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趣谈:在古代,猎头猎一个人得多难?

在古代也有类似猎头的行业存在。古代因为社会割裂,男女大防,所以中间人、经纪人就十分有存在必要了。好的中介人,比如《西厢记》里的红娘,做的就是成全他人姻缘的好事。但很可惜,今天我们要说主人公呢,是个彻头彻底的坏人。

谁呀,不是别人,正是《水浒传》和《金瓶梅》里的王婆,王干娘!王干娘用她自己的话说:“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放今天就是妥妥的斜杠型人才啊!

她的主要业绩呢,我们都知道,就是成功帮助西门庆西门大官人猎到了潘金莲。但这其中的难度却也并不比猎场上的猎头们轻松。

猎头趣谈:在古代,猎头猎一个人得多难?

话说某一天王婆就接了西门庆这一个单子,在做可行性分析的时候。王婆就说了,自古以来“捱光”最难,大官人想要做成这笔买卖,首先你得条件过硬,贵公司平台大、待遇好这些还不行。必须要有“潘驴邓小闲”的资质,所谓“潘驴邓小闲”就是指潘安的容貌、驴一样大的行货、邓通一样的钱财、还要有耐心、有闲工夫。

这五样资质放在今天单一种就很了不得了,合一起还不得要你命三千!王婆也是高要求了。

猎头趣谈:在古代,猎头猎一个人得多难?

西门庆说,小可不才,五样俱全。

王婆笑了,大官人果然高富帅!但这还不行,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极低,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怎么个成功率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内容了。

王婆一共列了10个步骤,加上最后成事,我把这11个事件分别ABCDEFGHIJK表示:

A:王婆假意与潘金莲闲聊,说自己有一套衣服要做,如果潘主动提出帮王婆做,那么这事就有了1分可能性(10%),如果不提就没戏了;

B:在A成立的条件下,如果潘金莲肯到王婆家里去做衣服,那么这事就有了2分,不来便拉倒了;

C:在王婆家做了一天衣服闹着要拿回家去做,这事也休了,不拿回去做这事就有了3分;

D:第三天西门庆到访,如果潘金莲不回避,这事便有了4分;

E: 西门庆找潘金莲搭讪、潘金莲若有回应,这事便有了5分;

F:王婆说要买些酒菜来招待二位,潘不反对,这事就有了6分;

G:王婆出门买酒菜,留西门与潘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若潘不跑回家去,这事便有了7分;

H:酒菜买回来,若潘金莲肯与西门庆在一个桌子吃饭这事就有了8分;

I:酒吃到一半,王婆假装酒不够再去买酒,留二人独处,若潘不离开,这事便有了9分;

J:西门庆假装筷子掉在地上,捡的时候趁机捏潘的小脚,若对方不介意,这事便有了10分;

K:潘金莲作成西门庆。

后面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王婆成功帮助潘金莲搞垮原公司,跳槽到了西门公司做了高级副总裁(以《金瓶梅》为准)。

然而,整个过程看似一帆风顺,其实步步惊心。通过王婆的方案,我们发现,只要其中有一步没成功,这个项目就黄了。

下面开始上公式了,如果看着头疼可以跳过这部分。很明显,此事成功的概率为P(ABCDEFGHIJK),王婆介绍的很清楚,每步达成后对整个项目成功的条件概率为:

P(ABCDEFGHIJK|A) = 0.1

P(ABCDEFGHIJK|AB) = 0.2

P(ABCDEFGHIJK|ABC) = 0.3

P(ABCDEFGHIJK|ABCD) = 0.4

P(ABCDEFGHIJK|ABCDE) = 0.5

P(ABCDEFGHIJK|ABCDEF) = 0.6

P(ABCDEFGHIJK|ABCDEFG) = 0.7

P(ABCDEFGHIJK|ABCDEFGH) = 0.8

P(ABCDEFGHIJK|ABCDEFGHI) = 0.9

P(ABCDEFGHIJK|ABCDEFGFHIJ) = 1.0

由P(ABCDEFGHIJK|A) = 0.1 和 P(ABCDEFGHIJK|AB) = 0.2

可得, 第一步达成后,第二步成功的概率:

(1) P(AB|A)= [ P(ABCDEFGHIJK) / P(ABCDEFGHIJK|AB)] / [ P(ABCDEFGHIJK) / P(ABCDEFGHIJK|A)] = 0.5

以此类推

(2) P(ABC|AB)= 2/3

(3) P(ABCD|ABC)= 3/4

(4) P(ABCDE|ABCD)= 4/5

(5) P(ABCDEF|ABCDE)= 5/6

...

(9) (P(ABCDEFGHIJ|ABCDEFGHI) = 9/10

(10) P(ABCDEFGHIJK|ABCDEFGFHIJ) = 1.0

好了,迄今为止,我们有了个重大的发现。即由(1)~ (10)可知, 从B~K每一步的成功率都在上升。

例如:如果潘金莲见了西门庆不躲避(D),那么潘金莲就有更大可能性接受西门庆的搭讪(E)。到了第K步,成功率就已经为100%了,也就是如果潘金莲让西门庆摸了脚,那么后面要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就可以铁定了。我把这个发现叫做人际交往的优势富集效应。有点拗口,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步达成实质性接触往往是最难的,但如果接触得越深入,对方就越倾向于信任你,那么成功进行下一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第一步A,潘金莲主动提出帮王婆做衣服。王婆为啥要潘金莲主动提出帮忙做衣服呢?这就是王婆的聪明之处了,如果是王婆自己提出的,那么潘金莲在进行到任何环节都可能起疑心,而且中途武大问起来,也好回应。那么这件事成功的概率P(A)究竟是多少呢,文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这里我们只能进行假设。

分析:

(1)根据人际交往的优势富集效应,第一步发生的概率应该小于等于第二步,也就是P(A)<= P(AB|A)= 0.5

(2)要潘金莲主动提出帮王婆做衣服,那么潘金莲必定是要比较空闲,如果武大的炊饼生意太好,潘金莲做炊饼都忙不过来,那么也不可能答应王婆的请求了,更别说主动提供帮助。但我们知道武二去东京出差,武大听从了他兄弟的建议,只卖以前一半量的炊饼了。所以潘金莲是有闲工夫的。

(3)潘金莲跟王婆很熟,时常走动。这个可以从王婆找潘金莲的对话里看出,况且潘王就住对门,不熟也难;

(4)潘金莲乐于助人,《金瓶梅》里说潘金莲“热心冷面”,那足以说明她是个热心肠的人了。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潘金莲主动提出帮王婆做衣服的可能性不小,但不会超过50%。

那么整个事件的成功率是多少呢?

P(ABCDEFGHIJK) = P(ABCDEFGHIJK|A) * P(A)= 0.1 * 0.5 = 0.05

最后算出,整个事件成功的概率是5%!难怪,王婆会说这件事情很难, 就算第一步的成功率P(A)= 100%, 那么整个事件成功的概率也只有10%.

猎头趣谈:在古代,猎头猎一个人得多难?

列位看官肯定也在想这不是逗我们吗,成功率这么低,怎么一单就成功了呢?

不对,一定是我哪里没有考虑全面,仔细检查了下公式是没有问题的。

只能进一步分析:

(1)王婆为了多要银子,夸大了每一步执行成功难度。王婆对潘金莲一家很熟、也很了解、自身猎人技巧高超、以及西门庆条件优越。这些先验信息都未被纳入考虑。

(2)王婆夸大整个事件成功的难度。王婆说一步不成整个事情就休了,这不是真的。事实上,王婆作为一个资深猎头,方案是可以动态调整的。今天做衣服没成功,明天还可以做鞋子;西门庆这次搭话不成,说不定下次就有回应了,前面说了毕竟西门庆很耐得烦。

(3)也是最关键的,潘金莲早就想跳槽到武二的兄弟公司,虽然尝试失败,但她对现在公司的不满由来已久,所以她的跳槽是个必然事件,只是在等待机会。

那么数学上该怎么解释呢?

西门庆真正挖走潘金莲成功的概率是 P(K)而不是P(ABCDEFGHIJK), 即使不通过王干娘、他还可以通过李干娘;即使王干娘这个方案失败,还可以设计下个方案。

另外,潘金莲跳槽的概率也不是P(K), 如果没有西门大官人,可能还会有南门、北门大官人。

所以就有: P(潘金莲跳槽)> P(潘金莲跳槽到西门公司)> P(潘金莲通过王婆跳槽到西门公司) > P(潘金莲通过王婆的该方案跳槽西门公司)

这样一解释,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因为王婆的动态调整预案我们不得而知,以及每步失败对后面的补救带来的风险(例如造成了候选人的反感)我们也无法估计。所以我们只能分析王婆本方案成功的概率。

前面我们算了,P(ABCDEFGHIJK)是5%, 鉴于王婆对每一步难度的夸大嫌疑,真正的成功率应该是大于5%的。 但毕竟这个方案执行的步数很多,就算前10步每一步成功率都是90%,总事件成功的概率也只有:

P(ABCDEFGHIJK) = P(ABCDEFGHIJK|ABCDEFGHIJ) * P(ABCDEFGHIJ|ABCDEFGHI) *... *P(ABC|AB) * P(AB|A) * P(A) = 1.0 * 0.9^10 = 34.8%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猎头在猎人的时候成功率确实很低,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方案,就算每一步执行成功的概率很高,最后事情成功的概率也未必会高。

王婆这一单还算简单的,毕竟候选人早有跳槽意愿。但有的单子可能就更麻烦了,不仅成功率低,还周期特别长。这种也有精彩的案例,下次我们再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