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信訪局李政同志:羣衆利益無小事,一心爲民作奉獻

李政同志是甕安縣信訪局一名普通黨員幹部,他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始終站在為民排憂解難的第一線,雖然整天面對的是嘆聲、罵聲、埋怨聲,但他從來沒叫過一聲苦,而是認真耐心細緻地把群眾來反映的每一個問題處理好。

一、“三心”“三聲”,服務群眾

李政同志在接訪工作中,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牢牢抓住“事要解決”這個核心,他總是把群眾來訪當“家訪”, 把群眾來信當“家書”,用“調查細心、解釋耐心、辦事公心”的“三心”和“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的“三聲”服務原則處理解決問題。在接訪工作中,他始終對來訪群眾做到和風細雨、以理服人,對群眾來訪反映的問題能辦理的及時協調辦理,不能辦理的認真做好上訪群眾的疏導解釋工作。他把信訪接待室打造為“群眾之家”,讓群眾有什麼話都可以在這裡說,有什麼氣都可以在這裡消,不管群眾反映什麼問題,他都始終做到熱情接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多來訪群眾經過李政同志接待後都感到很滿意。有時候,一些上訪群眾因為有怨氣,情緒很激動,但他仍然做到不生氣、不發火,因為他知道,群眾來訪,都是帶著問題和怨氣而來,信訪部門是為他們排憂解難的,他們的心情不好,我們自己要多理解,對信訪人要做到多安慰、少批評;多疏導、少埋怨,努力營造和諧的信訪工作環境,營造與上訪人親切溝通的良好氛圍,讓他們走進接待室就有一種溫暖、到家的感覺,使之平心靜氣反映自己的訴求,三句好話暖人心,許多帶著怨氣和火氣來信訪局上訪的群眾,在李政同志春風化雨、耐心細緻的勸解和開導下,往往開開心心地表示回去後不再上訪。大家經常看到,每遇集體訪,李政同志總是衝鋒在前,及時瞭解掌握群眾反映的訴求,及時向局領導彙報重大問題,並按要求認真及時辦理,使一次次群眾集體來訪事件得以圓滿化解,實現了“矛盾不激化,問題不上交”。

二、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難

李政同志非常體貼困難群眾。接訪中,一位70多歲的老人,手裡拿著一把折耳根,懇求李政同志給她買下,李政不知何故,仔細詢問老人:“老人家,請問您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您?”老人說:“我沒回家的路費,在外面挖了些折耳根,求您給我買下吧”,李政說:“老人家,折耳根不要您的,您帶回家自己吃吧,路費我給您”,隨後從身上摸出100元錢給老人,並親自送老人走出信訪局大門。有人說:“李同志,你都困難,還幫助別人?”他笑著說:“做人做事,只有心存善念,問心無愧,方可心安。做信訪接待工作很光榮,能讓我們做更多的好事,瞭解更多的人”。

有一次,李政得知有一男一女在縣政府門口哭泣,要求面見縣長。他立即前去詢問情況,將信訪人請到接待室,為他們遞上一杯熱茶,耐心詢問情況。經瞭解,來訪人叫肖某某和李某某,兩人系夫妻關係,是永和鎮關塘村曬穀窯村民組人,屬二女結紮戶。他訴說在建中鎮白沙為老闆抬電杆,事後,老闆拖欠其工資5000餘元未付,孩子正等著工錢上學。李政聽其訴說後,很是同情,他說“農民工工資拖不得,況且已開學了,將心比心啊!”,他立即與建中鎮政府的分管領導聯繫。經協調,肖某某和李某某夫婦拿到了工錢,事後他們還特意到信訪局接待室來感謝,肖某某含著熱淚說:“我的工資得到了,感謝黨,感謝政府,特別感謝李科長的幫助!”

三、為做好群眾工作自覺學習

李政愛學習,有人和他開玩笑說:“老李,你都快50歲的人了,還這麼認真幹什麼?”他笑著說:“我學習是為了給群眾解決問題,信訪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個人的知識也要全面,雖然我當不了“專家”,但我不學習就搞不好信訪接待工作,就會說胡話,還會誤事”。在工作之餘,他總是利用別人出去玩樂的時間,自己潛心研讀《信訪條例》、《司法文件選編》等法律法規,他還虛心向老同志學習業務方面的知識,使他的個人綜合素質能力越來越高,處理的問題往往得到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支持。由於他經常接待來訪群眾,許多群眾都認識他,並知道他的電話號碼,有時在半夜,他的電話也會響起,他都和上班一樣,耐心聽取、細心解答,做到百問不煩。

四、身患重病,心繫群眾

在上次的體檢中,李政同志經貴州省武警總隊醫院檢查患上右腎癌,在剛做完手術後的第三天,同事們去醫院看望他,叫他好好休息,可他說:“只要能站起來,我就要回到接待室去接待群眾,聽他們反映訴求,瞭解他們有什麼困難,多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

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不到兩個星期,李政就悄悄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到了他熟悉的工作崗位,單位領導和同事們都勸他多休養一陣,他說:“我是個閒不下來的人,躺在病床上反而會讓病情惡化,只有和群眾在一起我的病才好得快”。李政同志就這樣用他堅強的意志和為民服務的熱情帶病工作至今,只有實在疼痛到無法正常工作的時候才回家休息一下,等到病情稍好一點他又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接訪中,李政同志始終和群眾打成一片,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始終把“群眾利益無小事”貫穿於信訪接待工作中,為切實解決群眾信訪問題樹立了良好的公僕形象,深受群眾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