话是有问题的。之前各代就是奠定了汉地基本盘,对于各藩部一直是强则有,弱则无,现代版图的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各代都没有真正纳入中国。(可以去看我在”如果没有清朝,中国会止步汉地十八省吗”的回答),这个叫“化四夷入中华”。



2.中国现代版图是蒋公通过《开罗宣言》奠定的。这话最初是某论坛的神论,被很多人支持,但这句话问题更明显,《开罗宣言》只说日本要归还东北台湾等,像西藏等根本就没提过,那问题来了,这些地方谁奠定的。

3.中国现代版图是我军解放全国奠定的。但这问题更明显了,这个全国从哪里来的,我军解放新疆,为什么不解放外西北呢?我们是先有全国,后有解放。另外,如果我们是通过我军武力征服或占领得到的领土,就是承认在新中国之前,否认了全国各地在1949年之前就是中国的事实,属于无主地或别人的领土。以此推知,那些独立分子就合理合法了,因为这种理论下,他们是我们强占的。所以我深刻怀疑这个论点是不是分裂分子搞出来的。以后对于这种观点,直接可以问:1949年之前是不是中国?如果是中国,那就不是奠定。奠定是以前没有,现在有了,难道后人打下基础的说法?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军不是奠定,而是重新统一了我们的领土。

下面,我从法理的角度讲一下,为什么说清朝奠定了我国现代版图基础?本文一共七千多字,会涉及一些法律名词,可能会有些难懂,需要慢慢看。

说道法理基础,就要从国际法和领土主权说起。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没有很严谨的领土主权观念的,但到了17世纪,即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领土、独立等原则,也形成了以条约体系为基础近代国际法体系,现代国际法法学也一般以此作为开端。之后经法国大革命,一战等发展,到二战后,一系列的《维也纳公约》和《联合国宪章》签订后,现代国际法体系基本形成。国际法的形成时间决定了传统中国的朝贡体系势必会在清朝受到现代条约体系冲击,因为朝贡关系就不符合现代国际法的独立主权国家原则,所以这就需要改变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与各国站在同等地位上交流,由原有的疆域观变为领土观,这就是“化天下为万国”。

说到国际法和条约,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秉持着“国际法没什么用,弱国无外交”。其实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诚然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实力,但不意味着只有国家实力,其

实弱国更需要外交,更需要有效利用国际法。国人这种观点在现实社会有三个问题:

1.忽视了现代国际外交大背景。在现代国际社会,随着反战呼声的高涨,战争已经不在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国际上虽战争不断,但总体是和平的。在这种和平的环境下,就不可能随时进行武力威慑,更多的还是外交层面的斗争,所以我们看到平时都是外交部发声,因为和平时期外交部是冲在前面的。而外交其实就是一个理字,那这个理从哪来的,就是按照国际法来的,像美国之前通过台湾海峡,就是以国际法公海行驶为由,中国外交部无话可说(其实我国通过濑户内海也是依赖这一原则)。合理利用国际法,才能更好的保障国家利益,这一点,在美国外交中很明显,我们媒体一说美国就喜欢说霸权主义,实际上,美国国防部等部门都有一大批专门为其服务的国际法专家,为其行为找法律依据,使美国外交屡占上风,我们以前也是吃过亏的(八八年,中美贸易谈判,美国司法部带了2000位国际贸易律师,导致中国实际被牵着走),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储备国际法的人才,这就是法理基础在现代外交的作用。

2.忽视了现代国际法的效力。随着现代国际法逐渐形成,国际法体系的效力不断提高。在一战之前,国际法更多的只是相互遵守的约定,没有更多的约束力。一战后,很多人认为要有一定的国际对话体系制约,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法的效力逐渐提高,在一些国际交往中各方开始将国际法作为解决争端的途径,比如在1925年的荷兰与美国就帕尔马斯岛在海牙法院进行领土仲裁。类似的例子还有如北海渔场仲裁案等,国际法的认同度提高了。到了二战之后,随着现代国际法的完善,国际法的效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比如现代的引渡协定等被各国认同,再比如审判了一批国际战犯(比如臭名昭著的乌干达军阀孔尼)。在当代国际社会,在许多国家,国际法的效力是很高的,甚至在某些国家被视为与本国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比如德国的审判中,国际法的一般原则是允许作为法律条文引用的,特别是涉外事务。再比如像俄罗斯1993年仿照西方的新修宪法就规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及俄罗斯联邦国际条约是俄罗斯联邦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如果俄罗斯联邦国际条约确立了不同于法律所制定的规则,则适用国际条约规则”(第十五条第四款)。这就是现代国际法在国际社会较高的法律效力。

3.忽视了现代国家的民众新变化。在20世纪之前,民众一直是被操控的对象,所以所谓国际真理掌握在上层手中,往往是上边说我们要反美,下面就群情激愤,当双方和好时,又宣传双方亲如一家。所以就不存在什么上层做的不对。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民众意识的苏醒,使上层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得不考虑更多的民众心理。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美国开战之前必先找对手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需要说服国内的民意和反对派,比如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是以911作为借口。在西方社会,民间对国际法的认识程度较高,特别是一些社会学家和社会媒体,他们在指责政府时国际法就是他们的重要武器。比如罗素就以违反国际法,触犯战争罪为由进行示威。在当代,民众的觉醒是政府不可能再搞一家之言,而民众对国际法的认知无疑是增强了国际法的效力。

中国对于国际法的认知是曲折的,最早清朝道咸时期对国际法不屑一顾,还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完全不懂国际法,还出现扣留使团的愚昧行为。但到了洋务运动后,清政府开始学习近代外交,在后期也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也为北洋政府储备了一批外交人才。到了北洋和南京时期,依靠外交手段,运用国际法逐渐把丢失的权益慢慢要了回来,到1945年,大多数权益差不多都被要回来了。到了新中国时,由于我们外交不成熟,加上外交反西方的大环境,我们对于现代外交和国际法是有所轻视的,也吃过不少亏。到了新时期,我们才又开始重视外交法理,而且越来越善于运用国际法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在几天前的贸易战,中方就指出美国制裁不符合国际法。这就是国际法在中国的变化。

国际法的主要载体就是国际条约(指广义上的条约,包括公约、政府协定等),清朝也就是通过条约形式,为我国领土奠定了法理基础。说到条约,大家一定会想到不平等条约和开国废除条约。实际上,这是有误区的。条约指国际法合法主体之间通过合法程序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定,所以第一个要说明的从法律角度来看,是不存在什么不平等条约的,条约只有合法条约和非法条约,我们说的不平等是政治意义上的不平等,而非法律上的。第二点,我们知道,在政治中,国家和政府是两个概念,中国(China或CHN)是国家,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也好,我朝(People’s Repubic of China)也好,都只是一任政府,是代表中国这个国家的合法政府。而条约是国与国的条约,由其合法代表政府签订,就属于有效条约。它不因政府变更而失效或废除,这一点在领土条约中更为明显。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只是代表国家的,就像你们家和邻居决定划分走廊,结果没过几天邻居家说,签字的是我爸,现在我妈当家,之前的不算。没有这样干的,否则西方政府换这么快,条约就没有用了,随时都可以否定。条约是国与国的事,合法条约是没有不承认的说法的,除非你否认这个国家,除非你认为你是一个新国家,原来的国家亡国了,否则条约就是有效的,就是要继承的。另外,领土条约作为非人身条约,一般是不能单方面废除,单方面废除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们国家自己签过字又要否认,这是标准的违约,就是打自己脸。所以,我朝并没有废除清政府的领土条约,而是承认并加以继承,所以我们才会说清奠定了版图基础。

当然,有人会不信了。下面我会详细讲解我国的边界条约,这些条约可以在外交部,人大和一些国际法网站查询,不信的可以自行百度。另外,普及一个知识,国际法有个规定叫国家继承,就是某个地区独立建国或国家合并,原来的关于本地区领土的条约,自动被新的国家继承,就像蒙古独立了,但是蒙古国自动继承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在蒙古地区的边界条约。同理,以前从俄国分裂的各个国家仍然继承俄国的条约。还有,条约即行失效和不承认是两个概念,不承认这个条约就是说这个条约是非法的,自始至终是无效条约。而条约即行失效指以前有效,现在无效,以承认其有效合法为前提。这两个要分清楚。

1.中俄东部边界。中俄的东部边界其实就是东北边界。清朝先于康熙年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一边界持续到1858年才有变化。1858年,俄国强迫签订《瑷珲条约》,之后又签了《北京续增条约》,到1911年,趁清政府内忧之时,强迫签订《满洲里界约》。之后民国没有签订有效条约(东北军签的条约被南京政府以越权为由没有批准),所以从法理上来看,我们的东北边界就是这几个条约(实际上,还有一些地方被非法占领了)。到了我朝,一开始相安无事,但到了中苏关系破裂后,边界问题重新提上日程,但谈判一直到1991年,中苏才达成共识,在之前条约的基础签订《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之后俄罗斯独立后又进行了详细划界,并于1999年和2004年签署了《叙述议定书》和《补充协定》,基本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附:

缔约双方同意,以有关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并根据中苏边界谈判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苏边界问题并明确和确定两国间的边界线走向。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第一条(1991.5.16,这也是自1911年后中俄东段边界的第一个合法有效条约)

2.中俄西段边界。目前的中俄西段边界只有阿尔泰山一小部分,这个边界是由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人划走几十万领土。之后中俄的那段边界就一直没有签订过新约,争议较小。所以我朝于1994年签订《中俄国界西段协定》,两国西段边界确定。

附:缔约双方同意以有关目前中俄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并根据在边界谈判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俄边界问题并明确和确定两国的边界线走向。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第一条(1994.9.3,本协定是清亡之后第一个中俄西部边界条约)

3.中哈,中吉,中塔边界。这三国都曾是沙俄和苏联的一部分,所以根据国家继承原则,三国与中边界延用沙俄苏联时期条约。有关于两国边界的最早的是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之后又于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及之后子约,基本确立了两方边界。之后虽然俄方非法前进,但自此之后直到苏联解体,并未订立过新约。苏联解体后,中方与三方积极接触,分别于1994年签订《中哈国界协定》,1996年《中吉国界协定》,1999年《中塔国界协定》及一系列相关文件,确定了中方与三方边界。

附:缔约双方同意,以有关目前中塔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并根据边界谈判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塔边界问题并明确和确定两国间的边界线走向。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第一条(1999.8.13,这是自1884年后第一个双方国界条约。其它两国与这个大致相同,不写了)

4.中缅边界。缅甸以前是清朝藩国,1885年英国占领缅甸后,于1886年与清政府签订《缅甸条款》五条,提出要划定边界。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二十条,大致进行划界。1897年又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对边界进行了修改,并租借了中国云南一块土地,并在1899年确认。但至此,中缅边界只划定了中段,南段北段均未确定,虽然1910年英国侵占北段片马地区,并希望购买,被中国拒绝,所以清末未有新约。1941年,英国趁火打劫,以救援物资为要挟,逼民国政府签订《中国滇缅界换文协定》,割让部分南段领土。到了新中国时期,我军原本已经深入1941年线,但与缅军发生冲突,双方展开谈判。但由于双方意见不一,加上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一直谈不拢。直到1959年,中国本着大国风范,也囿于国际上第三世界的声音,用睦邻友好态度,达成了一致,于1961年1月签订初步形成的边界协定,于10月签订了确立边界的《中缅边界条约》,确立了双方边界。也正是本条约中,承认了1941年中英换文协定,所以香港问题时英方也要中方承认香港岛割让。

附:在本条约生效后,除1960年1月28日双方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在本条约第十条中另有规定外,过去一切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换文和有关文件即行失效。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第十二条(1960.10.1)

5.中老边界。1893年,法国占领老挝。1895年,中法签订《中法续议界务条约》,割让了西双版纳的一部分领土,划定两国三方(中老越)交界边界。但中老边界的西段没有划分,之后法国占领了中老西段的部分中囯领土,约占今老挝的四分之一多,但清朝并未承认。法国人退出之后国民党的残军还占领这里,一直到六十年代才灭亡。由于建国后中老都是共产国际一分子,关系较好,就没有划界。到了七十年代,中越交恶,老挝追随越南。中越战争后,中方决定与老方划界,1989年达成《中老边界协定》,1991年《中老边界条约》签订,两方划界完成。由于外交需要,我方对过去法方强占土地予以承认,不得不说是遗憾了。

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边界业经一八八七年六月二十六日《续议界务专条》的一八九五年六月二十日《续议界务专条附章》划定。双方有义务尊重《续议界务专条附章》所划定的两国边界线,并按这条边界线进行管辖

;在双方认为当前实际情况与《续议界务专条附章》不符的地段,双方同意必要时可进行重新检查。如有问题将由两国政府协商解决。在重新检查前,双方须按现在实际情况进行管辖,任何一方不得人为地改变边界现状。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处理两国边境事务的临时协定》第一章第一条第一款(1989.10.8,这是新中国与老挝政府第一份边界条约)




6.中越边界。中越边界最早是中法战争后订立的,此战之后法国控制越南,于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要求划界,根据此条约中法双方于1887年签订《续议界务专条》划定边界。之后一直未变,由于建国后两国关系紧密,越方多次向中方索要领土,占了部分地区。到1979年,两国交战。战后谈判,于1991年签订临时协定,1999年签订《中越边界条约》。

附:缔约双方以有关目前中越边界的历史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中越边界谈判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公正合理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并重新确定了两国间的陆地边界线。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陆地边界条约》第一条(1999.12.30)

7.中尼(泊尔),中巴(基斯坦),中阿(富汗),中不(丹)边界。这四国边界在我朝之前没有条约的,国际法中没条约,就需要历史依据,我们谈判依据的是康熙的勘舆全图,《清史稿》以及《西域图志》等清代文献中传统习惯线。因为之前各代在疆藏都没有边界,只有清代设立过边界卡伦和界碑,所以便以清代边界作为传统习惯线,以此分别订立了边界条约。但不幸的是,由于前三个条约是六十年代签的,为了外交需要,对于各国非法侵占的土地,我们大多予以承认了,不得不说遗憾了。学者沈志华专门写过六十年代边界谈判文章,可以看看。



8.中蒙,中朝边界。内蒙外蒙之分是清代划分的。1945年正式独立后,有过简单划界,之后不断侵占内蒙土地。六十年代,我们“深信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根据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互谅互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承认了侵占合法性,看嘉庆年地图就知道侵占有多大。中朝也是六十年代签的,因为是密约关系,就略过了,不过大家可以看清朝末期的东北地图,那时的边界和现在还是有区别的。

9.台湾问题。总有人说《开罗宣言》奠定领土,但都不去看看开罗宣言到底说的什么?《开罗宣言》明确表示,日本要归还中国台湾等地区,是归还不是放弃。为什么说是归还的?是因为这以前是我们的领土,这个法理就是《马关条约》割让了,所以才能归还。开罗宣言不是获得,而是收回。所以所谓开罗宣言奠定论,本身逻辑就有问题。

10.澳门问题。澳门问题有些特殊,就是从法理上来讲,澳门就是我国领土。为什么呢?明嘉靖十四年,葡萄牙商人靠贿赂上岸。清王朝时设澳门同知管理。1887年,葡萄牙人逐走澳门同知,不再缴纳租金,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要求有永驻、管理权(并不是割让,而类似于永租)。之后在英国支持下,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对其永驻权予确定。但当时谈判时由于国内反对声音大,葡萄牙又比较弱以及中方谈判人员的努力,这个条约加了个限制条件。什么限制条件呢?这是一个有时效的条约。它只有四十年有效期,四十年后即1928年便无效了,之后要十年一修约,重新订约。所以到1928年4月28日条约失效。国民政府于7月10日通知葡萄牙驻华公使,声明《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已于1928年4月28日期满。其后在同年12月27日,国民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在本条约未规定澳门事务,也就是说葡萄牙占据澳门从法理上不具有合法性。但由于国民政府与葡萄牙秘密照会,所以对葡占予以默认,并未收回。我朝则延续了这一默契。直到收回香港时才想起来。

11.香港问题。香港问题总共有三个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租界九十九年。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租期将满,英方与中方讨论香港问题。一开始英方想续租,中方拒绝。之后英方想保留割占地,只还租界,中方拒绝。最后英方想双方都不管,中方拒绝。经历了22轮谈判,终于于1984年签订《中英声明》,规定三地为一整体,于租期届满一并归还。至此,香港问题才以签订新约方式结束。

12.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最早是乾隆五十八年定界。到了近代,英国控制西藏后不断入侵,于1888年入侵,清政府被迫于1890年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割让藏南部分领土,划定边界。之后民国时,英国再次威逼北洋政府签订《西姆拉草约》,虽然出使代表陈贻范画行,但北洋政府拒绝承认陈贻范画行,不承认此条约合法性(因为这个只画行未画押,正式条约上中方并未签字)。之后南京政府和北京政府都延续此态度。所以,至今《中英藏印条约》依旧有效,这也是中方坚持对西藏边界的重要依据。

附:外交部发言人于2017年7月7日答记者问。



综上,清政府通过条约等形式,为现代中国版图奠定法理基础。对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个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讲一个小问题,每回说到法理基础,明粉们说不过总会丢下一句:那你们拿着清朝条约去要回领土啊!说这句话的人不仅是史盲,还是法盲。

这些条约(除藏印条约)在我朝签订新约时,都注明了过往条约自新约签订之时即行失效,也就是这些已经被新约覆盖了的无效旧约,所以麻烦明吹们去学点法律吧,不要来丢人了。

唉,明吹又该骂了。


李子木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感谢满清,虽然满清割让了150多万的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华夏领土的大的基本领土还在,尤其是新疆和西藏的有效控制。是对华夏最大的贡献恶,因为在明朝晚期,明朝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有效掌控。如果继续下去,再有外来干涉的话,新疆和西藏的完全有可能脱离。明代晚期对于西藏,新疆实际都是依附关系,而在东北辽宁以外是没有直接统治过。而满清则是驻军,有驻疆和驻藏大臣。有着最高权力和控制权。

如果没有满清,西藏、新疆、蒙古、东北三省在明朝的时候。是完全有被分割出去的危险。在明代晚期这些地区没有在大明的有效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明代拥有这些地区只是名义上的,而满清则是实际控制,完全是两个概念。满清从建国一直到道光年间,国土基本上都是一直在扩张。而明代自朱棣死后国土面积就在萎缩。应该说,如果没有满清,我们现在的领土大概现在的三分之二,绝不可能在俄罗斯、加拿大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感谢满清。

满清全盛时期国土面积是1300万平方公里,在满清中期之前,我们并没有领土边际的概念,但明代的领土应该和满清差不多,但最后明代却是逐步丧失了控制权。 在明代西南地区完全处于土司的实际控制中,是满清进行改土归流,将西南一带纳入中央政府控制之下。而满清朝通过盟旗制度和联姻方式限制和有效地了蒙古,所以在满清时代蒙很平静,而有明一代,蒙古则几乎年年叛乱。完全不在明代控制之下。《尼布楚条约》是满清的第一个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功国家边境条约,应该说,从那天起国家中国正式诞生!具有政治属性的国家正式确定。

可以说,满清一朝基本确定我国现有疆域上,起到了决定性重要的作用。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它身上。


清水空流


满清奠定中国今天之领土的说法,只能算说对了大部分,而不是全部正确。因为一国之领土传承是个极为复杂的事情,而且又分为古今两种认识体系,满清既经历了古代的领土认识时期,又经历了现代领土认识时期,遂将后世领土传承弄得更加复杂了,不得不分开来说明。


古代来说,中国的领土继承基本上由文化认识,历史传承和继承者实力三部分构成。所谓文化认识,就是凡是认同并执行汉文化的,都被当做是一国之民,那么一国之民所有的领土自然是一国之土,并且以此文化延伸出朝贡体系,我们保卫领土的方式就四个字:以征不享。

对于不执行汉文化的四周小邦,我们就让他们臣服,他们不臣服,我们就征讨他们,让他们朝贡,享食社稷。所以我们领土传承多是文化传承,清全面汉化,从文化传承上讲,可以说她奠定了今日之领土规模。



历史传承,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个领土是靠厚重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但不是说自古以来是我们的领土,后代就一定能继承。满清作为入主中原的统治者,实际上她自己也按照历史传承继承了原汉文化地域的大部分领土,然后在由她传承给后世,从这点上说,她只是接力棒中的一环,不过将领土从前人传给后人,要说这些领土完全是她奠定的,还是太过牵强的,不能完全这样说的。



再来说继承者实力。不管是文化积淀,还是历史传承,这些领土能否被后世继承,重要的还是看后世继承者的实力!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也是汉文化地域,宋就是继承不下来,没办法,这地方被辽占领,她打不过人家,只能让人家占着,由文化和历史传承很多时候也没什么用。满清灭亡的时候,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还在中国范围内,可是中华民国继承过来,最后还是丢了,没法子,国弱如此,愣是拗不过北极熊,就是传给你,你也接不住啊!这叫什么奠定。所以,按照古代传承制度,满清不能完全算奠定了今日的版图。



再来说现代。为什么要讲现代,因为满清经历了!现代的领土传承与古代大相径庭,原因就是古代的领土传承是汉文化因素决定的,而现代的是欧洲文化决定的。晚清的时代,正好处在这个两千年来未有之大变革时期,可以说,满清开了现代的一个头,让后人有所承接。


按照现代领土继承的观点,就是说这个领土继承要合法!合什么法?国际法!怎样的国际法?要符合社会契约!这样说太抽象,举个例子来讲,古时候,辽国人想占燕云十六州,只要武力威胁或武力占领后,与拥有该领土的国家缔约则可。而现代情况下,你要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规则来办事,就是在考虑拥有领土的国家之外,你还得考虑与国际认识是否一致,否则签了违背人类秩序的条约,那些都是无效的,比如日本侵占中国之东三省,一直都被认为是无效的。


满清在划定中国领土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今天版图的厘定,疆界的划分,都是在国际准则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文化定领土的国家的领土保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的确是满清奠定了今日中国之版图,无他。

所以说,从古今两个不同的划分法来看,满清在今日中国版图的奠定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并不能完全说是她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的奠定,应当是从古至今所有的生活在这片美丽地域的人们,并且将一直属于他们。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很多人一说起清朝,满脸的不屑和鄙视,说清朝奠定中国的领土,更是一脸不爽。他们的理由是:

1)新疆是前60年西汉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757年乾隆皇帝消灭准噶尔收复新疆和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没有意义;

2)西藏是1248年蒙蕃“凉州会盟”,标志着西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722年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驱逐准噶尔收复西藏以及乾隆时期福康安击败廓尔喀入侵维护西藏完整都没有意义;

3)东北地区是725年唐朝在东北设置黑水都督府,标志着东北地区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689年清朝两次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东北边界的行动没有意义;

4)宝岛地区是1292年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宝岛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所以1683年清朝平定郑氏集团,收复宝岛就没有意义!

这样看起来,清朝都是捡了现成的,那所谓的清朝和蒙古的百年战争,和沙俄的领土争夺,都成了徒劳的无用功!

很显然这种言论是不负责任的。

然后,他们又抛出一个观点,即: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解放军叔叔打下来的,和清朝没有任何关系!

这听着很有道理,实质是典型的强词夺理!

为什么说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的领土?“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清朝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以往

在明朝以前,西伯利亚地区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地。

也就是说,这里除了中原王朝,不存在其他的领土竞争者。

所以理论上说,唐朝和元朝的北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北界可以向北无限大。

而根据学者郭沫若等的考证,游牧民族最北界,应在北纬58度附近,在往北就是广袤的冻土冰原区,难以生存。

但即便如此,这里也没有人竞争,说直白点,中原王朝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

但是明朝中期以后,沙俄自欧洲来,很快鲸吞西伯利亚。

而明朝后期,北部边界在长城,东北边界到铁岭、开原一带。这意味着,如果明朝继续存在,那么长城以北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将尽为沙俄所有,因为蒙古难以抵挡沙俄。

所以清朝巩固北部边疆的举措,本质上是和沙俄争夺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地区。《尼布楚条约》标志着清朝开始具有了现代国家的意识,这和明朝以前的以烽燧为边界的古代国家意识完全不同。

试想,如果没有清朝,任由沙俄彻底占据蒙古,形成沙俄领土的既定事实,即使解放军叔叔战斗力再强,也不能侵入别国的领地。

所以没有清朝的《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边界条约的界定,就没有中国北部疆域的今天。

2、清朝的疆域巩固措施更有成效

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这决定了它在巩固边疆问题上比汉人王朝有更多的选择和手腕。

首先,不断发动战争,在1757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收复新疆,这标志着从唐朝中期以来,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1000多年的新疆重新纳入版图。

一块新土地形成领土既定事实需要多长时间?美国只用了不到300年。

清朝通过和沙俄的战争,确立了东北地区主权,通过和准噶尔的战争,得到了西藏、青海以及新疆。

在准噶尔和沙俄的压力下,康熙举行“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臣服于清朝。

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消除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在青藏地区巩固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后又有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中原对青藏的控制。

为了巩固和少数民族关系,清朝皇帝除了是蒙古大汗,在承德建立外八庙沟通联系之外,还在木兰围场举行秋狩制度,加强练兵和加深和少数民族联系。

在西南地区,虽然从明朝开始就开始了“改土归流”,但是,真正完成改土归流的,是清朝时期。除此之外,清朝末期还在西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意味着中央真正实现了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西南地区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另外,在清朝晚期,开始在边疆设置行省。1884年,新疆建省,1885年,宝岛建省。

正是因为清朝的一系列举措,到辛亥革命前,清朝仍统治着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很多人说清朝灭亡时只剩下紫禁城,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满清奠定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领土,还有中国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觉等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

因为现代社会不是中国传统的朝贡秩序,而是在西方文明主导下的民族国家政治秩序。满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中国,参与现如今民族国家政治秩序的形成的过程,对中国现阶段出现在国际政治场合中的很多政治伦理都有着奠基的作用。

民族国家的概念,是欧洲在19及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的称谓,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这是欧洲几千年来不断战争,民族矛盾无以解决的无奈的情形下,做出的政治妥协。欧洲现在的政治版图破碎,就与这样的政治伦理有关。

(欧洲国家在17世纪就形成了民族君主国)

欧洲人说到国家,一般都暗含着民族概念,以一种非彼即此的二分法来确定自己的阵营和采取的立场,这是一种博弈的心理暗示。而中国的“国家概念”形成的比较晚,在历史上数千年来都是一个文化概念,这与中国历史的演进息息相关。

在周王朝“以德配天”,占据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后,大肆分封,建立了联邦政体。达到封国后,面对这数量超出自己人很多的野人(未开化的四夷部落),周人建设了城池,形成了国野之别。在当时的语境中,“中国”称谓自此而始,其原本含义是“国中之人”,即“城里人”,“中国”是有着人烟阜盛,文化繁荣之地,“中国”一词从一出现就是和文化联系起来,这种趋势不断得到加强、延伸。

西周末年,遭遇了一场堪比后世“靖康之耻”的犬戎攻破镐京的事件,蛮族的活动范围到达了中原一带,东周王朝和春秋早期的几个诸侯国都没有办法攻灭这些深嵌在华夏势力范围的蛮族。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诸夏国家逐渐形成了民族认同,“中国”一词也包括了种族的意思。“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凡是文化上达到这个标准者,即为中国;文化既不断进步,中国的地域范围于是不断放大,中国的成员也不断增多。秦、楚、吴、越都是边缘民族,却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认同中华始祖,以此来谋取中原诸夏国家的认同以及在争霸战争抢夺话语权。

(在蛮族的冲击下华夏形成民族自觉意识)

韩愈《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夏的划分全以行事是否符合仁义道德为进退,夷狄有德者可进而为中国,诸夏无德者则退而为夷狄。因此,“中国”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文化的大同理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盛世。

这样的一个“中国”,与现代社会的民族国家的政治属性有很大不同。在传统的朝贡秩序里,中央王朝以一朝一姓以示华夏传承,是为正统所在。然而欧洲人不懂这一套啊,他哪里能够区分清朝与“CHINA”之间的关系?他们要与一个民族国家政治实体来谈判,要商定商务条款,要划定边界,大清王朝于是就在这一事件代表了“CHINA”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那么,清朝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白虎通德论》说,“百王同天下,无以相别。改制天下之大礼号,以自别于前,所以表著己之功业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命已著,欲显扬己于天下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因此,中国的各朝代名,实际上只是中央王朝的“美号”而已,道统和法统依然还是那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到了明清易鼎,满洲以东胡异族入主中国,在当时士人看来,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大好河山沦于异族,生民困于水火,全民族遭受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这正是“亡天下”的表征。民族意识逐渐由宗亲思想升华而出,民族精神开始觉醒,以及文化的传播和族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概念中的民族性开始显现出来了。

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于秦,塞外之一统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炫耀自己扩大了“中国”的地域范围,表明了其对“中国”一词的超越民族和朝代的认同。

(清王朝疆域图)

到了满清封建王朝末世,面临空前危机,如何走出朝代更替老路自然就摆着了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面前,“中国”概念被挖掘和广泛使用显然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启发性。因此,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这一句话,论证了“我大清”与“中国”的关系,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眼中,此为全民性的“中国”,是国内民族利益合为一体之后的更高的认同。中国作为我们共同的明确的身份面前,人们没有理由再作为旁观者,在千年的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下成就了这种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中国近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属性及内涵在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被建立起来,成为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旗帜。

清王朝处在“中国”式的民族主义形成关键时期,通过当时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律法规,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地理边界和民族国家内涵,在退位诏书中,言称“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奠定了现代中国的法理基础。

(五族共和奠定了民国版图)

因此,在西方政治学意义上中国所代表的政治内涵,是在清王朝时期奠定的,其领土范围也是清王朝用条约的形势固定下来的;而作为文化传统下的“天下观”的中国文化内涵,则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参与了创建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则有着超过“清王朝”的内涵。

但如果以清王朝的开拓之功,并以“嫁妆论”来说明清王朝入主中原奠定中国的领土范围,是一种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动态的历史问题。且说晚清时期面临的亡国灭种的危机,难道不是封建末世时中国民族英雄救亡图存以应对的吗?单纯以版图而论,而不涉及中国的文化内涵的演进,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中国本是一个文化的大同理想,在中国实力恢复之后,东方的政治伦理再一次发挥作用,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才会再一次回归。


而知而行


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满清是奠定了民国领土,而不是中国领土,这中间还是有区别的!

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谁奠定谁领土这么一说,天下大多数时候都是打下来的。朱元璋打败元朝,建立了明朝,算是法理上的王朝更替。但不能说是元朝奠定了明朝领土,因为明朝的领土是从元朝手里一点点夺过来的,夺不过来的就成了外国!

(元朝)

(明朝)

但清朝和国民政府的政权交替却不一样,1911年的时候不要说革命党,就连清政府内部的大臣甚至贵族都知道,这个王朝早晚完蛋。但并不清楚以什么样的方式完蛋。

武昌起义后,清王朝在内外压力下被迫退位。同时,清朝所控制的所有领土也一并交给了国民政府。没有通过流太多的血就完成了王朝交替,在当时来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清王朝都值得大书特书!应该说,这是一次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所以,国民政府和清政府之间是一种财产继承关系。

(清朝)

(中华民国)

所以,满清只是奠定了国民政府的领土而已。


历史风暴


因为,清朝奠定了我国的疆域大致界线。我国的领土范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超出过原来清朝的版图!


清朝版图:北接西伯利亚,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屿。



而且,清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金瓶掣签”等政策,保证朝廷对于地方的实力控制权!各地都服从中央统治,不再是松散的附属领土。

清朝没有统治过的疆土,现在也不属于我们。清朝以前统治过的疆土,大部分归我们所有。而我们再也没有把统治权扩张到,某些不属于清朝的疆土。


勇战王聊历史


满清奠定中国版图说法,众说纷纷。中华朝代五千年的历史,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朝代无比璀璨。历朝历代君皇开疆拓土,将中华版图拓展擴大,得己有今天中华国土。所以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媒体、网络论坛上大部分人都支持满清奠定中国版图说法,究竟是不是呢?本人乃是历史爱好者,历史专科生草根平民者。为各位道说详尽吧!

何谓奠基,奠基乃是开创、创始之意。如果说清朝奠基中国版图,那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的朝代开疆拓土功绩是没有了吗?中华版图是由清朝打下来的?显然不是。今天中华版图是历朝历代君皇英勇善战,开疆拓土的,决不是清朝奠基所谓国土。真正奠基中华版图的是秦始皇,中华国土版图创始者。

公元221年秦始皇扫六合,灭六国。平岭南,收两廣,一统天下。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语言及其制度。奠基现在的中华版图。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在原有的国土疆域开疆拓土,并巩固其疆域。

汉朝将河套地区和西域纳入中华版图。

隋朝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华版图。

唐朝将蒙古、东北地区、西伯利亚纳入中华版图。

元朝首次将西藏纳入中华版图,并初现现代版图框架。

明朝首次将云南纳入中华版图,收复台湾。

清朝更迭明朝政权后,巩固其疆域。收复国土,依法有据,师出有名二收新疆。

清朝乃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满族诞生地于东北女真族,世代皆受明朝政府的管辖,明朝政府将女真诸族分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叛乱,成立后金。明朝万历年间萨尔浒兵败,标志着后金崛起。皇太极将后金改为清。

公元1644年,多尔衮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击败李自成。同年多尔衮携幼帝顺治入主北京,灭亡明朝,问鼎中原。清朝更迭明朝,属于正常朝代更迭。清朝更迭明朝,天下一统,秉承汉制,传承汉文化。在明朝原有疆域收复领土,巩固其疆域。

所以说:清朝更迭明朝,属于正常朝代更迭,在原有疆域开疆拓土,并巩固其疆域。清朝乃是中华朝代的开拓者,并不是奠基中华版图奠基者。奠基中国版图的乃是千古一帝秦朝秦始皇。

今天中国版图,是由秦汉隋唐元明清的朝代开拓的。决不是清朝奠基中华版图的。

所以说:清朝奠基中国版图,纯属谬论。





历史爱好者88


1:满清是靠近现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现代思潮影响下真正有了领土意识的概念,而恰巧其实际控制的范围又超越除元之外的所有王朝,其所控制和羁糜地区的稳定时长又超越以往所有王朝,故而在现代思潮影响下清统治者趁机也将所控制区域变成了国际公认领土(虽然期间东西方承认与不承认之间的博弈让清也失去了很多领土)。

2:以前中原的汉族王朝一般没有领土意思(其实清晚期以前也没有),在传统观念上,所谓“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领土都是天子家的,而天子奉行 华夷秩序观,即:中原关内汉民为华,是天子直接的子民,四方诸夷是化外之民,可以仰慕中原文化但不属于自己的子民,最多武力强盛时出兵协调一下矛盾或打击一下对手,即便段时间占领了也只是采取羁糜之策。这也不怪汉族王朝,毕竟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信文化起源。



我知道说出这两点肯定有很多人不服,那么我详细解释一下。

满清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其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起源于关外,按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跨界统治者。

其本身在关外最早是游牧渔猎出身,所以有游牧民族的野性洒脱以及对草原荒漠和骑兵的重视,另外,其在关外崛起的过程持续半个多世纪,长期与明朝这个对手接触,并统治了燕北汉地,对明朝及华夏观念的制度也深谙其道(比如 灭了漠南蒙古得到了宋朝金印则号称比明更正统,正式立国改国号,在清看来毕竟明没有真正推翻元朝)。



除了这些其实因它靠近工业革命爆发,它还碰上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次,。比如:真正在陆地上碰到来自西方观念的挑战,与俄罗斯的扩张碰撞,导致其不得不重视北部边防,甚至签订了第一个东西方都共同认可的领土条约《尼布楚条约》,其实这个条约在中俄观念看来都不平等,中国说丢失了很多土地,贝加尔湖 雅克萨以北大片土地都应该是我们的,但是却因这个条约丢失了。而俄罗斯看来,这是无人地带,当他扩张到这里的时候没有人,而且自己还在这里建城生活了很多年,你却发动战争围城把我打败,并让我撤出了这个地区。



由于满清出身关外,其比汉王朝重视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康熙一方面平定关内中原分裂势力一方面也对关外发动扩张,利用漠西蒙古葛尔丹压力,逼迫臣服及结盟漠北科尔克蒙古(现外蒙古),打败葛尔丹吞并青海新疆西藏,做到了沙俄想做却没实力做到的事情。

因为是在与俄罗斯及蒙古的扩张进行激烈竞争,而这些都里自己的龙兴地东北很近,所以清朝统治者对这些地方的控制也不断强化,击败漠西蒙古后直接就地驻军设伊犁将军管辖。

俄罗斯不得不承认了满清帝国对这一区域的控制,这期间曾经发生一件事情,叫土尔扈特东归,实际上这是俄清瓜分中间地带的一次法理事件,这也就是为什么乾隆如此重视这件事情的原因。



在长达近300年的大清时代,其实清统治者的拓展性很强,对台湾的收复,朝鲜的控制,对越南缅甸中南半岛的征战臣服,实际上,当时在还没有领土概念的时候如果与西方洋人博弈得当,这些地方也完全可以算入中国领土之内,然而西方转换概念,而大清自顾不暇,即便打赢了中法战争仍然让中南半岛独立了,也让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一个麦克马洪线划界,但即便如此,也算是法理上承认了中国包含外蒙古的广大领土法理。

而,在这之前的王朝,基本上以天下观和华夷观看待中原和西部 东北等地区,强大时羁糜以保护内地十三省,衰弱时则弃之回防本部长城以内。即便汉武帝如此伟大,打跑匈奴后也只是在紧挨中原的河套地区建城移民。从而有限的扩大了华夏区域,而在满清开始,满清因为跨界王朝,直接将华夏整合成多民族概念,正好碰上东西方对撞,则同为黄种人的满蒙汉共同认定了自己是华夏中国人的身份(蒙古骑兵在与西方人作战中是最勇猛的)。

所以,虽然清朝有着我们所熟悉的太多的屈辱史,但我们依然说清朝确实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痛失外蒙是我等华夏子民心中永远的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