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回族牙行是怎么回事?

旧时赤峰有一种行当叫牙纪人(俗称跑马桥)。牙纪人中多数为回族人,牙行的交易场所是马市。赤峰最早的马市设在二中街永安堂药店附近,即现在的二中街与东横街之间、支栋楼前面这一带。以后相继设于二西街、模范林(现在的赤峰制药厂后街)南榆树林、蜡杨(粮市南)、六道街白家驼店(旧赤峰影院附近,已无存)。

马市的街道两旁,埋设着许多坚固耐用的大大小小的石柱或木桩,供卖主拴牲畜用。前来卖牲畜的,有附近的农民也有专业的马贩子,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每天上市的牲畜,多则数百,少则数十,各种大小牲畜都有。马市上,人头攒动,熙来攘往,摩肩接踵,人呼马叫,非常热闹。俗话说:牙纪人早晨没饭吃,晚上有马骑。不难看出牙纪人的行情和内幕。卖主把牲畜牵进市场,任凭买主“评头品足”随便挑选。但在买主当中,啥时候都少不了有眼不识好赖货的“门外汉”。

于是,充当买卖双方中间媒介、协助搭桥议价的“牙纪行业”便应运而生,而且大有用武之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赤峰街的回族仅100多户,人口不足两千,但以“牙纪”为主业的就有108人。这些牙纪,多半是子继父业,世代相传。赤峰马桥的头面人物有石振文、还有白永亮,他们都善骑马。每天清晨在五道街口等邻近的清真茶馆里集群,一边喝着早茶,一边互通信息,研判行情,商定行动计划,好互相关照,互相呼应,互相成全。赤峰回族牙行是怎么回事?

然后提上一根马鞭子,分头进入马市。干“牙纪”这一行,不需要投资。资本就是自己的手眼嘴和长期摸索积累的实践经验。一根马鞭子、两个长长的袖筒、一顶回族的礼拜帽(多为黑缎面的,也有白细布的),就是“宝号”的明显的“徽记”。牙纪们讲究“外面儿”,穿戴比较干净整洁。他们专门研究看“牲畜”,看羊要看肥瘦。看绵羊,先朝尾巴根子抓一把,再抓抓腰身,就知道肥瘦如何。他们讲究“春买骨头秋买膘”买瘦放肥。

“宁买一寸膘,不买一尺高”。有些经验丰富、超群出众的牙行佼佼者,他们用眼睛“看”定出肉斤数竟达到和屠宰后实际出肉斤数上差下差差不了几斤的程度!(有这种本事的牙纪,解放后大都被国家各级食品公司录用,专任收购牛羊的“高参”。赤峰市食品公司的屈殿生、屈凤瑞父子干了数十年这个工作)。赤峰回族牙行是怎么回事?

经棚马市有个回回牙纪人叫李清富(祖籍山东德平人氏),瘦瘦的大高个子,骑手好马,在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上有骑马撵死狼的美誉,精通蒙古语,一生保留山东家乡口音。他在经棚马市经常与锡盟东、西鸟珠穆沁、东西阿巴嘎旗、克旗的牧民们进行交易,当时骡马市场上从事牙纪人行当的均采用“袖里吞金”的手势算法讨价还价,从中撮合,凭借着超人的眼力,非同寻常的手感,熟练的蒙古话,赢得不少牧区的蒙古人和外地的老客(马贩)的信誉。

因此北京、天津、张家口、赤峰买牲畜的老客经常云集于此,提起回回牙纪李清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说他精通兽医,摸索牲畜一把准(即在牛羊腰身上抓一把,估算的出肉率八九不离十)。解放后,被克旗食品公司录用,一直担任食品公司技术员工作。在当时昭乌达盟食品公司行业内是屈指可数的技术骨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离休,享受老干部待遇。一九九零年农历四月初五归真,享年八十四岁。(赤峰文化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