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杭州急救有哪些變化?這些數據與你息息相關

院前急救(俗稱“120急救”),性命攸關,生死極速

8月1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新聞辦聯合市衛生計生委召開了《杭州市深化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新聞發佈會:

計劃到2020年(“十三五”末),全市力爭建成相對完善的醫療急救網絡體系,立體救援初具規模;全市院前醫療急救站點總數達到111個,救護車總數達到260輛,實現常住人口每4.5萬人擁有1輛;全市急救受訓人數達到30%以上,爭取實現“急救更快速,家家有人懂急救”的願景。

去年全市急救車出車達19.6萬次

30%-40%為外傷,其次心腦血管疾病

會上,記者獲悉,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支持領導下,我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具體如下——

院前醫療急救王若體系建設日趨規範。全市已形成了一個市急救中新、七個區(縣)急救分中心、74個急救站點的三級網絡佈局。

政府對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的投入持續加大。去年市財政用於急救站點、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指揮平臺,救護車輛、急救設備更新等方面的費用達到了3449萬元,相比2015年(2089萬),增長了65%。

院前醫療急救和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這些年杭州市院前心臟驟停的復甦率在不斷提高,最高達到了16.7%,全國的平均水平僅2%。

社會公眾急救培訓數量穩步增長。市急救中心先後設立了美國心臟協會培訓中心、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培訓中心,開展了“120救在身邊”、“急救知識大講堂”等系列急救科普活動,僅2017年全市就培訓公眾約25萬人次。

然而,隨著城市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市現有的醫療急救需求與現有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據瞭解,去年全市120急救車出車次數達到了19.6萬次,且近幾年每年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30%-40%為外傷,其次為心腦血管疾病。

新建一批,改造升級一批

讓各急救站點平均服務半徑更合理

“行動計劃”出爐後,今天開始實施,該計劃對2018年至2020年杭州市深化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的行動目標、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那麼,全市的院前醫療急救體系會有哪些變化呢?我們整理了一些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數據:

主城區的救護車力爭11分鐘內到達。目前,全市主城區救護車平均達到時間為12分鐘30秒,計劃到2020年≤12分鐘,2022年≤11分鐘。

全市院前醫療急救站點總數達到111個。目前,全市共有急救站點74個,計劃利用3年時間,新建37個,提升改造原先的74個,其中,2018年新建12個,提升改造20個;2019年新建6個,提升改造22個;2020年新建19個,提升改造32個,讓各急救站點平均服務半徑更合理。

實現常住人口每4.5萬人擁有1輛救護車,救護車總數達到260輛。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救護車配置水平為,近5萬人擁有1輛(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計劃到2022年亞運會前實現4萬人擁有1輛,救護車總數達到293輛,其中,高性能救護車達到50%。

加強公民自救互就能力,力爭2020年前全市急救受訓人數達到30%以上,以重點家庭入手,爭取實現“家家有人懂急救”。

全市各公共場所約有近300臺AED

急救有望實現黃金“3分鐘”

120,全國統一的呼救電話號碼,然而,電話撥通後該怎麼告知緊急情況呢?

會上,杭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張軍根提醒,除了告知事故基本情況、傷病情況、患者症狀、姓名住址電話等基本信息外,還要特別注意約定一個接救護車的地點,這個點要有明顯的公共標誌、設施或標誌性建築等,若有條件可派其他人前往小區大門接救護車。

未來三年杭州急救有哪些變化?這些數據與你息息相關

(杭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張軍根接受採訪 葛丹娣/攝)

此外,杭州市120已經配置了醫療優先分級調派系統(簡稱“MPDS”),報打120後,市民一定要認真回答120調度員的問題,並按照調度員給出的醫學知道對病人實施初級救護,這樣可以為患者贏得時間。

可能市民會擔心不掛電話怎麼派車?大可不必,我市120接警與派車是兩撥人,只要接警員詢問清楚了地址與簡要病情後,派車調度員會馬上為你安排理你最近的救護車。此時,醫學指導和派車是同步進行的。

細心的市民可能還發現了,近年在我市的機場、火車站、地鐵站、旅遊風景區、學校等人流密集區出現了一種便攜式的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優點在於它像“傻瓜機”一樣,非專業人員也可以使用。

對心源性猝死患者而言,越早使用AED,其搶救的成功率就越高。在不少發達國家,AED已經成為與滅火器同樣重要的公共安全設施。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汪敏 詹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