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2018年是公认的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元年。在新一波消费升级浪潮下,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是传统的制造行业,在人工智能AI的加持下,会有怎样的颠覆式创新,在落地过程中,将遇到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围绕这一主题,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CIO Alice Nuer、广东新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恒中、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杰文、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乘跃、TCL空调器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熊军,在涂鸦智能董事长兼总裁陈燎罕的主持下,就“AI驱动新制造机遇”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以下为圆桌讨论内容————

陈燎罕:大家下午好,我叫陈燎罕。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各行业的专家,来探讨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的今天,AI给制造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请每位嘉宾先做自我介绍。

AliceNuer:大家好,我叫Alice,我原先在SAP工作,2014年回到中国加入格兰仕,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智能制造。

刘恒中:我叫刘恒中,来自新宝,新宝电器主要是做小家电的。

吴杰文:我是广东星星的吴杰文,我们公司主要以商用橱柜、商用冷柜产品为主。这几年公司在智慧冷链、人工智能方面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取得更好的成绩。

吴乘跃:我是深圳三宝创新吴乘跃,主要负责研发制造服务型机器人。未来,我们希望实现服务型机器人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熊军:我是TCL研究中心熊军,我一直从事空调的研发和应用,在智能化这一块, TCL引领空调进入智能化新时代。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消费升级时代,世界上不缺少产品,而是缺少好产品。我们现在有智能平台,但怎样做好产品、回归产品的主性能和本质,将用户需要解决的痛点应用到产品,这是我们在做的探索。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陈燎罕:我们对五位嘉宾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切入正题:格兰仕去年发布了G+家居系统,是一个全屋智能的家电系统。现在国内龙头企业都在加速智能化部署,每个企业对智能化有不同理解,格兰仕一直强调技术需要转化为更大的实用价值和用户体验,刚才Alice也提到希望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这对企业研发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我想问一下Alice,格兰仕如何调整研发体系适应新的行业竞争?

Alice Nuer:格兰仕的管理层一直强调一个概念,我们不追求技术上的时尚,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布局IoT、智能家电,他们为了适应市场,研发一些很不错的产品,但很多产品功能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常用。格兰仕强调的是,所做的智能产品一定是消费者愿意去用的。比如最近研发的智能冰箱,可以通过扫描头来扫描冰箱中的所有产品,并按照产品种类分析用户爱好、习惯。这就是格兰仕的概念,所有的智能产品一定要回归到消费者生活中。

为了这个概念,我们的研发线做了很大调整。首先我们在中国和日本分别组建了G+智能产品两大研发基地,研究史上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在把研究报告融入产品之前,会根据一系列国内国际标准进行测试。

陈燎罕: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家电企业打的标签是“产品制造”,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走进科技产品范畴,小米、华为也一直在跨界进入家电领域。Alice也长期供职于科技500强企业,我想问一下,在这一轮科技竞争中,如何保持竞争力?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Alice Nuer:我在SAP工作的时候,往往考虑“制造强国”、“工业4.0”,重点谈的是生产线和生产质量追溯这些话题。在科技方面,制造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新技术优化生产线,怎样让产品更科技、更有活力。格兰仕也一样,我们最近在思考,一个制造企业除了老老实实做制造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产品更活跃、更灵活,让消费者接受。

陈燎罕:听了Alice的分享,我们发现传统制造业竞争会越来越多元化,只有自己不断成长和蜕变,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接下来我们看看新宝,新宝是中国最大的小家电出口企业,我想问一下刘总,智能化和传统小家电的结合,您觉得对整个产业、整个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刘恒中:产业方面来讲,智能化家电是传统小家电的升级,主要注重消费者的体量,根据不同消费者解决问题。另外,地方零售也是智能家居的一个趋势。

陈燎罕:新宝电器在2016年成立绿色环保小家电研究院,2014年成立品牌发展研究部,我们知道新宝电器以出口为主,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传统小家电行业的同质化竞争?

刘恒中: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用户数据对未来发展会有一个指引。另外整个智能家电竞争,从国内环境来看,知识产权还需要改进。

陈燎罕:今年人工智能话题非常热,跟这个话题热度相关应该是新零售。今天我们邀请到吴杰文先生,从中国最大冷柜出货企业迅速转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无人零售产业链,打造星星智能冷链管理系统,我想请吴总分享一下,星星如何将智能化应用在全新的新零售领域。

吴杰文:我们是制冷行业,提供冷链一体化的服务,从冷库中间运输环节,包括冰箱、冷柜的运输,通过智慧互联信息平台充分融合进行整理。总体来说,通过互联互通的提升,已经把各方面工作做到最好。

陈燎罕:今天星星冷链被行业熟知的身份是作为智慧冷链解决方案的系统服务商,在巩固原有家电制冷方面,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转型升级。请吴总分享一下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吴杰文:从内到外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变化,需要全公司的共识。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对产品结果、产品用户分析和定位,进行很多细化工作,通过这两三年的改变,广东星星集团已经连续4年外贸出口增长40—50%。早期,内贸产品占70%,现在,外贸产品将近占70%,在这个转型变化中,就是要做细做扎实,特别是对客户的分析要到位。

陈燎罕:我们每次讨论智能化的时候不可避免会猜想:今后什么会替代手机,成为一个新的智能入口,智能音箱还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今天有幸邀请到三宝公司创始人吴总,三宝从2013年就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进行转型升级,在您看来,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乘跃:2013年,我们成立三宝公司,主营业务是人形智能机器人。我们相信过去将近四年的技术投入里,在机器人积累相关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机器人控制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会在接下来5G时代起到很大作用。

陈燎罕:从2015年到2017年,服务机器人从概念爆发到资本、到商业价值落地,机器人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而是每项技术都要有核心价值。我想问一下三宝这几年发展中,智能机器人在应用和商业落地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乘跃:我们认为最大问题在于消费者对智能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水平是一个矛盾的状态。可能消费者对于智能产品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目前全世界的技术水平并不能达到消费者期望。

陈燎罕:我们也期待智能机器人能走进千家万户,真正满足美好生活的需求。接下去我们想问一下熊总,伴随消费升级的需求,智能化能否使空调行业跳出传统行业价格战,进入创新战以及产品战,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海外自主品牌的突破?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熊军:有句古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我们用了更好的电脑,就不会用台式机;用了有降噪功能的蓝牙耳机,就不会再用线控耳机。现在关键问题是,智能化升级能不能把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落地。

目前我认为智能化落地,平台不是问题,但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拿空调来说,我们的App激活率不足20%,活跃度不足15%,这种情况下怎么给用户创造价值?这里有一个鸿沟需要逾越。我们在体验智能空调时,并不在乎节约多少电费,更在乎这样的产品可以支持低碳生活。如果产品真的好,必然会升级,自然也就具备竞争力。

陈燎罕:我用一句话总结,智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如果认真做事,一定会满足和超越用户的需求。当前有一个观点是智能化产品还没有找到消费者真正的痛点;而另一个观点是智能家居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想搭建一个标准平台,其它企业需要按照这个标准平台介入,正是因为这个标准平台让行业发展受限制。我想问一下熊总,您觉得哪个才是智能化快速普及所面临的困难?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熊军:两方面都有。第一方面更关键,现在的智能化产品有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这得看具体的产品,有些产品有网络、有WIFI和基础的远程操作,但没有黏性,比如在空调领域,能用遥控器关空调,为什么要用手机?另外关于标准平台方面,企业确实想打通,但企业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各个产品能实现交互,大家都可以用,但现实不是这样。

当然,标准平台也是企业要追求的,但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标准平台并不能解决。空调产品怎么样做好,还是要回归节能、舒适、静音、健康的本质。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解决用户实际问题,可不可以回归产品本质。

陈燎罕:最后,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分享AI技术对我们行业带来的变化。我想先说说我的看法:现在AI是大势所趋,除了美国以外,德国、法国、日本复制美国走的路,我们觉得智能产品在今年大有可为。

熊军:AI是大势所趋,没办法回头。

吴乘跃:AI的存在是解放人类,解放双手,让效率更高,这是未来10年必须面对的改变。

消费升级浪潮下,AI驱动的新制造机遇

吴杰文:我相信人工智能未来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五年后会有更大的进展。

刘恒中:我相信智能制造必定会普及。

Alice Nuer:我们要认真思考,真正的做AI,而不仅仅是做表面上的AI。

陈燎罕:这是一句非常打动人心的话。我们五位嘉宾从产品创新、技术方面给了很多思想碰撞,再次感谢五位嘉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