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趨勢交易者該怎樣堅定地拿住單子?

趨勢交易者最期盼的莫過於穩穩地拿住一波大行情,可在市場起起伏伏的價格中何時該堅定的持有?何時又該果斷出場呢?要想搞清這個問題,就要有來自基本面的判斷作為支撐。

你經常會栽在基本面的哪些坑裡?

基本面分析是利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來預測價格變動的趨勢,它從一系列一般性因素入手,並從這些因素與期貨市場相互關係的角度進行分析。實際上,人們經常會錯誤地理解基本面的含義,表現往往會有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過度關注消息所帶來的短期效應。我們在交易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現象,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品種暴漲暴跌,我們根據行情處理手裡面單子的同時,還會去思考一個問題:最近是不是有什麼消息發生?在多數人看來,這就是基本面帶來的效應,其實這只是消息發生後的能量釋放,和供需結構本質變化也許並沒有太多的聯繫。

第二、交易和基本面分析的時間週期不同步,無法將基本面分析的結果與相應週期內行情的走勢相對應。這樣的狀態正如你通過已故的“週期天王”周金濤對於經濟大週期的分析結果來進行短線交易,最終的結果註定是失敗的。

基本面是一個有趨向的系列性變化,而並非因為一兩個消息就可以在短期內發生本質上的突變。但往往有些交易員卻偏偏將基本面理解成了單一的線,更有甚者將其侷限在某一個點。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看準了趨勢,卻踏錯了節奏,導致投資總是南轅北轍。基本面分析在多方面是很難駕馭的,需要有豐富的交易經驗,對於初入市場的交易員,做基本面分析,需要謹慎。

基本面分析是一個長期持續有層級的過程

基本面分析是一個長期持續有層級的過程,它通過對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來判斷市場供需結構的變化,並以此指導投資者進行有利的交易選擇,把握商品價格運行趨勢。根據這段定義我們就不難發現,既然基本面是一個如此的過程,那與之相應的交易者也必然是從事長線交易的。做基本面交易的投資者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和耐心,交易的核心在於不僅要有準確解讀消息的能力,還要有周詳的資產管理策略來控制交易風險。只有這樣在遇到基本面情況不變,而行情逆向波動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從容應對。

關於基本面長期持續的理解大家應該相對會容易些,但基本面的層級性則需要多費些功夫。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基本面轉變過程的層級性,它並非一蹴而就。這也就意味著交易手法和資金管理上會有相應的表現。

二是對於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具有層級性。不能僅僅盯著一個品種研究,也不能只研究大的宏觀經濟,而是要由大到小,逐層發現具體研究標的正處於經濟運行中的哪個位置,這樣才能準確的判斷當下的商品價格究竟是被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在這裡通過2014年的例子給大家解釋一下:

2014年的時候大宗商品的價格基本上都處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且商品供求結構也開始慢慢改善。於是,很多專業機構的投資人員看到了機會,開始陸陸續續地抄低各個商品,可結果很讓人悲傷,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在了抄底商品上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正是因為基本面分析方法的層級性導致的。2014年經濟上來看,歐洲還在不停的折騰,中國經濟放緩,美國則還在低迷期猶猶豫豫,大環境上根本看不到全球經濟的復甦跡象,這個時候怎麼能說大宗商品見底了呢?連穩定都還談不上呢!但如果你僅僅把目光放在單一品種上就會一葉障目,覺得某一時段似乎需求上去了,覺得這樣便宜的價格應該是到底了吧,這就是基本面分析視角不同所帶來的結論差距。

宏觀經濟和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聯繫非常緊密,它是對各個品種、產業鏈基本面分析的最高層級。宏觀經濟分析是總體商品的趨勢和脈絡,而具體的商品產業鏈分析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從商品產業鏈再往下分,你就該瞭解該商品的供需結構,主要供應來源、主要需求來源、影響因素、同期歷史數據以及供需現狀。除了對產業鏈本身的細節梳理外,你還應該瞭解政策層面對於產業鏈的干預和預期。比如現在的環境治理對於清潔能源、綠色生活方式的倡導、276個工作日製度對黑色系去產能的影響等等。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深度閱讀:也談投資最重要的事——敬畏人性

最近我開始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常常說的“敬畏市場”其實並不是簡單指向市場本身,本質上還是對於人性的敬畏。市場先生本來就是反覆無常的,但在市場背後困擾我們最多的還是人性中的弱點。有一位大師曾經說過,不要輕易去逆人性。人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弱點,讓人類變得不完美,但更完整。最終,能夠克服人性的只有哲學和信仰的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在投資中,數學之上是哲學,哲學之上是神學。

投資中最不需要的是聰明

資本市場是一個由幾百萬,上千萬最聰明人組成的。要打敗市場,聰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個好的投資人,聰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市場是所有人組成的智慧,而聰明只是依靠個體。在任何時間,個體都無法戰勝一個整體的組織。那些自認聰明的投資者,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市場消滅。

第一種聰明的投資者,把別人當做韭菜來收割,想賺市場博弈的錢。市場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來自於你把股票看做簡單的籌碼,然後你覺得有人會把你的籌碼在高位接走,在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中,你永遠接的不是最後一棒。然而作為一個群體,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永遠有人接最後一棒,而如果你不斷是在做博弈,必然會成為接那個最後一棒的人。

第二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能預測未來。然而,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古羅馬帝國,大明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等就都不會滅亡了。看了大量的歷史書後,給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夠預測股價的未來,產業的未來,公司的未來。而事實上,幾次正確的判斷可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個人要持續對未來做出正確預測的概率是零。

第三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是對的,市場是錯的。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逆向投資者。歷史上看,其實大部分逆向都被市場消滅了。在大部分時候,其實市場是很有效的,能夠比較客觀正確的反應一個公司的價值。而前面我也提到過,全世界看到這個公司的維度,一定比單一個人看的維度更多。大部分逆勢做空,逆勢抄底的人最後都死了。也有老虎基金羅伯遜這種,雖然看對了納斯達克泡沫的方向,卻在市場見頂前扛不住被迫清盤。

如何長期保持謙遜和進取?

無論投資,還是人生,我們最害怕的是自滿。在一點點小小成就前,感到驕傲,自大,過度自信都將給未來帶來毀滅性打擊。看《對沖基金風雲錄2》中,當投資者開始想著如何享受生活的時候,往往就離開崩盤越來越遠。但這又是極度反人性的。我們人性中本身,對於成功的追求就不僅僅是需要滿足物質上的豐富,更是希望通過成功獲得他人的認可。所以,獲得外界的zan美,本身也是許多人進取的驅動力。而這種自滿,往往會快速毀滅一個人。歷史上看,那麼多優秀的投資大師,都最終消亡在星空,僅僅成為了一刻曾經閃耀過的恆星。無論是在投資界,還是實業,或者是歷史上曾經偉大的人物,許多最終被自己的自滿和驕傲帶入到了萬丈深淵。

長期保持謙遜很難很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做到表面上的謙遜,但內心卻無法將自己放下。畢竟成功的線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會讓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能力,忽視了時代給予的機遇。我個人覺得只有多看書,多學習歷史,明白每一個人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到謙遜。在市場中保持內心的謙卑。

而又如何保持進取呢?許多人在獲得初步成功後,也不再會像當初那樣進取,不會有當初那樣的飢餓感。然而投資本身,短期依靠運氣和技能,長期只有技能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不再進取,那麼之後的投資業績必然會均值迴歸。保持進取的最好方式,是勿忘初心。時刻記住在一開始是為什麼做投資,將這個看做真正熱愛的事業,而不是賺錢工具。那些偉大的投資人,在其職業生涯時刻保持著初心的銘記。

敬畏人性,就是敬畏市場

以前匯添富總經理林利軍寫過一篇文章,其實真正適合做投資的是郭靖。

我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生活階段,讀過這篇文章至少十次,每次都是收穫滿滿。其實巴菲特,郭靖,阿甘是同一批人,他們天生在人性上就有天賦。他們單純,正直,沒有私心和堅韌不拔。巴菲特在成為美國首富後,根本沒有改變生活狀態。每天還是開車去麥當勞買漢堡,喝可樂,閱讀公司的財報。郭靖在成為大俠後,和之前的為人,想法沒有變化,一直保持著勿忘初心。而阿甘,表面上看是傻人有傻福,背後卻是隱患了極高的品德。

關鍵是,這些人的品德從來不以財富,社會地位,能力而改變。他們在40歲之前就制定了強大的使命感,人生的後半輩子一直追逐當年的理想。這批人,才是真正適合做投資的。

還有一批是對於哲學,歷史,甚至神學信仰有著深刻理解的。他們從更高的維度去看待人性的輪迴,理解我們自身的弱點。這些人要麼自己經歷了幾輪週期,要麼對於人性有深刻的認知和敬畏。還是開頭那句話,投資是本質上是一場數學的遊戲。但真正能夠駕馭數學的是哲學家,而在哲學之上是神學。

所以最終,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內心世界的投射。你的投資方法,知行合一也來自更加強大的內心。長期在這個市場取得超額收益的,一定有正直的價值觀,也一定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對於我們自己保持一顆敬畏之心。無論投資,還是人生,長期的快樂和成功,都來自於對於人性的敬畏。


破底翻形態戰法

破底翻定義:價格從高位經過一段時間滑落至低檔見底區,經反彈後再次回落,並破跌前期最低價格,隨即反轉趨勢一路強勢上攻,到達或突破回落前最高價。這種跌破前期最低價後反轉的行情,技術上稱為“破底翻”。價格從哪裡跌下來再回升到哪裡。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破底翻實際操作買點:由於破底翻形態往往需要最後突破頸線位後才能正式成立,所以在有效突破頸線位的當日或次日買入比較安全,一旦頸線位有效突破,那麼投資者就可以持股待漲。

破底翻實際操作賣點:破底翻在突破頸線位買入後,穩健的投資者可在破底翻起落點附近賣出,即破底翻左邊前期高點開始處;而激進的投資者可在股價創新高後根據自己的倉位和盈利大小自行決定。

破底翻補充說明:

1.如果股價不能有效突破頸線位,那麼破底翻形態就不能算正式成立,投資者不要再用破底翻的操作定義來作為參考。

2.如果突破頸線位後又跌破頸線位,在2至3個交易日內沒有重新站上頸線位,那麼破底翻圖形也不能算正式成立,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投資者應該立即止損出局,避免損失擴大。

案例1: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上圖為烽火電子(000561)在2016年1月至2月的走勢,大家可以看到從1月11日開始下跌後,在1月14日達到第一個低點,後期略有反彈但隨後再出創新低,這時破底翻形態已經初步顯現,待隨後股價突破頸線位後正式確立,投資者在頸線位買入後在前期高點附近賣出,大概獲利20%。

案例2: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上圖也為烽火電子(000561)2015年8月至10月的走勢,大家可以看出,從8月24日下跌以來,在9月8日達到第一個低點,後期略有反彈但隨後再創新低,待10月13日起來突破頸線位,破底翻形態形成,隨後開啟了一輪較大規模上漲,直到前期高點。


趨勢——順者昌,逆者亡

這是資本市場亙古不變的道理。在一個主要上升趨勢中只能做多,而在一個主要下降趨勢中只能做空。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上升趨勢線解決了多頭平倉的問題,下降趨勢線解決了空頭平倉的問題,水平趨勢線(上軌下軌)解決了開倉的問題,趨勢線還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但無論是上升趨勢線、下降趨勢線或者是水平趨勢線(上軌下軌)都不會對價格產生任何的支撐或者反壓。

要解決開倉的問題,關鍵是頸線的畫法,而頸線的確定是最難的。常聽一些股評說連接某個形態的兩個高點就形成了頸線,這種完全紙上談兵形而上學的說法是錯誤的。下面我們來看頸線形成的原理:以A股市場為例,當一個股票綿綿下跌到一定的估值區間內,這個估值區間是主力認同的價格範圍,而不是所謂的PE估值。那麼主力會在第一時間介入一定的倉位,在一個長期下跌後交投清淡的市場中,這種買入行為非常容易把價格打起來,主力是繼續往上買嗎?不會,假設主力在這裡買了10個籌碼,它會往下摔打,在摔打的過程中會有其他的籌碼帶出來,那麼主力會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也許在下面拿到20個籌碼。為什麼會有籌碼會帶出來呢?這裡面可以分成主力主動賣出的部分、上面割肉的部分、還有在初次買入拉高過程中的短線客獲利了結部分,所以打下來後主力可以接到更多的籌碼,一般會在下方形成一個震盪區間,並且在震盪區間內形成上漲放量,下跌縮量的走勢,而突破該區間的標誌是放量大陽線。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下面以600887伊利股份為例:震盪區間內上漲放量,下跌縮量,臨界點突破前窄幅震盪以及突破後的洗盤時,KDJ、RSI等擺動指標惡化,出現死叉、頂背離等賣出信號,誘使所謂的技術派賣出,而後面股價卻又上漲了70%。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在臨界突破頸線位時必須放量,因為頸線有一個上擠下壓的作用,要突破頸線必須花相當大的代價,也就是用資金都接下來套牢及獲利的籌碼,所以必須產生放量。突破後一般會出現自然回撤(A股稱為洗盤),然後再加速上漲,是否形成加速以及形成加速的過程取決於大盤所處的環境,所以我們必須左眼看大盤,右眼看個股。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個股為什麼突破頸線位後沒有上漲,因為當時大盤環境不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頸線突破後有的會直接上漲,有的會做自然回撤後再上漲,一般做自然回撤後再上漲的走勢較為理想。直接上漲的個股一般為主力後知後覺,在之前沒有拿到足夠的貨,而大盤行情起來後主力措手不及,急於吸貨,形成這種“通吃套牢盤”的走勢,對於一般公眾交易者來說會覺得這個股票走勢非常強勁,而從做盤的角度來說抬高了自身的資金成本,擠壓了利潤空間,非常不利於後續做盤。我們以600687國泰股份為例來看如何突破頸線和洗盤的。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並不是所有的底部形態都有頸線,有些形態的線我們就只能稱為形態的上邊界線,但是其作用和頸線是一樣的,比如三角形底部: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交易的智慧,醍醐灌頂:“阻力最小”的秘密

在這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均遵循著“阻力最小”原則,儘管我們很多時候並未留意。

光與水的智慧

光是節約時間的典範,它永遠以最短路徑行進。在真空中,光以30萬千米/小時的速率沿直線傳播;反射時,光所走過的路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折射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比例,與兩種介質的折射率保持著特定關係。光的行為,取決於介質的根本結構,光在介質中始終以“阻力最小”的方式傳播,任何一條其他路徑都是“彎路”。

再來觀察水。水的智慧,遠非世間常人所能及。河道寬,則水流緩慢;河道窄,則水流湍急;水的行進路線也取決於河道結構,或直或彎。若水流遇到一塊巨石攔路,它不會去“努力翻越”,而是明智地繞道而行。

一位巨匠級華爾街交易員的終極感悟;順者昌,逆者亡,大道至簡!

努力乃痛苦之源

那麼先問個問題,你喜歡交易嗎?你為交易努力過嗎?(ps:這不是問你:你喜歡賺錢嗎?你為賺錢努力過嗎?)

現代教育崇尚努力和競爭。宣傳名人早年充當“拼命三郎”的報道比比皆是,似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是這樣嗎?讓孩子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個小時鋼琴,將來他就能成為莫扎特?比別人多畫兩個小時的畫,就能成為達芬奇?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沒錯。但不要小看那1%,它決定了剩下99%的汗水的性質。擁有這1%,努力便是成功之源;缺少這1%,努力只能成為痛苦之源。

努力,即試圖用強大的意志克服“最小阻力”的約束,與環境和自身心境對抗。從這個意義來看,天才或許從來都沒有“努力”或“勤奮”過,在常人眼裡是在做拼命三郎,但事實上他們不過是順應自己心靈的召喚而已。半夜12點,小莫扎特在練琴;凌晨1點,在父母棍棒驅使下的一個小男孩同樣在練琴。外表相似的行為背後,是全然不同的結構。前者在享受整個音樂行雲流水的過程,後者或許僅僅出於不願捱打的目的。“順心”根本無需努力,只有“違心”才需要努力。愛因斯坦曾說:“我從來沒有工作過一天”。如果您發現自己每天工作都不開心,都在努力克服許許多多的障礙,一切只為等待發薪日,那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您不是做這件事的天才。

畫家每畫一筆,想著這一筆能給自己帶來多少財富,他不會是一個好畫家;不熱愛足球,只希望藉助踢球讓自己擁有豪宅的球員,不會是一個天才球員;立志要得諾貝爾獎的人,一定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能享受投資和交易的過程,只求在交易中快速獲利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好的交易員。

更看重“享受過程”,還是更看重“享受結果”,或許正是少數成功者與多數失敗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克服內心的掙扎,試圖用“努力”來麻痺神經,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逆勢。那些讓您徹夜難眠的交易單,十有八九會以虧損收場,因為很明顯,您已經不是在享受過程了,而是在被整個過程煎熬,不斷地寄希望於這個過程早點結束,好讓自己最後得到“煎熬的回報”。不幸的是,人的心靈往往是最準確的羅盤,逆勢而為不僅讓整個過程痛苦不堪,而且結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改變結構,方能改變結果

以努力作為手段的行為是治標;唯有改變結構方能治本。這猶如治水,堵不如疏。要想改變河流的走向和強度,必須在河道上做文章。不想讓水太急,可以把河道修寬一些;一味封堵可能決堤;而積極疏通反能引水灌溉農田。

對個人而言,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那麼這時最需要的是自省,而不是“繼續努力”。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從結構進行調整,要比運用意志力重要得多。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搞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做什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姚明去打乒乓球,巴菲特去做中文系教授,恐怕他們再怎樣努力也難以獲得現在的成功。一旦尋找到這份上帝安排的職業,就找到了心中的“勢”,從而順勢而為,為過程而快樂,而非為了得到一個結果委曲求全。

對交易者而言,必須認識自身結構——性格與心理;認識市場結構——分形與波浪理論,做到知己知彼。市場是自然的函數。穩定獲利的途徑,也註定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通途;而非讓人心力交瘁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