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爲何只守江東無圖天下之志?

三分魏蜀吳,東吳之主孫權英名蓋世,18歲繼承父兄遺志,將江東治理的井井有條,最重要的是在三國亂世有一席之地,而不被曹魏或蜀漢吞併。不負當年曹操誇讚“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為何只守江東無圖天下之志?

然而,孫權統領江東多年,卻一直以守為主,很少主動攻城略地,除非有人佔了自己的地盤,才出兵奪回。縱觀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大小戰役中,東吳多為被動出兵。難道說一代英主孫權就只是一個胸無大志,不求統一天下,只求偏安一隅的保守帝王?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孫權聰明過人,年紀輕輕就將統領江東而使敵人不能前進一步,可見其智慧謀略高人一等;孫權比其劉備和曹操,明顯小了一輩,卻能跟他兩平分天下而不敗,足見其治國用人之能無人能比。那麼他的宏圖大志為何一直限於江東而不能突破?恐怕這筆賬要算到合肥之戰上了。

合肥之戰是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而合肥之戰可謂張遼巔峰之戰。這一戰,張遼不僅功勞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無一不得到充分展現。也因此,曹操對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的張遼倍加看重,史載“太祖大壯遼”。此一戰張遼可謂威震東吳,令孫權心有餘悸,即便是在許多年以後,張遼已經年老體病,孫權仍稱:“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孫權為何只守江東無圖天下之志?

足見合肥之戰給東吳造成的影響之大,徹底打破了孫權入主中原統一天下的美夢。西有巴蜀天險,易守難攻,北有合肥不能取,孫權只能守好江東之地,免遭曹魏和蜀漢的侵略,在當時這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孫權為何只守江東無圖天下之志?

所以,不是孫權無圖天下之志,是三足鼎立之勢無突破口,三家強則三家同在,一家弱則天下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