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娛樂小糯米


東北經濟發展緩慢嗎?

改革開發前,東北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也是最為倚重的地區,沒有之一。如果要說東北經濟發展緩慢,那就是同他自己歷史快速步伐比較,同現在沿海省市比較。

一是經濟發展進程:以前是重工業立國時代,東北有很好的重工業基礎,出於戰略需要,重工業基本上都在北方發展,還有就是東北有油田、煤礦,適合重工業發展。並且東北是大糧倉,從農業到工業體系完備,大一統的經濟時代,東北經濟發展很快,東北人民也確實經歷了很多快樂的日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結構逐步調整,重工業逐步南遷,輕工業和第三產業

二是制度文化原因:東北人的商業文化比較低,大部分還處在比較濃厚的傳統氛圍中,哥們義氣濃厚,做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用白道規則解決問題,而是用哥們義氣。做事情憑衝動,而不是商業規則和商業信用文化。這樣很容易,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丟失商機。

三是人口地理資源:不得不說東北氣候環境相對惡劣,一年大半時間寒冬,除了夏秋大家農耕勞作,商業,其他時間就只能抱火取暖了,長期下來,在寒冷中,人會變得有惰性。

一點觀察,供大家一起討論。


家族財富密碼


(-東南偏北)

要知道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就得對比過去東北經濟繁榮的時候與現在的區別。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東北其實有過四次崛起! 我在這隻大致的列舉這四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1、東北第一次繁榮是清朝末期。尤其是辛亥革命後,因為那時候日本、俄國都在東北搞基建,大修鐵路,東北80%的城市有著鐵路就是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所以在這個期間出現過短暫的繁榮,並以後幾次繁榮打下基礎。

2、東北的第二次繁榮是張作霖、王永江時代。那時候的東北可以說是偏隅一方,王永江又是最早的金融界大家,大力鼓勵銀行成立、統一貨幣。那時候東北的票子叫奉票,而在同一時期,奉票在韓國、日本都很流行,經濟繁榮可見一斑。

3、東北的第三次繁榮是偽滿國時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看過抗日電視劇得到朋友估計都很清楚,當時的日本帶著30萬的入侵東北,與此同時帶來了,電器、機械、醫藥、農業、軍墾等各方面的技術,因此整個這個時期滿洲國經濟非常之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呢?有數據統計過1943、1944、1945這三年期間,滿洲國經濟亞洲第一、日本第二,超越日本本土。

4、東北的第四次繁榮是共和國三十年。我們比較熟悉的稱呼“遼老大”的稱呼,就是在這個期間產生的。因為那時候戰爭很厲害,無論是朝鮮與美國打仗,還是蘇聯與美國打仗,都與東北息息相關,所以那個時候就開始著重發展重工業,那時候東北整體都是戰備經濟,帶了整體的繁榮!

通過對比東北這幾次歷史上的繁榮期,我們就可以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了,第一次繁榮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因為東北的戰略地位而興起的繁榮。第二次繁榮主要是因為金融的繁榮,第三次的繁榮是因為人口+科技的繁榮,第四次繁榮是因為戰略+政策的繁榮。

那麼現在的東北有著這麼好的基礎設施,為什麼還是發展這麼慢呢?

個人覺得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還有幾點制約著東北的發展:

1、東北的發展環境,東北目前已經形成已重工業為核心的經濟,這就導致了很多年輕人選擇工作會比較單一,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問題。

2、東北的地理位置,這個就不必多說,旁邊的幾個國家都不讓人省心。


天天說錢


東北經濟到現在為止,很多人說流出的人口太多。

為啥流出?你這地方真行,人家幹啥不在老家待著!你比如說安徽,歷史逃荒、要飯出去的多,為什麼呢?活不了!當年闖關東為什麼從山東走?大旱,人還多,養活不了,這才闖關東到東北。

現在東北的經濟核心問題是什麼?從歷史上看共和國是欠東北的,原來的東北,1945年的時候GDP佔全國的85%,其中那個臺灣10%,那5%是全國加在一塊,東北的重工業基地特別成型,以至於當時毛澤東曾經說我們可以在長春定都,就是如果說打不到南邊去,再嘗試定都,為啥?長春是亞洲當時最大的城市,超過日本的東京,而且長春市第一個完全實現了地下系統全覆蓋,就抽水、管線都埋到地下,很發達。後來建國以後呢,你看東北,鐵路網、公路網最稠密,水電、煤炭、森林各方面資源都有。那時候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是無償地往南方“輸血”,就是這個地方建設缺資源了,東北給,那地方也是東北給……時間長了,就像我們家裡的老大一樣,你大哥為弟弟妹妹是應該的。但是這個東西不能無休止,也就是說共和國在成立這麼多年曆史上,對東北是沒有政策傾斜,所以一點點造成東北資源枯竭。很多人說說你們東北人懶,你們東北人不講規則……好的環境能使懶人勤快,不好的環境能使勤快人變懶,幹好幹壞都一樣,我當然不願意幹了。所以東北在政策各方面,等於長時間以來沒有得到扶持。


我當時就想,當年我們說小平同志,“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是《春天的故事》的歌詞,如果這圈畫在東北,東北不就出深圳了。這就是政策的扶持導向問題。當然我們國家有全盤的考量,在那沿海開放會更方便。

我覺得除了政策的傾向以外,後來這些年,也是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呀,國家也給政策扶持,可是積重難返,像東北現在的礦業、林業,那個包袱太重了,大量計劃經濟時代積壓的問題。比如說退休職工的退休金問題,一些安置問題,壓得很重,現在國家財政撥很多的錢都難以解決這些問題,包括東北歷史遺留下的大集體:黑龍江大集體問題,遼寧大集體問題,很多地方說快解決,國家給多少補貼,依然遺留了很多問題。所以越是這種情況,轉型的就越慢,本身當地的原來是資源型導向的這個行業特別多,像煤,像林業,你真要轉型,哪那麼容易呀!


梁宏達


我在瀋陽工作和生活過,能感覺到,確實不太景氣。我所交流過的幾乎所有的出租車司機都抱怨說這幾年賺的錢明顯少了,但各方面的生活成本不斷攀升。我在繁華的一條街上看到“啤酒買一瓶送兩瓶”;”運動服買一件送兩件”等海報,不得不感到這個地方是不太景氣的。

雖然不能太籠統地講,東北三省之間有區別,光是遼寧省內,瀋陽和大連所面臨的問題似乎截然不同,最近東北的經濟發展緩慢和滯後,從一個比較基本的背景和國情來說,在國家大力解決產生過剩的問題,推進內需拉動型發展,展開反腐敗鬥爭,鼓勵大眾創業等大大環境下,東北始終沒能夠及時、迅速、合理地反應過來,應對過來,轉變過來。反正,無論從結構性改革還是歷史性轉變的角度,東北的命運正處於十字路口,需要想法想法面對和突破。


無論是在北京上學期間還是在瀋陽工作期間,我從來不認為東北人的智商和能力比其他地方的人低,我認識很多優秀和有魅力的東北人,值得學習和尊敬的東北人,無論是在東北本地,外地還是海外。東北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而且,城鎮化程度也不低。當然,這些跟曾經的老工業基地的地位息息相關。

不過,從我在瀋陽工作生活過的經歷看,至少有一點是不利於東北經濟東山再起的,即東北人的觀念和活法。據我觀察,東北人普遍相信關係、面子、圈子、人脈、權力等力量。比如,一個年輕人有了一定的資金和目標,有不少人往往不把這些用在提升自己真正能力,而花在拉關係,買人情,搞行賄等不正當,甚至違法的方面。

另外,據我觀察,對於一個即將大學畢業的人,不少本地的父母很赤裸裸地鼓勵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進入公務員系統,至少進國企單位或事業單位,為此,鼓勵孩子考研,為此花錢,想方設法拉近周圍的關係和人脈,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奔跑和奮鬥,而很少有家長鼓勵孩子進一家新興、年輕的企業,何況從零創業。

我在遼大的本科學生們,無論是大四的還是大三的,如今要認真考慮畢業後走向的問題了,我堅信很多遼寧本省的學生不僅有能力,還敢於挑戰和嘗試,這一代的年輕人肯定不同於他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年代。我擔心的是,即使他們當事者想挑戰和嘗試,走進一條不傳統的、新興的、挑戰性的道路,父母親戚或當地社會不允許她們這麼做,依我看,這樣負能量的氛圍和觀念在東北是普遍存在的,我也沒看到改善的徵兆。

當然,我估計,也相信,真正有智商和能力的學生是看到自己在本地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離開故鄉,到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甚至海外去尋找發展機會的。我非常鼓勵他們走出本省,勇敢到外地和外國發現自己。不過,這樣下去,東北的人口流失,更嚴重的,人才流失就無法阻擋,而且,東北的現狀越這樣下去,曾經離開的人才們越沒有回來為家鄉的發展獻身的可能了。這或許也是如今東北所面臨的惡性循環吧。


加藤嘉一


原因很多。其中經濟結構改革滯後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這裡,以遼寧省經濟結構為例,講一講東北經濟是怎麼從共和國的長子變成全國經濟發展最緩慢的地區。



建國以後,通過幾個經濟“五年計劃”,國家把大量的工業項目先後佈局在東北,有能源、鋼鐵、汽車、機械、化工等各方面項目。著名的項目有大慶油田、第一汽車、鞍山鋼鐵。

到1978年,東北的工業中,重工業的產值佔了全部工業產值的80%左右。當年,遼寧省社會生產總值229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江蘇,佔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是6.3%。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減少了對東北的投資力度,對東部沿海省份加大了政策支持。要知道,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每年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國家減少投入後,重工業的增速馬上就下來了。同時,依靠民間投資的輕工業有沒有發展起來。因此,東北的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名迅速下滑。

到1995年,遼寧省的GDP在全國的排名下滑到第5名,來自沿海的廣東和浙江超過了它。到2000年,遼寧的經濟排名進一步下滑到第8名,河南、河北超過了它。到2017年,遼寧省經濟排名下滑到第14名。


從1978年以來,從經濟增速的角度看,是一部東北的經濟地位下降的歷史。1978-2017年,遼寧省GDP從229億元增長到23942億元,佔全國比重從6.3%下滑到2.9%。

總結一下。東北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在國家減少財政資金投入後,重工業增速減速明顯,價值輕工業和民營經濟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東北發動機突然減速,經濟發展慢於全國,尤其是南方地區。


紅谷新視界


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的經歷發展依然不是很景氣。東北經濟之所以發展緩慢,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為了鞏固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出於當時國際國內社會實情的需要國家大力發展重工業,東北作為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在這個時候受到過度嚴重的開發,成為國內有名的重工業城市,經濟產值也是名列前茅的。當改革開放和九十年代到來,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開始發生轉變,這個時候東北的資源也已經開發殆盡,加上傳統的重工業理念理想固化,這些東北的經濟發展開始慢慢脫軌。

第二、國家政策方面上的制定也一定程度上對東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改革開放初,由於南方各城市都開始發展輕工業,但一個國家的國防和各方面建設都離不開重工業,相比較基礎和自然優勢東北是發展重工業最好的選擇。經濟的發展最離不開的就是人,相反東北相比較於南方人口基數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也受不到人口福利。加上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也是在南方各沿海城市,東北並沒有跟上改革開放的第一班車。

第三、經濟的發展永遠是離不開人的,離開了人也不用發展經濟了。就是因為人的需求在不斷改變和提高,所以在需要經濟不斷的發展。東北這個名風名俗比較濃厚的地方,自古以來東北這個地區就有著濃厚的土匪文化,山頭主義也是最為典型的表現。然而山頭主義也是最破壞凝聚力的,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會在東北首先大力度的展開打黑的緣由。

第四、東北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個人認為和東北人也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以來東北都被稱為是一個富饒的地方,這就使得東北人有種自給自足坐吃山空的心理。

第五、從建國初期開始,東北實行就是計劃經濟,然而計劃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發展計劃和投資方都是國家,這就使得東北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在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東北無法適應從而導致經濟落後。

第六、經濟的發展和地理位置是離不開的,東北地處邊防,位於中國的最北部,周邊相鄰的國家經濟發展也比較落後,這也就有了後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了。

以上是個人對東北經濟發展緩慢原因的分析,僅供參考。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從長期來看,對於東北的開發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發展緩慢是一種正常的回調。

東北的開發其實非常晚。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開發,只能從晚清算起。到現在連200年都沒有。中原地區的開發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江南地區的開發也有千餘年的歷史,福建與嶺南地區的開發也有近千年的歷史!東北地區目前的發展水準介於東部發達省份和中部省份之間,以不足200年的發展史能夠達到如此成就實屬不易。在中國的諸多邊疆地區當中,東北地區的發展水準最高。不能以當前出現的一些調整來否定東北的整體發展水平。

目前東北經濟的困境,實際上是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必然的調整。作為一個初步開發的地區,東北經濟長期依賴於資源密集型行業,並在其基礎上發展相關重工業,導致了嚴重的產業結構失衡。在資源密集型行業和相關重工業受到市場衝擊之後,經濟下行是自然的現象。而這正是經濟調整的正常現象,在這種頹勢的刺激下,將促使資源密集型行業和重工業地位下降,同時有利於其他行業的發展。這個過程當然非常漫長和痛苦,但又是不可避免的。

東北經濟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移民社會的問題。東北的主要人口都是在清末之後移民而來。移民為主的社會必然導致民間結社十分流行。這種風氣在解放之後受到了抑制,但仍有一定的遺存。近年來東北的人口流出非常嚴重,這實際上也與移民社會有一定關係。東北要從一個移民社會轉變為土著居民社會,還需要至少三四代人的時間。

解放之後,中國接受蘇聯發展模式,以重工業為主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北經濟的畸形繁榮。這種繁榮是以犧牲東北的自然環境為代價的,不可能長久。我們目前談的東北衰落實際上是將當前東北發展的橫向水準與那個年代的橫向水準做了一個比較。解放後相當一段時間,遼寧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省份,被稱為遼老大。上世紀90年代之後,東南地區的工業迅速發展,遼寧失去了工業第一的身份。但這是歷史的正常回歸。我們不應當期待東北以一種極大的代價來維持某種所謂的榮光。

東北未來的經濟發展,我個人有三點建議。一是應當給東北充分的發展時間。我們都應當承認,東北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自然也就不能在一朝一夕內解決。目前的很多東北振興方案過於強調短線操作,對長遠發展的認識不足。從目前中國的經濟狀況來看,應當對東北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中國目前外匯儲備充足,完全可以從國外直接採購資源,減輕東北的資源環境壓力。如果可能的話,取消對東北的經濟指標考察。二是從社會整體建設來認識經濟建設的作用。東北對於中國而言,政治價值不亞於經濟價值。經略東北要從長遠入手,在短期內損失一些經濟利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東北的國際地緣環境在中國邊疆地區當中最為複雜,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忘記了政治環境的重要性是非常可怕的。三是加強官風和民風建設,推動東北從一個移民社會轉化成土著社會。從而消除移民社會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這樣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


zyb38537240


如果把東北經濟比作蝸牛爬行,再形象不過了,大大的背殼儲存的不是能量,而是東北經濟巨大的包袱。首先,東北老工業區,工業設施可推至日本侵華時期,工業門類齊全,石油,煤炭,鋼鐵,機械製造,林業,和農業。嚴然是一個綜合經濟開發區,為新中國的經濟建沒,做出巨大貢獻。掌握中國基礎工業的命脈。老而大是東北工農業的特點。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很難對接上,新產業,新領域的轉型困難。大量工業停留在資源浪廢性行業上,和日漸增加的國內外原材料成本上升的矛盾。其次,滾雪球式人力成本上升,又要兼顧其社會責任,無法精兵簡政,影響經濟效率和效益。農業方面,國內連年的豐收,和國際糧食糧價格持續低迷,無法形成區域優勢。農業產深加工也欠缺。既便有沈飛和大連造船這樣明星企業,也難帶動整體工業的頹勢。在金融上,與深圳上海兩大金融市場不光距離遠,銜接也不夠。在開放程度和引進資金也滯後於東南沿海和珠三角。臨近又有京津濟開發,政策也不具優勢。國內商經濟增長領域,如房地產,金融,電子和高科技都被沿海捷足先登,使東北經濟缺少了騰飛的翅膀。東北是為國家作方特殊貢獻的地方,政策扶持,和自身發揮區位優勢。擴大邊貿。旅遊,特色農業和加大轉型等,東北經濟,仍大有希望。因為這雄厚的工業基礎和一大批技術工人。祝東北融入東北亞經濟開發區,重振東北虎雄風。


獨善其身87045861


生在東北,吃在東北,長在東北,馬上畢業找工作的我卻想離開東北🙂不是東北不好,這裡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朋友,有一切我熟悉的一切,但是我還是想出去發展,去南方謀生,也許我不想留在東北的原因,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致的。


這張圖,是今天我坐上回學校的火車🚉後,媽媽發給我的話,你或許可以從一個普通母親的話語中,感受到東北人普遍的想法:“孩子 ,你不要走太遠 ,你只需要好好吃飯 ,好好上學 好好的考一個公務員 ,或者是當一個老師,永遠呆在我們的身邊就好,我們會保護你的!所以不要離開我們太遠, 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就好了 ,只需要安安穩穩的。”

看到這段文字 ,你也許懂我的意思了,東北經濟的發現緩慢,也許跟以前的資源南送有關,也許跟這個國家的政策有關,我們東北人埋怨國家:“你怎麼就不把我們東北當親兒子呢?”那我想說了, 把你當親兒子可以 ,但是你自己給力嗎?那些躊躇滿志的青年人,想要大展宏圖的年輕人,想要報效國家的年青人,或許真的就這樣被父母慈愛的勸退了,永遠坐井觀天,一代一代這樣下去,孩子的孩子還是這樣下去,永遠沒有出頭日。差距一天天的增大!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當南方人在不停的去經商時,去建立公司,去創新的時候,東北人在幹什麼?老婆孩子熱炕頭,每天拿著死工資,想著國家給的補貼,罵著國家的不公平,佔著國家的便宜,卻穿著貂兒,戴著大金鍊子,在廣場跳舞。醉生夢死的生活,麻痺自己,日復一日。

是,也許不是所有東北人都這樣。但是那些不這樣的有才華的東北人不是去南方了,就是出國了,那你覺得東北現在這樣,還感覺意外嗎?留不住人才的地方,可能有超越的一天嗎?或許我的想法偏激了一點,但是真心的希望東北能有振興的一天,加油,雄起只能靠個人,做點兒實業吧。


不一其人


遼寧五六七八九九十年代,經濟都名列前茅,五十年代,六十年代GDP全國第一,號稱遼老大,遼寧早已完成工業化革命,現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遼寧無論基礎設施還是文體衛教都進入了中國發達地區,即使近期發展有些慢也是中國發達富裕省份,無償支援重慶忠縣,奉節,西藏,新疆……瀋陽能生產飛機,一架飛機能掙多少錢,能生產寶馬,一架寶馬能掙多少錢,瀋陽能生產貨幣(瀋陽造幣廠)……瀋陽能生產機器人(全國第一大機器人企業),經過調整,遼寧明天一定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