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左一套,右一套,中國不吃這一套

美國左一套,右一套,中國不吃這一套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製造堅持開拓,苦練內功,在與世界貿易伙伴攜手共進中,逐漸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圖為7月初,在萬向錢潮智慧工廠,一名工人在為出口產品上毛坯。新華社發

美國左一套,右一套,中國不吃這一套

7月25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位於杭州灣口外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區,由大、小洋山等數十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首個在海島建設的港口。得益於洋山深水港的規劃建設和多年發展,目前上海港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區。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萬標準箱,完成4023.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3%,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新華社發

【特別關注·中美經貿摩擦】

新聞是值得玩味的。7月31日,美國彭博社就發出了兩則看似矛盾的新聞。一則是,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的代表正就重啟美中經貿磋商與中方舉行私下會談。另一則是,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政府考慮將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由10%提高至25%。

這就讓人們疑惑了:同樣一個美國政府,一邊在釋放信號表示願意重回談判桌,一邊又在高舉貿易戰大棒肆意威脅。不過,聯繫美國政府近期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的屢屢表現,人們也就豁然了:一個要談,一個要打;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無非是美國政府兩面手法、自相矛盾、反覆無信的繼續表演。自3月以來,美國一方面將貿易摩擦的責任全部推到包括中國、歐盟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身上,大肆宣揚自己的“受害者”形象;另一方面,又不斷揮動唯有“加害方”才可能揮起的關稅大棒。這樣自相矛盾、虛偽至極的戲碼屢屢上演。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美國現在根本不想結束這場貿易戰,甚至還要操控貿易戰,並繼續打下去,直到滿足它提出的無理要求,獲得它想攫取的超乎正常的天大利益。

遠的不說,此前,為了逼迫中國進行美國想要的談判,美國政府毫無道理地拋出“球在中國”論。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貿易戰的“球”在美國而不在中國一邊,因為挑起這場貿易戰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在過去幾個月的中美貿易交鋒中,中國以最大的誠意與美國進行幾輪談判,並一度達成共識。但最終華盛頓輕易撕毀協議,並且迅速升級貿易戰。從始至終,貿易戰的挑起者都不是中國,中國是被迫應戰,同時竭盡全力在尋求解決問題之道。美國政府一再出爾反爾,貿易戰的“球”始終是在華盛頓的腳下。一邊操控著貿易戰的“球”,一邊提出加徵25%的高額關稅,不知道美國政府談判的誠意何在。

不得不說的是,美國政府對於發起貿易戰的一番自找理由,連美國國內也有很多人不買賬。從美國大豆協會發出“我們需要中國的生意”的呼籲,到許多國會議員、農業協會代表和農場主表示“要市場不要補貼”;從美參議院以88票對11票通過動議,呼籲限制總統基於國家安全徵收關稅的權力,到美國參議院悄悄通過立法降低上千種進口商品關稅,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從哈雷摩托、中洲鐵釘等企業逃離美國,到特斯拉到上海投資建其全球最大生產工廠,美國政府發起的這場貿易戰,不斷在美國國內被打臉。最具有戲劇性的是,近日美國共和黨的大金主科赫兄弟專門製作了名為《要貿易,不要補助》的廣告片,將很快在美國各大媒體平臺上傳播,廣告片斥責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行徑令美國農民利益受損,表明美國農民想要的是恢復和中國等其他國家的貿易與市場,而不是想要特朗普政府給他們的120億美元的補貼。據美國《時代》雜誌近日報道,查爾斯·科赫認為,特朗普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對於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美國內外輿論已經表達出了明確反對。美國彭博社發表文章認為,特朗普的這些新舉動可能只是其中期選舉前的一場真人秀,目的是讓特朗普看起來很強硬,但這種做法坦率地說是對現代中國的無知。事實上,現代中國是一股全球性經濟力量,決不會輕易被威脅。英國《金融時報》21日評論警告說,美國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行為、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無休止的貿易戰,在導致保護主義盛行的同時,也會帶來地緣政治影響,對本就脆弱的國際秩序產生“破壞性影響”。

此情此景之下,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可想而知。一方面,做出“隨時準備談判”的姿態,可以儘可能將責任推給中國,希望藉此緩解其一意孤行的內外壓力;另一方面,借大幅提高關稅來進行“極限施壓”,以期獲得超出正常的最大利益。美國政府的這種反覆無常、言而無信、不斷切換軟硬兩手牌的所謂“交易的藝術”,在最近的伊朗核問題等事件中屢屢上演,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已經見怪不怪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按照美方的規劃,接下來特朗普政府將決定是否對160億美元價值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8月底還要決定是否執行此前公佈的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甚至對價值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方的態度一貫是明確的,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也不怕打貿易戰。對美國的貿易戰大棒,中方一定會果斷採取反制措施。此前如此,以後也如此。

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應對中美經貿戰。中國經濟韌性足後勁強迴旋餘地大,市場潛力巨大,內需旺盛,就業彈性強,近年來已轉向內需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8.5%,GDP增長6.8%,宏觀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國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就業保持穩定。中國有足夠的力量化解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提高2000億美元商品的加徵關稅會對中國外貿和宏觀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只要應對得當,總體可控。下一步,將抓住主要矛盾補短板,加大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是促投資擴內需,下半年政策將聚焦發力於穩就業、穩預期、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積極應對。

所謂旁觀者清。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前局長、英國工商業聯合會前會長近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上撰文指出,如今中國發展到目前的階段,光靠自身力量便足以持續崛起。哪怕美國現在閉關鎖國不再進行貿易和投資,也不會對中國經濟政治實力的崛起造成太大影響。

(本報記者 曹元龍 張斐曄 張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