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河北的大鍋菜被點了名!因爲……

震驚!據調查顯示,河北居民人均每天食鹽攝入量超過13.4克,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是成人每天不超過6克;人均每天油脂消費量高達41克,遠超過成人每天不超30克的標準。

高鹽高油高糖是河北省居民飲食的一大特點,也是導致各類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因素。河北飲食烹飪方式多以燉、燒、燜、滷煮等為主,相對口感較重,比如大鍋菜,在製作時就加入了大量的鹽、醬油、肥肉等,是比較典型的高鹽、高油河北菜。

這次,河北的大鍋菜被點了名!因為……

河北飲食偏愛重口味

調查發現,河北省餐飲經營者大多把握不好鹽油糖的使用量,使用比較隨意,或用手抓,或用勺子舀,基本都是靠經驗掌握,很難做到精準,鹽油糖的在烹飪中的用量較大,致使“重口味”菜品較多。

“中國飲食素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飲食習慣,偏愛重口味是我國北方居民飲食的一大特點,河北也不例外。”採訪中專家告訴記者,河北省還有不少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認為油小了、鹽少了,菜就沒有味道了。迎合這種飲食偏好,不少飯店供應的菜品普遍高鹽高油高糖。

傳統烹飪方式也是導致河北飲食高鹽高油高糖的重要原因。石家莊市飯店烹飪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書存認為,河北飲食烹飪方式多以燉、燒、燜、滷煮等為主,相對口感較重。“比如大鍋菜,在製作時就加入了大量的鹽、醬油、肥肉等,是比較典型的高鹽、高油河北菜。”

這次,河北的大鍋菜被點了名!因為……

飲食重口味導致“三高”

河北居民人均每天食鹽攝入量超過13.4克,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是成人每天不超過6克;人均每天油脂消費量高達41克,遠超過成人每天不超30克的標準。

“鹽油糖攝入過多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河北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專家張新亮介紹,食鹽攝入量越高,人體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越高。與每日食鹽攝入量小於6克的人相比,每日食鹽攝入量大於12克的患高血壓風險增高14%,每日食鹽攝入量大於18克的患高血壓風險增高27%。

“重口味”飲食事關居民身體健康,改變高鹽、高油、高糖飲食習慣迫在眉睫。

2017年,河北出臺了《河北省“三減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實施方案(2017-2020)》,希望以政府的力量倡導居民減鹽、減油、減糖,推動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控慢性病的發生。

這次,河北的大鍋菜被點了名!因為……

如何減鹽、減油、減糖?

“首先要有減鹽、減油、減糖的意識,這是最關鍵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王景順認為,簡單來說,就是遇到鹹的、油的、甜的食物,腦子裡都要想一下,今天我吃鹽、吃油、吃糖超標了嗎?

對於鹽油糖的攝入量,王景順建議,要學會自我控制,運用稱量工具,實現定量攝入。比如,減鹽可以應使用定量鹽勺控制放鹽量,減油可以用帶刻度的油壺。

改變烹飪方式是減鹽減油減糖的有效手段。專家認為,應多采用蒸、煮、拌等烹飪方式,少用煎、炸,儘量不用動物性油脂和糖炒菜做飯,嘗試用辣椒、大蒜、醋等為食物提味。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減少餅乾、巧克力、糖果等食品攝入量。

專家提醒,還要注意食物中的“隱形鹽”,比如香腸、午餐肉、燒雞等熟食,方便麵、快餐等,味精、番茄醬、蠔油、豆瓣醬等,都是“含鹽大戶”,即使是甜點、冰激凌等含鹽量都不少,這些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

“為了追求色香味俱全,餐飲企業往往在菜品中添加了大量的鹽、油、糖,在外就餐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超標了。”王景順建議,要減少外出就餐的機會,儘量少在餐館吃飯。即使在餐館吃飯,也要少吃自助餐、桌餐,實行分餐制最好,便於掌握鹽油糖的攝入量。

實在吃多了怎麼辦?王景順認為,多運動是個不錯的辦法,既消耗了多吃的油脂和糖類,也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多餘的鹽分。總之,就是要保持營養的均衡;否則,過多堆積在體內必然導致慢性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