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潍县古城遗迹

潍县古城始创于汉代,原来是土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始砌为石城,后经多次加固修筑,城墙高3.7丈,厚2.6丈,周长1235.3丈,有垛口1600多个。因筑城需用大量土方,在城内形成许多大湾,在城外北、西、南三面形成了宽2丈、深1.5丈的护城河(东面城墙靠近白浪河)。潍县古城,历经沧桑,如今仅存北城墙残垣两小段(位于潍城区向阳路两侧)

城近方形,地势中高周低,呈龟状,遂有“龟城”之称。县城城门有四,东日“朝阳”、西曰“迎恩”、南曰“安定”(均有谯楼瓮城),北曰“望海”。其处于城北偏西,有谯楼而无瓮城,紧连空心楼一座,楼皆立石柱,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城墙东南角上建有文昌阁、魁星楼,东北角上建有北极庙,西北、西南角城上原有南极庙和武昌庙,清末倾圯。

县城平面布局严紧,轴线对称,南北、东西两条轴线道路在城里大十字口交汇,将县城分为四隅。城里48条街道,多用城垣、官衙、姓氏、名胜古迹、庙宇、景物等命名;县治前街是政治中心,有甬道直通县衙,穿过甬道的牌楼,牌坊上悬有“北海名区”、“镜清砥平”、“东莱首邑”等匾额;象征

封建神权、政权至上的武衙门、察院、城隍庙、关帝庙等都在县衙附近的几条街道上;大十字口东西分布着书院、考院,文庙,是县城文化中心;城里名胜古迹、坛庙寺院、园林、坊表分布四隅,较大的庙宇有文庙、东岳庙、关侯庙、石佛寺、玉清宫、天仙宫、城隍庙、三贤祠等;私人园林有30多处,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南园、半亩园、叠石山馆、绿野斋、易园、颐园、十笏园等;街道上曾有牌坊30多座。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太平崮古建筑群

太平崮位于临朐县城西南10公里许、石门坊山口南2公里处。其山陡崖削壁,疏植翠柏,望如点黛。沿其东北峰攀援而上,至其巅三分之一处,有山神庙,今已废。其巅有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的1组石建筑群,随峰顶之山势而布点,错落有致,设计独具匠心。沿旧迹由东而西,依次是“道士房”,“蚕姑庙”,今俱废。再西行是“逄王祠”,其西偏北4.5米处是“奎星楼”,楼西南约4米处是“药王庙” 。

最高点的磐石之上建有“文昌阁”,再稍西北是“泰山行宫”,再向西下30余米是“万仙楼”。上述建筑,全为石料结构,斧凿细腻,雕琢精致,今基础俱存,唯雕塑全无。奎星楼高4.6米,设计建造除顶端为轿顶状,余处皆是六面体结构。其余现存建筑高均不过3米,长不出2米,小巧玲珑,别具风韵。此外还有半月池、圆形池各一,皆就地凿石而成,直径分别为2.3米、2.5米,深约0.4米。奎星楼西侧,有“盛世文明”石碑1幢,记述了这里的建造过程及其特点,现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杨家埠年画作坊

位于寒亭区杨家埠村,是山东省内印刷木版年画早期的用房。该地农民擅长刻版印画,自成一家。现在该村仍保留“吉兴号”、“德盛恒号”两家旧作坊的原有建筑。

吉兴号始建于明末,大门向北,门前有明代古槐1株。作坊后院占地239.4平方米,北屋5间,建筑面积90余平方米,均为砖石木结构普通民房。

德盛恒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大门向南,占地390余平方米;北屋5间,南屋5间,建筑面积80余平方米。木石砖结构,门旁、窗下多有精雕砖刻。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庵上石牌坊

位于安丘县庵上村,建于1829年(清道光九年)。通高约12米,宽9.35米,结构分为座、身、顶3部分。雕刻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山河等。雕刻综合运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精妙不凡。主楼下雕刻八仙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次楼匾下的4组谐音吉祥祈福动植物图象如:六(鹿)合(鹤)同春,太师(狮)少保,挂印封(蜂)侯(猴),父子拜相(象)。

其中“挂印封侯”一组尤为精彩,运用难度大的镂空雕刻手法,刻出一对玲珑剔透的鸟笼悬于枝头,笼中刻画眉鸟能迎风鸣叫,鸟笼能随风摆动;又雕猴子去捅黄蜂窝的调皮活泼之状,极富情趣。石牌坊的最高顶部,雕有麒麟昂首负宝鼎状,凌空欲飞。石坊设置力度合理,雕刻繁简得当,主次分明,有“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之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庵上石坊第六节其他古建筑。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衡王府石坊

1487年(明成化二十年)宪宗封第七子朱祐(you)楎(hui)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二年)衡王就藩青州,仿北京皇宫建王府。明亡,王府被夷为平地。现仅存石坊,俗称“午朝门”,座落在青州市玲珑山南路南段西侧。

石坊有两座,座北朝南,均为4柱3门式牌坊结构,造型宏阔,刻工精细。每坊皆东西宽11.5米,南北进深2.72米,高7米余。两坊相距43.5米,建筑风格相同,尺寸一样大小,均为28块巨石组成。底座高1.2米,分3层。底层出土约20厘米,刻云头花边;中层内收10厘米,雕荷花、牡丹等花卉图案;上层与底层齐,镌狮子、麒麟图案。每块巨石上狮子12只,麒麟2只,形态奇伟。

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中间2柱,各高5.82米,两侧2柱,各高3.95米。每柱南北两面各镶透雕麒麟1只,高1.95米,昂首蹲立,每坊8只。4柱上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均为二龙戏珠图。中门2横匾,上刻大字,南坊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坊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皆剔地阳文。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一孔桥

位于寒亭区一孔桥村南。桥为东西走向,横跨大于河故道,始建于1192年(金明昌三年),全石结构,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卷拱,故名“一孔桥”。桥面雕有神话传说中“八仙”人物张果老骑驴蹄印,柴王爷推车的车辙,桥西侧雕有界格图案,拱额北雕龙首,南雕龙尾,形态生动,势若逆风奔海。 此桥结构严谨,造型简洁秀美,

惜“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部分破坏。因桥身下部埋入地下,故得以保存。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万年桥

旧名南阳桥。座落在青州市北门外南阳河上。宋明道年间(1032~1033年)夏竦知青州,“垒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1594年(明万历十二年)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增修,改名为万年桥。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801年(嘉庆六年)、1935年相继重修,改墩6,拱7,桥墩刻龙首长鬣水兽。桥栏浮雕《二十四孝图》、《松鹤同春图》、《张良圯下遇黄石公图》等,栏杆雕石柱,柱端饰宝瓶、狮子。宝瓶式样不一,狮子形态各异。

解放后, 修补桥体损坏部分。 “文化大革命”中,宝瓶、狮子、《二十四孝图》等均遭破坏。1986年6月,青州市政府筹资30万元,从桥墩座以上重修,复制栏柱,镌刻图案,雕宝瓶18对,狮子19对,桥两端增雕大石狮4只。工程于同年10月1日竣工。重修万年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横跨于南阳河上。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真教寺

位于青州市东关昭德街,始建于1302年(元代大德六年),与杭州、定州真教寺并称元代3大伊斯兰教寺。

全寺占地面积为4098.3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寺堂建筑格调别致,体现了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全部建筑排列在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三进院落。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3部分连搭构成,平面凸字形。寺院宏伟壮观。198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进行全面修缮,为青州一带伊斯兰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图为当地人农历三月三在昭贤庙烧香祈福

昭贤庙

位于昌乐城东3.5公里,孤山北峰上,俗称孤山庙。始建年月失考。北大殿阔3间,北侧石基高盈丈,殿高绰2丈,为二层砖、石、木结构。上层为文昌阁,有伯夷、叔齐塑像,阁内东北方有木梯与下层相通。下层有孤山爷持笏塑像端坐其中。北大殿西,毗3间偏殿,内供泥塑、木刻神像数尊。四周青砖院墙,正南山门,院中有四方水池,十几棵劲松。

解放后,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庙拆圮,尚余北侧基石和《敕封广陵侯碑记》残片及《昭贤庙诗》碑1座。诗碑系1490年(明弘治庚戌)立春后二日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书,诗文如下:“只为身言世道关,至今血食在孤山。谏周叩马终甘饿,逊国潜踪永不还。盛德全仁兼尽义,清风立懦更廉顽。贤祠岂独春秋祀,千古名芳宇宙间。”诗文赞颂了伯夷、叔齐谦虚让国、不图名利的品格和气节。该庙清代逢农历六月初一香火盛大,民国初期4县来祭祀者达几千余众。

潍坊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还有多少人记得潍坊的历史

药王庙

位于昌乐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重梁,前廊四栋彩绘盘龙立柱擎檐,气势阔宏。

庙内药王端坐正中石供上,高盈丈。眼光、耳光娘娘侍立左右。东西侧各有文臣、武将2尊。广厦东西各筑耳房3间,传为医药之所。青砖院墙,南墙中间为古式庙门楼。院中有罩顶石火池2方并立,四角巨柏各1棵。耳房前有钟、鼓亭各1座。院外,北有柏林一片,南于庙门西有古槐1棵,围盈5尺。原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自清光绪三十年,北展兴山会,遂易为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十。解放后,破除迷信,庙宇几经拆圮,仅存北墙部分基石,清重修庙宇记碑亦残缺不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