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財富-理財課堂之:如何挑選及購買信託產品

萬福財富-理財課堂之:如何挑選及購買信託產品

萬福財富-理財課堂之:如何挑選及購買信託產品

第二課 如何挑選及購買信託產品

1、如何選擇信託產品?

(1) 信託公司的綜合實力:我國目前有68家信託公司,要看其投資管理能力、風險控制體系、盈利能力、管理團隊、歷史業績等情況。

(2) 投資行業:國民經濟支柱行業或新興行業更具投資價值。

(3) 融資方實力:瞭解融資方的財務狀況、成長前景及行業、公司背景。

(4) 擔保方式:要看擔保人背景、擔保人淨資產及構成、擔保人與融資方關係、擔保人承擔的責任等;抵(質)押率越低說明項目風險越小、項目越安全。同時也要看抵(質) 押物的變現性。

(5) 第一還款來源:要了解預期收入的可靠性,即項目成功的可行性。

(6) 產品期限:信託產品一般在購買後到融資方支付本息之間投資者的資金是不可贖回的,所以投資者要看好產品期限,以便安排未來現金流。另外,部分產品存在著提前結束或是延期的情況,也請投資者在簽定合同之前注意有無這類附加條款。

(7) 收益率:其他條件相同時,預期收益率當然是越高越好。

2、信託產品是怎麼控制風險的?

根據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有:抵押、質押、擔保和結構化設計等 。有的產品只採用一種風控措施,有的產品同時採用多種風控措施。

(1) 抵押或質押:融資方將其不動產或動產(房產、股權等)抵押或質押給信託公司,若融資方無法按期支付信託產品的本金及收益,信託公司可以拍賣抵押或質押物,以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2) 擔保:對於沒有抵押(或質押)或者抵質押率比較高的,信託公司往往會要求融資方對信託財產提供相應的擔保。比如,擔保公司擔保、第三方擔保(融資方的母公司或關聯公司)、公司法人無限連帶擔保等;

(3) 結構化設計:所謂結構化設計就是將信託收益權進行分層配置,購買優先級的投資者享有優先收益權,購買次級和劣後級的投資者享有劣後收益權。在固定收益類信託理財產品中,劣後級投資一般由融資方投資,信託期滿後,投資收益在優先保證優先級受益人本金、預期收益及相關費用後的餘額全部歸劣後級受益人;若出現投資風險,也先由劣後級投資者承擔;

以房地產信託為例:房地產信託貸款,風險控制措施一般為土地或現房抵押,保證擔保;房地產股權投資,風險控制措施一般為信託持股,股權質押,派駐人員,監控資金,回購安排等。

3、購買信託產品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購買信託產品的流程

(1) 投資者向信託公司提出購買信託產品意向;

(2) 雙方依法簽訂信託合同;

(3) 投資者向信託公司在託管銀行開立的專項賬戶劃款;

(4) 信託公司執行信託投資計劃;

(5) 信託計劃到期,信託公司向投資者返還本金和收益,信託關係終止。

4.如何簽訂信託合同?

簽約流程

(1)自然人投資者需準備的材料

有效身份證件(僅限於身份證、軍官證)原件及用於分配信託資金和信託收益的銀行卡、存摺原件。

‚以上資料的複印件,由投資人本人簽名,或由經辦人簽署“經核對與原件一致”並簽名;其中身份證正反面均需複印,銀行卡、存摺複印件賬號及賬戶名要清晰。

(2)簽署信託文件

投資人簽署《認購風險申明書》、《信託合同》各一式兩份(或根據信託公司要求),客戶留存一份,另一份收回存檔。

簽約形式(三種形式均可)

(1)由代銷機構人員陪同投資者親自到當地信託公司辦公地或駐外辦事機構簽約;

(2)由代銷機構人員上門簽約;

(3)郵寄合同,投資者簽署好合同後,回寄。

5、通過銀行購買的信託產品更好?

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部可以代銷信託產品,但銀行為了避免存款的流失,一般只銷售託管在本行的信託產品,投資者的選擇餘地非常有限。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更習慣於銷售自身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吸納資金後再投向信託、貨幣市場等領域,收益略高於同期存款。

以投向信託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例,數量大約佔銀行理財產品的30%,實質上是銀行將投資者的資金打包後或者組成資金池再投資到信託產品當中,銀行從中扣除大半信託收益再分配給投資者一小部分利益。對於大額投資者來說,不推薦購買此類銀行理財產品。

6、購買信託產品獲得的收益需要交稅嗎?

信託不是納稅主體,信託產品在運行期間和分配收益時不會被徵稅。個人投資者獲得收益後,可以自行報稅;機構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報企業所得稅。

7、信託產品的收益率越高越好?

有人買信託也和買銀行理財產品一樣,哪家高就買哪家的,這也是一大誤區。一般情況下 ,收益率越高,風險就越大,信託雖然不和銀行理財產品一樣有星級的風險評價,但根據投向不同,其風險程度和收益也有差距。比如房地產信託年收益能達到12% ,工商企業為10% ,限售股票質押為9% ,上市流通股質押為8%,相對來說,收益高的房地產信託肯定不如流通股質押的項目穩妥,高收益的前提是要承受高風險。因此,買信託不能只看收益率高低,更要看投向哪裡,抵押物是什麼,抵押率是多少,進而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收益的產品。

8、信託產品的期限越短越好?

一般來說,信託產品的期限越短,說明投資回款越快,資金流動性更好,但是流動性的增加往往是降低收益為代價的。比如兩年期的信託產品年化收益要比一年期的信託產品年華收益大約高1個百分點,那麼反覆投資兩次一年期信託產品的收益大約比投資一次兩年期信託產品的收益低2個百分點。在當前形勢下,國內的貨幣政策有放鬆的傾向,社會融資成本降低,新發行的信託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正在持續下降。假設一年後信託產品的收益率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反覆投資一年期信託產品的收益要低於投資一次兩年期信託產品約3個百分點。投資者在合理安排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下,購買期限較長的信託產品獲得的收益更可觀。

9、只有50萬完全買不了信託產品?

個別信託產品的起步門檻只有50萬元,比如TOT產品,如果投資人的可投資資金不到100萬,但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的,可選擇此類產品。  

購買信託的合格投資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託計劃相應風險的人:

(一)投資一個信託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

(二)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

(三)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

10、信託理財產品可以提前贖回?

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不可以提前贖回。但投資者可轉讓信託份額獲得流動性,並且需要到信託公司辦理轉讓手續。優理財可以幫助客戶轉讓信託份額。

11、信託產品安全嗎?

這是投資者選擇購買信託產品時最大的疑慮。本人從九個方面為您解讀信託的安全性。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請問,哪個更安全?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財風波,比如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無歸的理財風波,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3、股市就不用提了。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複合增長率?D,抵押物淨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還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鬆賺錢收益差。

3.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表示,“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通過資金池的方式將短期資金對應長期資產,這樣銀行可以給投資者提供相對高收益的產品。按信託原理,銀行應該將賺取的收益都給投資者,但由於資金池的複雜性,銀行實際上並沒有將賺取的收益都給投資者,而是自己留下了大部分收益。”請問:你相信銀行,銀行相信信託,為什麼不直接相信信託?

五、《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對集合信託的隱性暗示

2010 年9 月,《信託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正式面世,該辦法共六章三十條,其關鍵詞是“淨資本”和“風險資本”。規定:每個集合信託項目發行,信託公司都要提交一定比例的風險資本。目的說:確保信託公司固有資產充足並保持必要的流動性,以滿足抵禦各項業務不可預期損失的需要。這可以看做銀監會對集合信託監管上的暗示。集合信託融資類業務計提比例2-3%。

《淨資本管理辦法》的核心要求是:1)信託公司淨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2 億元;2)淨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3)淨資本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

六、從信託發行看

1,信託產品有大半是通過銀行賣出去的(為什麼?老百姓相信銀行,銀行知道你存多少錢,沒辦法這就是優勢)。而其中有些銀行是直接賣信託產品,有些是銀行的理財資金池。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4-5%,信託理財產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潤差了嗎?此外銀行還要賺大部分發行費。銀行理財資金佔了信託規模的1/3。

2,現在銀行已經很少公開賣信託產品了,至少筆者接觸到的銀行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客戶就會知道信託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銀行肯定不願意;所以除非客戶主動要求,否則銀行很少主動推銷信託,即使客戶問起來,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收益率也大大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銀行美其名曰是產品經過銀行的篩選風險更低,但仔細一看,不僅收益率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而且基本是小信託公司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利益分配。小信託公司收費便宜,通常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通道而已,這樣利差比較大,品牌好的信託公司銀行不願代銷,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的產品,市面口碑好,但銀行很少見到。如果要風險低,為什麼只要代銷小信託公司的呢?真正出問題了,銀行也不會負責的,因為信託公司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受託人。比如中誠信託30 億礦產風波,項目是工行推薦的,工行賺了4%的發行費,中誠賺的不會超過0.5%,中誠信託不過是銀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 銀行把責任撇得乾乾淨淨,說自己只是代銷,信託公司才是受託人?大家心裡應該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吧。

七,從全球信託業發展趨勢看

1,這些年我國信託迅速崛起,自2008 年起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1 萬億遞增,截至2014年第3季度末達12.95萬億元,資產千萬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經選擇信託公司管理財富。這麼多年信託收益都在兌現,12.95 萬億的資金都在信任信託,難道您的錢一進來,信託的口碑就倒了?您有這麼厲害嗎?

2,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本等國,信託業遠比銀行業發達。信託資產對GDP 的佔比超過了100%,在中國,即使如今信託業風光無限,這一佔比也不過才10%左右而已。信託業遠遠沒有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社會作用。如果以發達國家為標杆,信託規模還是太小了。

3,西方發達國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託公司管理資產,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喬布斯等等,都將大量的家族財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並作為財富傳承工具。信託作為財富管理方式已經十分普遍,國人還不夠了解而已。中國遠沒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採用信託公司管理資產的富豪,中國富豪胡潤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潤排行榜上的多數人財富嚴重縮水,2011年中國億萬富豪財富縮水高達1/3。中國胡潤上的富豪能守住財富7年的不到20% !而全球億萬富豪難守財富20年。當然在西方信託之所以受青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信託財產免交遺產稅,信託資產規模受保護(不能公開);而在中國,尚未開立遺產稅。

4,如果有錢人都懂得信託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作為資產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裡會遭遇財富縮水?

八、交易對手違約的信託風險處理結果

截至2014年第3季度末,信託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2.95萬億,這麼大的規模不可能每一次融資方都能及時還款的,交易對手違約肯定存在的,信託公司如何處理呢?

1、2011年9月,綠城中國事件:共涉及14款信託計劃,11家信託機構,融資85億。處理方式:以51億港幣變賣24.6%股權,轉讓9個項目套現33.72億元,擺脫資金斷鏈之困。

2、2012年2月,吉林信託被騙1.5億事件:融資方偽造資料被拘捕,吉林信託涉嫌攬資。處理方式:自有資金本息墊付投資人,吉林信託停發產品數月。

3、2012年3月,華澳大連實德事件:董事長被中紀委調查,涉及信託融資31億。處理方式:華澳信託上訴,庭外和解,變賣抵押物,本息兌付。

4、2012年6月,中誠30億礦產信託事件:民間融資引發訴訟案件,處理結果:政府介入,傳聞工行墊付本息。

5、2012年9月,安信信託地產違約事件:信託規模6.27億,由於調控,融資方資金鍊斷裂。處理方式:自有資金剛性兌付,再向融資方追債。

6、2012年9月,中信信託三峽全通事件:鋼材行業全面虧損,13.33億信託融資無力償還。處理方式:延期兌付,處置抵押物。

7、2012年3月,中融“凱悅門”事件:3億信託項目到期無法償還,處理方式:信託公司引入單一資金墊資兌付本息,11月份再拍賣抵押物。

九、既然信託這麼好,為什麼不大力推廣?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託是比銀行還發達的金融機構,而在中國,信託遠遠落後於銀行。這是中國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國家相關法規、政策規定不允許信託公開搞推介、宣傳,廣告也不能做;信託公司的發行人員也不能做公開推廣,公開的宣傳活動、博客、QQ、短信推廣等全部被禁止。因為,如果信託發展過快,大家都去追求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銀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減少。而在中國,銀行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銀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就沒辦法獲得那麼便利的低成本融資。所以,信託產品基本通過銀行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購買。這些年信託公司的直銷業務也建立起來,但總體銷量仍然不容樂觀。

萬福財富-理財課堂之:如何挑選及購買信託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