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里的留守老人?

大头视频


农村留守老人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因为要养活一个家,要替自己的孩子买房,娶媳妇,读书等问题。大量的青壮年全部都到外面去了,因为农村的几亩薄田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在当今除了粮食不贵,什么都贵的情况下,无论男女,只要能走的动的,稍微能混口饭吃的。都出去了。留在家里做手艺,做生意的人毕竟是少数。尽管在老家发展,他们也不常在父母的身边,顶多农忙的时候回去帮一把手,忙过那段时间又各自回到各自的岗位了。只要不是过年过节,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子。



我家父母都70岁左右了,我又是家里的独子,我还有两个儿子没有成家,我现在是压力山大。我的父母也就成了留守老人,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在附近找到一个比较高薪的工作和职业。这是当前很多边远山区农村的无奈和现实。留在家里的老人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陪伴自己一生的田地啊,牲畜啊,还有那个一直住着的家。他们怕一旦离开了以后回家就是满庭的荒草,蛇虫侵占。他们有叶落归根的思想,他们也见证着有些老伙伴在外面最后抱着一个骨灰盒回来。他们不愿意爬高烟囱,他们的理想是到了那一天能躺进棺材里静静地入土为安。

②,他们没法离开故土。比如我家,我老爸还好,我老妈是一个"见车晕"的人。不要说让她坐汽车,就是附近赶集坐个摩托车都不行。她要是生什么病到城里去看病的话,那是专人陪同专人侍候,没病也会生出场大病的。我也好几次让他们出来玩几年,因为我的孩子们都大了,也有这个条件让他们出来玩。可是每一次他们都不愿意,一方面是舍不得离开那个家,另一方面就是老妈严重的晕车病。她这个晕车严重到不可想象的程度。

③,有些多子女家庭的条件比较好。他们偶尔也到自己的儿女那家那里去玩。但毕竟不是久留之地,他们要接地气,他们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喜欢与老家的山山水水,各种牲畜打交道。因为到子女那里去,子女也要上班的。在城里又没有什么朋友好聊天,顶多待几天就要回去。他们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他们有句俗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还是待在家里踏实,也不用看儿子媳妇,孙子,等等的脸色。

④,他们留不留守都充满着心酸和无奈。我一个老叔,在十年前有一件事让我都流泪了。他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他们老早都成家了。各自在各自的地方工作。他老伴死了十多年了,就一个老汉在家里守着偌大的一套房子(老房子),那个时候大概70左右,身体还挺好。他也不愿意到儿女那儿去住,去麻烦他们。自己在家种了一点地,还养了两头猪。他的两头猪长肥的时候刚好是热天,不知怎么回事,猪生病了。他赶紧联系猪贩子来收猪。然后费了好大劲请了几个人把两头猪抬到马路上,这时候的猪奄奄一息了。猪贩子来的时候看见两头猪都快死了,就不要了。他们肯定不会收死猪的。我老叔又请人哭着把两只猪就地掩埋了。你怨谁呢?儿女们都让他到外面去住。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去谁家,时间长了,不免有嫌隙。一辈子的泥腿子住进"洋房"里,各种卫生的限制,各种生活习惯的不方便,在儿子媳妇,孙子面前各种"犯错"……他们虽然老了,他们也想要自己的尊严……儿孙自有儿孙事,他们不愿意去为儿孙们添麻烦。这就是我们的父辈种田人的心结……



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有很多的无奈。如果实属体弱多病,没法行动了,相对孝顺一点的儿女要么抽出专人在家照看,要么接到外面去照看。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要尽这份责任的。我有一个老乡,十几年前他老母亲去世了,他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兄弟之间关系不太好。在一次聊天中无意中知道了他的情况,老母亲去世,他就没回去。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老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回去过了,所以去逝了他就不回去了。这种人我们只能在心里骂他1万遍:畜牲!

留守老人在当今农村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当今社会农村向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城市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荒芜!我们为人子女的要尽可能的去想办法照顾他们。也希望基层的政府部门能给予他们多点关怀。他们怕的不是穷,他们怕的是寂寞和无助。

我每次回老家,看到早些年大片大片的耕地全部荒芜了,心里特别难受,又想不出是为什么难受?早些年的退耕还林政策在现在看来真的是一个讽刺!我们有时候心里也在深深的发问,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等我们老去的那一天,那个曾经还欢声笑语,鸡鸣犬吠的农村还在吗?我宁愿儿孙绕膝的穷日子,也不想过亲人远隔的无奈生活。我又想起了赵本山老师的电影《落叶归根》,这个根要是不在了,我们也回不去了。



BMLGGZSGCS秋水长天


如果问最大的留守群体是谁,最弱势群体是谁,最孤独群体是谁,答案一定是生活在农村的留守老人们。


现阶段农村留守老人,年龄基本在六十五岁岁以上至八十左右,是上个世纪受了苦,遭了饥荒的那一代人,勤劳朴实善良勤俭节约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了,要么学而优则仕,要么聪而慧则商,要么劳而勤则工,总之,都远离家乡,成了他乡即故乡的一代人,而这些老人则是故土难离,守望着最后一方热土,用占窝的方式为子孙们看护一方家园。

庆阳酒说君因工作关系,接触了众多的留守老人。在甘肃正宁这条旱塬上,以栽植烤烟和药材闻名遐迩。



刘老伯老两口也种了三亩柴胡药苗,三亩丹参药苗,刘老伯今年七十八岁,穿着像老干部,干干净净地在丹参地头查看药苗长势,老伴七十二岁,三个孩子都在上海浙江等地打拼,很有出息,全在当地买了房子,一年春节回来一次。刘老伯乐呵呵地告诉我说,这几年种药材收入很好,每年能有二三万元的收入,机械化程度高,他老两口能干多少干多少,全当健身体呢!


七月的一天,在长乐塬见一老伯赤脚坐在路边的小凳子上,问他不怕受凉吗?他亲和地说习惯了,一辈子都这样,凉快!和老人家攀谈得知,老人已近八十二岁了,老伴过世多年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已近五十多岁了,在青海工作,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家人,很少回来,以寄钱的方式孝敬老人。两女儿嫁给邻村,时不时过来帮顾一番。老(小)儿子三十七岁了,在上海打工多年,至今没有娶到媳妇,成了老人一块心病,老人还告诉说,他种了四亩玉米,三亩丹参,忙时两个女儿家人会过来帮忙的。他爽朗地直接说,种地一是干了一辈子农活,闲下来浑身疼,二是多弄些钱,万一老儿子娶到媳妇,他也能拿得出像样的帮顾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部分留守老人生活幸福,生活无忧,儿女时不时回来看望孝敬一番。一部分留守老人却似乎成了不孝之子眼中的累赘,不闻不问不管,早已将老家忘了,将父母忘了,直至不能自理了,还靠邻里亲朋照看。

农村留守老人不易,尤其是现阶段的留守老人,他们自小就遭受了贫穷饥寒,繁重的体力劳动,赡养了更加贫苦的父母,抚养了多儿多女的时代,到老都不轻松。今天,就让我们挤挤时间,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守候,不要留下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限遗憾!


庆阳酒说99


没办法的留守

农村留守老人留下都是有各种原因的,都是没办法的留下的,确实令人心酸,我家就农村的,我很了解这些留守老人。

1、有各种疾病无法劳动

这部分老人很多,年轻时为了孩子使劲赚钱,出过了力,导致患有多种疾病,现在无法劳动,只能待在家里钟点薄田度日。

2、为了看孙子孙女

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孩子就交给老人在家看着了,有的还要接送上学。

3、不舍得离开家

孩子都去城里了,不舍得老家,不愿离开,落叶归根。

无论何种原因,都祝福老人家身体健康!


龙拍天下


农村留守老人一直是一个不愿触碰又不得不去面对的话题,很纠心、也很无奈!

留守老人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如果子女可以家乡谋生,这种情况就要好得多。可是就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却非常难解决!

首先,人类的迁徙一定是以谋生为前提的,多数农村青壮年即使在家守着土地也已经无法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去更远、更大的城市谋生是一种被迫但又很现实的选择。可是老人呢?不可能远离故土去谋生,也很难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或者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再者,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为了考虑孩子上学和居住的便捷性,往往很少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老人又要承担起照顾孙辈的重任。子女按时寄回生活费,就是这样。

这就农村的现状,归结原因,有个人的,也有大环境的。我相信,如果这些年轻人能够就近找到工作,多数人还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可是,一旦出去几年,再回到农村都很难适应。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心态,想走走不了,想回回不去。至于将来,老人逐渐离世,他们才不得不去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

当然,这和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形势也有关系,早些年,在沿海城市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那些能吃苦的农村人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进城机会。甚至早些年工厂为了招工人而衍生出一种劳务中介的行当,可见对人的需求有多么巨大。

这股打工潮一直到前些年才逐渐去热,但作为年轻人谋生的手段,打工依然是一个重要选择,只是现在情况比以前要好一些罢了。起码联络要方便得多,对于家里的情况了解要便捷很多了!

虽然如此,留守老人一方面要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要独自承担起大量农务,必然会使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再加上孙辈生活在身边,又各种省吃俭用,健康隐患一定会存在。

除此之外,老人带孩子和父母可不一样,各种惯着、宠着,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身心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我自己开眼镜店的,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正在逐年攀升,这种现象不能说和老人带孩子没有关系。通常,老人在威严在孙辈面前都会大打折扣。

当然,留守老人并不是生活一定会非常困苦,个人觉得精神生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物质生活的影响。还是应该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物质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


渭南人的一天


大多是孤独终老。死时身边没有亲人,都是电话联系不上,或是逢年过节,生日喜忧白事到家没人回应,进屋一看,已经不像人样了,腐烂变质完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72, "file_sign": "8f19649fb79f1517e2424ca4993d79f4\

专娶二手妓技术好旺盛


那咱们就今天专门来说说这个留守老人的事情。在农村好多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由于农村老人一般都在年轻的时候干过农活。普遍身体素质都比较差,由于子女都在外面打工。

再加上自己又非常节俭,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这样会造成他们身体机能的急剧下降。会造成他们生病,甚至死亡。而这仅仅只是生活方面的。另外外,农村里的留守老人由于长时间的没有和亲人在一起。他们心里会非常空虚。在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都可以在他们身边。可是他们也知道,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他们选择沉默。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也欢迎大家关注我。


山野栀子


针对农村的留守老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子女的陪伴,孤独,空虚,有些甚至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只能等着儿女过年回家看看自己,一年只有几天有子女的陪伴,在几天之内,子女还会玩玩手机,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很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压力太大,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工作离家远,不想回家,有些公司企业还会因为请假扣工资奖金绩效,还有的人甚至觉得农村太脏,所以很多人都不选择回家,只有在法定节假日或者过年过节回家。

这样就导致很多老人在家,没人照顾,有些老人看起来骨肉嶙峋,没有精神,可怜,无助。

子女可以多点耐心,给自己的留守父母购买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使用微信qq,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来了解子女,或者至少多打电话的方式。

劝导父母多与人交流沟通,现在农村各个村里都有了文化广场,可以通过文化广场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自己找到一些乐趣,没有子女陪伴,找写替代品。

希望全天下的父母安康!


心系身边二三事


说到农村留守老人这个事儿可真心是个令人酸心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人真的是特别可怜,可这是社会转型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眼下我国正在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增长乏力已经显现出疲态了,可是我国是“未富先老”!虽然都是老人,可是城镇老人过去都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工作退休,都有退休金。可是农村老人就惨了,除了农村几亩薄田以外什么都没有!

年岁大了根本没有能力种地,年轻的子女都出外面打工去了,自己只能无奈的留守家中。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因为这是我们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眼下的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次痛苦涅槃。这个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相信党和国家会基于现实形势考虑,会给出合理解决方案的!


骏景农业


关于留守老人

有两种情况

一种自愿留在故乡自己种地吃,他们一般安土重迁舍不得自己的祖地。即使儿女们在外事业有成有买新房子了,要知道世代居住在那里的人有土地有祖坟有七大姑大大姨。真的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离开的。

另一种是被儿女遗忘了的老人,他们在家孤苦无依,或许哪天死了都没人发现。这群人特别在大山地带的老人是特别可怜的。那边毕竟穷没有发达城市农村福利好,政策还没覆盖到那一片区域的真的是老死家中。


针对第二种情况,我觉得作为一个子女。既然父母培育你长大就得报达其恩情,不是每个月寄钱回家那么简单。随了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


乐乐菌的三农情怀


诚邀。

一个是无奈。

奋斗一辈子,把自家孩子送到了城里,但是,孩子在城里安家落户了,老人又住不惯城里的生活,更愿意留在农村,有人说话,有人玩耍,实在是享受不了城里的福😂

一个是无力。

不想留守但现实又不得不留。在城里无亲无故,在农村安家落户,上了年纪也走不远了,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一个是无钱。

子女在城里奋斗,但支撑不了整个大家庭的开支,留在农村开销小,还能帮忙照看小孩,是现实生活中最现实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