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整理 / 梁嘉怡

昨天楊老師在朋友圈發表了這樣一個論題——學生向我問“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我該怎麼回答?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收集了部分朋友的留言,展示給大家。歡迎在留言處發表你的見解。

包包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是尊嚴,是自信!

”“

十塊錢也可以填飽肚子,你為什麼要花一千塊呢。

”“

包是實力的證明,當人還沒有牛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其他物品證明自己。

”“

”“

經濟能力到了還不是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如果是我應該是基於自我獎勵心理還有激勵心理買的奢侈品。我覺得奢侈品確實可以在某些場合增強自信感的。

”“

到時候就會明白,吃一千塊的東西得花好幾千去減肥,到底還是買包划算。

”“

誰來告訴她,如果在高級餐廳,一千塊也吃不了什麼東西。

”“

等你年薪百萬的時候再反過來告訴我答案吧。

”“

奢侈品包包的功能不只是用來裝東西,更是作為財富的一種體現吧,追求財富追求別人的豔羨本來就是人性的慾望。

”“

因為這是一個消費主義時代,物質過剩的資本經濟市場會通過潛移默化的商品服務影響大眾的消費觀,讓人們不得不去接受這種消費主義。加上身份地位提升往往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心理通常就會接受奢侈品是對消費能力的匹配,從而認同這種購買方式。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我以前問過我的發小(男生)你為什麼會花10000多買雙鞋?問題是還買了不止一雙。他就告訴我的話是類似的,等你掙的錢到達一定的水平時候。這些消費就不覺得多了。因為昂貴的消費促使你更好地去努力賺錢,然後再用賺來的錢享受生活。我覺得沒毛病,和我多想觀念是一樣的。所以我並不覺得買個奢侈品的包讓我勒緊褲腰,相反我買了後還有錢出去旅遊,甚至玩遊戲買皮膚一類的。是要有個花錢的計劃,在計劃範圍內,不超預算還有富裕,我為什麼不買奢侈品呢?我喜歡也買得起呀。您是什麼觀念呢?我覺得為了好好花錢所以我好好掙錢啊。並且我給我媽買首飾和包包我覺得很有成就感。當然我在感情上沒有虧待我媽媽,物質上有能力也想給予她。

”“

我覺得,奢飾品是身價的外在表象,當然,奢飾品並不必然等於身價。而勤奮和汗水是獲得身價的方式之一,是毫無疑問的。其實,這1000塊錢怎麼花,歸根結底都是讓自己花得舒服一些。就好比買車一樣,你是選擇10萬塊的車跟100萬的車呢?其實,人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取悅自己,只是大家的取悅方式不一樣罷了他是1000塊的包包,你是1000塊的食品,而我可能是100萬的汽車。

”“

我一直覺得買奢侈品就是在告訴別人,我買得起,你買不起!

”“

奢侈品可以說明使用者的實力和品味,所以可以反映身份和階層。不過,現在富人們已將注意力從奢侈品消費上更多的轉向教育消費了。奢侈品消費只能反映現在,而教育消費可以保障未來。

”“

幾千塊的包也是用來裝東西的,對於包的所有權,人可能對待幾千元的包和幾十元的帆布包態度是一樣的,這位同學可能給幾千塊的包加的角色太多。

”“

1000吃下去24小時候成了排洩物衝進下水道,1000買包包買衣服買鞋子買配飾能帶給你4個禮拜以上的新鮮感和喜悅感………關鍵是,還不胖。

”“

大家對於奢侈品的感受不同吧,對錢的用途有不同的認識(而且經濟能力影響),不同的氛圍影響下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這問題沒有誰對誰錯。

”“

有的人覺得錢就該拿來生活,要節儉,站在他的立場思考也沒錯。

”“

有錢買奢侈品、買包的人,在她經濟承受範圍內用自己的錢買到喜歡的包,買她欣賞的那些牌子,喜歡奢侈品的質感和設計等等,願意花錢消費,而且對她來說也是有用的,又有什麼錯呢?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也沒有影響到別人。

”“

不同的見解大家互相尊重,存在即合理,包容性強一些就好啦。

”“

喜歡奢侈品並且去追求不是不好的事情。

”“

只要量力而行,別買假貨,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努力可以過上想過的生活,開心就好。

”“

觀點之爭來源於邏輯體系和評價體系的區別。簡而言之,在這位同學看來,一個包包只需要給她提供實用價值,它的耐用性和通用性是這位同學評價一個包包是否值得買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簡而言之,她以經濟成本來交換它的實用價值。但在不同的女性朋友看來,包包的社交功能和心理暗示功能(包括炫耀心理、身份認同和自我期待等一籃子心理層面的價值)才是他們購買包包的首要考慮因素,反而實用性是必要的,極端情況下甚至可有可無。簡而言之,她們付出經濟成本交換的是包包的社交價值和情緒價值。所以,面對同一個包包,不同人群心裡的“購買標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決定了她們願意付出多大的經濟成本來買“這個包包”。

”“

我尊重和理解每個人對物質的不同追求,也不會干涉或者試圖改變別人在價值追求上與自己不一致的地方。有的人喜歡追求奢侈品所表現出來的地位、身份,有的人追求性價比高的物質。其實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追隨內心最真實的選擇就好,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生活是屬於自己的。

”“

因為高品質的配飾真的很能提氣質,不說包包這麼明顯的,僅僅一條皮帶都能讓一條普通的裙子煥發新生。我個人覺得衣服可以按舒適合身的來選,但是配飾、包包真的很值得投資。

”“

對於真正的富人,買個包多少錢根本不在乎,能買個有品質的更好;對於非富人,這是模仿效應麼?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最後,楊老師來談談奢侈品存在的意義。

奢侈品最直接的功能是彰顯財富而非使用價值。事實上奢侈品標榜的絕非性價比或者說實用性,而是一種只能為極少人擁有、令絕大多數人羨慕妒忌恨的商品。

奢侈品的價格構成最主要的是無形的品牌價值、設計成本。若以五金、面料之類的物質成本來計算利潤率當然是暴利!這裡最典型的恐怕就是茅臺酒了,不到百元的成本,超過兩千的實際零售價。

既然利潤率如此大,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要蜂湧求購呢?

很簡單,面子的需要!

競爭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除了赤裸裸地武力鬥爭,更多的是通過彰顯實力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崇拜、敬畏強者是人類進化的本能,而與強者結盟則意味者更安全、更容易獲得發展機會。

所以,我們需要一套通行的、快速簡便的身份、實力識別系統,最好就是能夠不言自明。於是,人們創造出了藝術品。

我認為,藝術的產生不僅建立在生活資料長期比較富足的社會,更繁榮昌盛於推崇物質財富喜愛攀比的社會,所以縱觀人類發展史,精妙絕倫美輪美奐的高價值藝術品只會出現在特定的地區例如歐洲、東亞等地。按照進化心理學的觀點,藝術品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財富的象徵,是用來彰顯擁有者的實力的!藝術品並不只是繪畫、飾品、建築之類,當藝術與日常生活用品相結合,奢侈品也就應運而生了。

所謂奢侈品就是可以日常使用、價格遠超出常態商品,具有強烈藝術氣息等人為稀缺感的商品。

所以人類社會越富足,越喜歡攀比,我們就會越愛奢侈品。於是奢侈品進入了我們衣食住行的幾乎所有領域。

時裝、手袋、豪車、名錶,甚至巧克力、牛肉、口紅,但凡有名人帶貨,就會有人跟風。

富人買奢侈品,是為了展現或者匹配身份;

待富人買奢侈品,是為了自我安慰、自我激勵、自我期待。

所以,今天這個時代有消費能力而不買奢侈品的人是主流還是非主流?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花幾千塊買一個並沒有太多用處的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