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多少才合理?

摘要:综合中美物价倒挂、美国逼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需要保持较低汇率来确保出口等因素,笔者判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0-7.0是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人民币汇率多少才合理?

4月中旬,人民币汇率开启了一轮贬值。在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27跌到了7月3日的6.72,两个半月时间贬值幅度达到6.7%。7月3日,央行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针对汇率问题发声后,人民币汇率有所企稳,但随后再度走弱。7月9日,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指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前期涨幅较大,现已调整至合理水平,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或更具有弹性。

那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多少是合理水平?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通道了吗?

人民币汇率多少才合理?

中美货币国内购买力对比

目前,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每一份合约、每一笔交易、以及每一次结算平台,如果都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的话,那么“切割”世界经济金融蛋糕的大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从理论上说,只要人民币使用量增多,便意味着原本属于美元的一部分蛋糕被切走了。按照这个逻辑,一个国家的货币使用率越高,就会变得越来越流行,其购买力和信用也将大大提高。反之亦然。

然而,当今世界各国的法定信用货币无需支撑物(比如黄金)就可以自由发行,其中,美元因其在全球所奠定的地位,被当作世界货币来衡量其它货币,其优势无可比拟。因此,迄今为止,人民币的购买力远不如美元坚挺。

有网友晒出了中美两国的物价对比:中国,工资5000元,吃一顿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顿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 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尤其是“中国制造”商品,在美国卖得比中国还便宜。一双耐克运动鞋,在国内需要700元人民币,美国只需300元人民币上下;一套阿玛尼西服在国内3万元人民币,美国只需7000元人民币;一个iPad在国内要400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3300元人民币。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再加上商品的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例如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控在美国手中,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

而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20多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反观中国,房价飞涨、货币缩水可以说是民众的一个普遍感受。

与此同时,美国不断地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同一种商品在两国间产生了不同价格。美元(相对人民币)对外贬值,而人民币实际上是对内贬值,这样一进一出,自然就形成了中美物价倒挂的现象。当然,不是所有领域中国物价都比美国高,非国际品牌的商品、土特产品、以及保姆、钟点工等,中国还是比美国便宜。

综合中美物价倒挂、美国逼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需要保持较低汇率来确保出口等因素,笔者判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0-7.0是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可自由兑换

当前,人民币贬值导致美元上涨,而强劲的美元对企业利润增长是负面的——利率上升会抬高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对于跨国公司而言。

另一方面,人民币要成为全球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不可能处于长期升值的轨道,汇率大幅波动是人民币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必然。

人民币之所以能维持目前的高汇率,关键在于不能自由兑换。但从近两年的各种信号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而国际化的前提必须是可自由兑换。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确定可自由兑换之前,人民币也需要来一次大贬值。因此,从4月份开启的这一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客观上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但是,并不能将这一轮贬值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因为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盯住美元依然是主基调。中国是出口大国,但产品出口主要靠资源优势而非汇率优势,况且在美元把握定价权的当下,汇率贬值对促进出口起不了关键作用。然而产业转型需要时间,等产业转型结束,或者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时,人民币兑美元才有可能进入较大幅贬值的通道。

相信中国央行的决策者也是这么考虑的。(本文首发支付宝“金融简单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