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与思念

清明感怀与思念

清明节,是从一首歌谣认知的。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这个时候,姥姥就会不断地念叨着这首歌谣:“春雨贵如油,下的满地流,跌倒聂学生,吓坏一群牛”。姥姥也会在这个时侯,回山西去姥姥爷和姥姥姥去烧纸,回来时会带回一些山西醋或一个砂锅。

对清明这个节气记忆最深刻的是1976年。那时我在农村插队,记得当年清明节前夕,“四人帮”多次发出通知,阻止群众去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还说清明扫墓是“四旧”。可这伙人万万没想到,就是他们那几篇文章加上不许人们去广场的做法,居然在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悼念周总理的运动,并且“引火烧身”,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悼念周总理的同时,也对“四人帮”一伙进行了愤怒的声讨。

清明感怀与思念

其中有一首《碑前悼总理》,诗前小序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出差来京,时值清明,天安门前,纪念碑旁,自早至晚,人山人海,络绎不绝,身佩白花,手抬花环,悼念总理。缅怀之情,油然升起,拙作一首,略表哀情。”到清明节这天,悼念的诗词、花圈和人群达到最高峰,出现的一个个场面感人至深。没过多久,我们就收到从北京传来了《天安门诗抄》。

清明感怀与思念

我们如饥似渴看着,抄着,真正地做到了“宁可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几十年后的一次和客户斗酒背诗,验证了我的功底,信口就出,捻手即来。一口气背了五首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

英灵在人间,长擂震妖鼓。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

请指总理,是拆还是烧?

清明感怀与思念

2009年,我在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父亲离休20多年了,我只要是在石家庄,就会在周日回去陪父亲吃一顿饭,聊一聊天。今天我给父亲做的是擦咯豆(一种山西面食),饭后和父亲拉起了家常。父亲拿出他写的两首诗叫我看,并感叹离休后因家庭琐事的拖累,没能读几年老年大学”。

父亲一辈,子没有进过学校,靠着读了几年私塾,解放前在回民小学当了教师。参加革命后,写了不少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因为文化底子薄,再加上用脑过度的原因,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失眠几乎一直伴随着他。下面就是父亲写的两首诗,其中第一首《清明感怀》是在我们为母亲烧纸的当天写下的。

清明感怀与思念

清 明 感 怀

--写于2009年清明前

清明时节雨,滋润万人心。

悼念先逝者,泪洒满衣襟。

知足者长寿

--写给一个忘年交的戏友

茫茫人生戏一般,岁月流逝苦亦甜。

告老还家乃规律,崇尚知足保平安。

生活多彩能长寿,吹拉弹唱乐安然。

人到老年当潇洒,心宽体健养天年。

清明节,点一支蜡烛,燃一段心香,烧一些纸钱,为了那永远的思念;,逝去的亲人啊,愿您们在天国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