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广西一大学新生骑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报到?

你何必说谎何必那么虚伪


小伙子很棒啊,只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孩子,便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与行动力骑行到学校,这是怎样的勇气与魄力呢。


小伙子身上这股勇往直前的精神,恐怕正是这一代年轻人最或缺的东西。95后00后的孩子们可以直面社会的严酷性,却不敢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重压,能够鼓足勇气从中国最南边骑到最北边,简直是后生可畏。

不难想象,骑行的一路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住宿问题、安全问题、花销问题、天气问题等等,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很难克服这些困难。小伙子从广西出发,途径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齐齐哈尔等省份,用时22天。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大力提倡这种行为,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种冒险行为有待商榷。就像面对那些登珠穆朗玛峰挑战极限的人一样,当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但这就是人类精神,永远对未知世界抱有一颗好奇的心。


落榜进士V


正值开学季,各路大一新生都已开始奔赴自己的校园,路途很远的会选择高铁、飞机,稍近一点的会选择火车、巴士,当然也有例外,新姐曾经的一位室友,从东北奔赴武汉,选择了时程长达24小时的火车;

今天新姐给大家介绍一位同学,他选择骑自行车入校;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非常非常的近吧?

来,看看新姐“邪魅”的笑容:也不算近,4300多公里吧!哈哈哈哈!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锦民家住广西贵港市平南县,7月23日,他在得知自己考上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非常兴奋。

为了发泄这满腔“兴奋”,他决定骑自行车入校报道!

8月1日,他骑着山地车从家向学校出发,历时22天,骑行4300多公里,途径9个省份,两个直辖市。

他说:这也是想磨砺自己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 ,如果时间允许,他还想再骑一次。

来,我们看看他这一路的路线;

一路上,他遇上了堵车、修路、扎胎、饥饿、雷雨交加等等,甚至想过放弃。想到家人的支持,为了给家人报平安,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路上,每当他路过一所大学时,他都会拍照留念;

试想一个场景,

在武大门口,

林锦民:学长,可以帮我拍张照片吗?

学长:可以,学弟你是哪个学院的新生啊?

林锦民:我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的!

学长:你下错站了吧?这里是武汉!

8月22日晚,经过22天的骑行,林锦民终于到达学校。一时间,他也成了学校的新闻人物。林锦民说,如果时间允许,他打算再来一次骑行。

新姐想说,林锦民的这次骑行也算是自己给自己的一次军训了,希望这次经历真的磨砺了她的意志与精神,新姐祝愿他也祝愿所有大一新生,整装待发!好好拥抱你们幸福的大学生活吧!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新通留学


我来个靠谱的回答

先介绍下大概的,林同学说骑行有五年了,高一开始环广西,高二环海南岛,然后就是这次22天骑行4300多公里
,在北京玩了2天,一路上花费1600元,这次骑行前200斤,现在168斤,路上没有开骑行软件,只是开了高德导航,骑行时间8.1-8.22,
骑行前的"200斤"

骑行后的"168斤"

骑行也只用了导航软件

下面是骑友们的质疑
关于距离和时间:22天4300公里,在北京玩了2天,20天4000多公里,林同学一天10个小时以上。每天仍能保持200KM。
质疑:8月份从南方到东北,高温天气(30°以上),今年又是雨季,而且路上很多的起伏路,坡度不一,并不是一马平川的柏油马路,先排除掉20多天在路上遇到的意外情况(这里的意外是指很大的雨,疾病和摔车事故,什么扎胎是正常情况),能够连续每天保持平均200公里(注意是每天,不是一天)?林同学只是有几年的骑行经验,加上体育比较好,但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的骑行训练和耐力测试,这种距离和时间还有环境是一个专业的赛车手往往都做不到的,在这里大家不要心灵鸡汤和情怀,川藏挑战赛的选手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耐力训练才能坚持下来的。长时间距离的骑行路上会发生很多的事,但林同学这4000多公里说的好平静,有过长途骑行经验的骑友都知道,这里不做任何解释。

"天天十二小时不就得了",心态不错,但骑完还这么说,我也是F(重点是22天高温天气每天平均200公里骑行10小时以上)。
关于骑行经验:
衣:20多天的骑行服最后两天换的,而且平时不怎么穿骑行服
质疑:你几天不穿没事,但20多天,每天还200公里的剧烈运动,屁股和蛋蛋不反抗吗?这是有着骑行几年经验而且经常骑长途的骑行者,再次看他穿的很厚,高温天气,每天几乎200公里的路程,坚22天,大跃进时期的思想吗?

行:
骑行如果姿势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受伤,更何况是长途骑行,骑姿不当的话会造成膝盖,大腿,还有肌肉劳损,还有骑友们对于他骑行装备的分析很到位。

住(食):
全程没有扎营,全程是旅馆,花费1600,每天大概80元,80元是夏天高温下所有花费、
水(高温下需求更大,还有剧烈运动)+饭+住宿费用。

骑行,不仅是一种户外运动,更是一种修行,本身林同学骑行到学校是正能量的事情,但受到很多骑友的质疑,媒体也只是当做一时的热点事件,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骑行这件事。
公众号【High骑行】欢迎大家共同分享和讨论骑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享受骑行带来的乐趣。

小薛有看法


如果真是22天就到了的话,他中途绝对搭车了。

分析如下:

1.用时22天,平均每天要骑行接近200公里。我咨询了一个资深的骑友,他说,他一天骑10个小时的话,才能骑200公里,而且会很累,这个学生不可能每天都这么高强度吧。

2.中间显示他遇到大学就拍照,说明他中间停留了,看风景了,22天就更不可能到了。

3.广西,湖南大部分是山路。高低起伏,骑行肯定要比平原吃力。

4.从拍照看,他没有晒黑。

结论如下:

一,如果他中途没有坐车的话,22天肯定到不了。

二,如果真的是22天到了的话,他一定是中途坐车了。


矩阵文化


不管这件事到底是真还是假,反正就事论事,我肯定是支持这位广西年轻小哥的。

为什么支持?因为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群体并不是都太冲动了,反而是都太不冲动了。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实在太宝贵了,人不癫狂枉少年啊!如果你年轻时连一点冲动的不计后果的事情都没做过,那你的青春真是被狗吃了吗?

我估计全世界的年轻人就只有中国的年轻人是最喜欢追求“稳定”的了,从学校毕业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孩子,一辈子就这么过了,未老先衰,不敢做任何冒险的事。



而且中国的年轻人不仅是自己不敢冒险,还看不惯别人去冒险。如果看到有人做了类似像广西这个年轻人骑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学校里报到的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佩服或者支持,而是质疑然后否定。

如果这种“闭塞”的思维一直延续下去,中国的年轻人稍微冒点险、出点头就要收到全社会的质疑和否定,中国的年轻人还能创造出什么奇迹来?中国的未来难道就是靠一群“未老先衰”、不敢冒险、一辈子规规矩矩的年轻人创造出来的吗?



反正,我不管广西这个年轻小哥的新闻是真是假,总之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多点“冒险”精神,不要只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就感觉很安全,自己一动不敢动,还看不惯别人动。

如果像广西年轻小哥这样的新闻更多一点,我倒觉得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至少,这能让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多少还有点活力。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刘小顺


你好,小编认为广西一大学新生骑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报到,这件事值得点赞,既可以锻炼身体,磨砺心灵,还可以培养不畏艰险的精神。有网友表示,现在很多大一新生还没断奶呢,别说一个人骑车上学了,就是搭车家长还不放心呢,为他的独立点赞!但不提倡没有经验、没有计划,单凭一腔热情就出发的朋友,相仿这种行为。

那么黑龙江齐齐哈尔到底离广西贵港有多远呢?距离大概3700+公里,那么如果不是骑自行车,要去齐齐哈尔,其他交通工具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公路:

1、泉南高速—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哈高速—长深高速

距离最短,只有3685.1公里,大概耗时40小时。

2、二广高速—京港澳高速—京哈高速—大广高速

距离:3711.3公里,大概耗时39个小时。

3、泉南高速—京港澳高速—京哈高速—大广高速

距离:3722.8公里,大概耗时39个小时。

铁路:目前没有直达的车次,从贵港到齐齐哈尔。

飞机:目前没有贵港直飞齐齐哈尔的航线,建议到南宁吴圩机场,乘飞机到达哈尔滨。


广西资讯台


在这位老人面前,一切的骑行壮举都是soso

今年82岁的王大康是四川乐山人,八十年代他是中国第一个骑行环游全国,也是八十年代响当当的“网红”人物。

1981年—1984年期间,王大康曾骑车环游中国。在那个并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王大康用一辆老式三脚架自行车,骑行3年半总共1278天,穿越29个省,骑行超过6万多公里。

1981年2月15日王大康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车上载着简单的衣物和生活物品只身出发,这一骑便是足足3年半时间。八十年代中国交通并没有像今天四通发达,许多偏远地带根本无路可走,而王大康就是用一辆自行车骑到海南的天涯海角,黑龙江的黑河,内蒙古的包头,穿过了新疆的罗布泊大漠。

旅途结束后,王大康又花了数年时间根据自己的37本旅行笔记,撰写了75万字的《王大康游记》。但因为遭遇到出版社退稿,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王大康决定自学。

此后除了继续撰写自己的游记之外,王大康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攻读四川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到王大康61岁那一年,他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新闻专业本科生。之后王大康又就读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攻读音乐,此后他又陆续考读旅游、英语等专业,使其成为了中国在读年龄最大的研究生。可谓是真正的学到老,活到老。

到了晚年,王大康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一天中的锻炼,学习,爱好都有着严格的规律。

老人写作之余,兴趣广泛,常常在下午练习书法、拉小风琴、弹钢琴。

在小小的房间里放着王大康的钢琴和风琴,高兴时老人拿起风琴便可以弹奏一曲。

2008年,王大康成为北京奥运会乐山区火炬手。

2002年王大康从乐山出发,一路骑行到尼泊尔。回国之后他又从新疆到哈萨克斯坦,接着又从云南到缅甸,返回国后又去了老挝。而这一年王大康67岁。

晚年的王大康生活极为简单,有时骑着自行车上街买菜,有时和老友相聚。

老人参过军,当过农民,因此身上有一股坚韧的品质,也有一股淳朴的气质,更有一股积极向上能够影响他人的魅力。图老人的早餐。

中国第一个骑行环游全国,中国第一个骑行出境的农民,中国年龄最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这个老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信念,还有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去驴行


我是骑行爱好者,对骑行还是有些了解。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绝对是假的,期间觉得搭车。分析如下:一是看他的装备,不是一般的业余,而是非常的业余,长途骑行不会只有那么点装备。二是费用,一则报道说费用才几百块,怎么可能,看他的样子好像没有带帐篷,那就要住宾馆了,每天吃住最少得100吧,加上其他的,算下来得3000块吧。三是每天的骑行数,长途骑行和短途骑行不一样,马自骑一天必须骑行420km才能过关,但是只是一天,22天骑行4300km,每天将近200km,中间不休息,而且还要到大学拍照,绝对不可能,毫不客气地说是在吹牛。结论就是在造假,而没有长途骑行经历的人被蒙骗了。我也希望这是真的,可是真的是假的。


农民工爱头条


不管怎么样,为这位广西的学生点赞。佩服她的勇气和坚持。骑行22天,4300公里,一路骑到学校报到,这样 长距离的骑行。没有很强的毅力与坚持,是做不到的。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砺了心智。对于一个刚上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能的品质。

虽然,网上有很多的言论,说这个事情是假的,并且还一度攻击这个学生作假。但个人觉得不管怎么样。这孩子的行为还是正能量的。选择骑行上学,锻炼身体,磨练意志,还能一路看遍大好河山,增长见识。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值得点赞的。

但是,还是要提醒广大的朋友,长途骑行还是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一路上会出现很多未知的危险。如果没有骑行经验、没有周密的计划,还是注意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就不顾危险长距离骑行。尤其是一个大一的新生,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千帆远澋


首先,我为这位小林同学点赞,棒棒哒,让哥为你感到骄傲,说实话,你这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的举动,多么像年少时候的我啊!

选择骑行,锻炼了身体,磨砺了意志,还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是大学生活之前很好的一个奠基礼,比开学以后的那种程序化的军训,要来得生动,鲜活得多,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小林这个小胖墩,还意外的减了肥,真是好得不要不要的。

22天,4300公里,这是多么艰苦曲折,而又充满传奇的过程啊,虽然报道很短,但对于一个喜爱长期旅行的我来说,很容易理解,可以想象,小林此行一定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挫折,这都是人生最难忘的体验,8000里路云和月,看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相比于其他拿到大学考卷就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其他准大学生宝宝来说,小林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已经先于别人完成了另外一所大学的学科,那就是:社会大学。

当然,报道很简单,没有写小林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写他是不是失恋了,亲们请不要对它的背后行为做太多猜测和解读, 人家肯定不少这点钱,也绝不是心态不好的想去裸奔,他的动机很明显,考上大学很开心,正好骑行一趟锻炼一些自己,满满的正能量啊!

小编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了,大学生活也已经过去了许多的岁月,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我心目中的年轻人,就应该是这样冲劲十足,想象丰富,敢作敢为,敢穿世界,说走就走,充满青春活动,潮气蓬勃的,从这一点来说,我羡慕小林,嫉妒小林,小林正处在火热的青春年代 ,正是人生之中最美好的时光,哪怕他这一次仅仅只是冲动,甚至是喝醉了酒想要撒个野,我觉得也难能可贵,为什么,因为这就是青春,这就是年轻人, 想浪,爱浪,就大胆的去做吧!这个时代就是属于你们的。

需要提醒的是,22天的骑行,虽然小林减了重,但22天的风餐露宿,22天的路途艰辛,小林的形象肯定惨不忍睹,西藏前和西藏后的对比同样适用于这次的小林,哥在这里提醒你,到齐齐哈尔进校报名前可千万先找个旅馆休息下,好好把自己收拾收拾,收拾得清清楚楚再去报名,现在的大学也是一样,衣冠不整恕不接待,哈哈,那时候,可真的是齐齐哈尔(大家都笑你了)

罗嗦了这么多,不知所云,再次为这个有志的年轻人喝彩,点赞,打call,从他身上,我好像看到了10多年前的自己,不过我现在也不赖,还是像以前那样任性,不理智,说走就走,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有很多次浪迹天涯的旅行记录哦,谢谢亲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