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时如何做到舒适,得力

站桩时如何做到舒适,得力

一. 舒适是筋的松柔,得力是骨的中正

站桩首要的要件即为:骨正筋柔,气血自流;骨正:指练习者自身骨架端正,筋柔:是指练习者自身除骨骼以外的部分均处于主动放松的状态。骨正筋柔,气血自流就是《内经》所明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人体健康无恙的理想情形,而骨架的中正则是户枢不蠹的先决条件之一。在站桩实践中,我们直观体察到人体筋的作用之一是起着维护人体骨架中正的作用,特别是当人在主动调节骨架并使之保持某一时间段内的合规中正时,筋的作用就更显得重要。在练习站桩功的状态下,筋绝不可出现松懈无力的情形,相反筋必须保持得力且舒适的状态,即放松至筋柔又不至使其失去正常功能的状态;而如此始终方能符合在保持骨架的持续中正的同时又整体舒适得力的这一站桩的核心要求。在此筋的放松柔软与骨架的挺拔中正互为表里,相伴相生,舒适是筋的松柔,得力是骨的中正,两者相依适度互为依附与支撑不可偏废。

二. 执着形成了僵,固化造就了懈

在日常每一次的站桩过程中人们只要执着于放松,持续下去就会造成桩形的变异形成所谓的“懈”。另一方面由于执着于桩形外在的挺拔全力维持其所谓的纹丝不动的效果,并以此体现练习者“定力”的高深,就会造成所谓的“僵”。僵与懈的形成都与心念的执着固化直接相关,执着形成了僵,固化成就了懈,这些本质上都是站桩常见的错误。由于站桩练习者的心念执着于放松而忽视了桩型应有的挺拔,进而逐渐导致桩的松懈变形;如此心念运用的错误之处在于“松”的指令运用淡化了桩的得力状态,亦或说站桩放松状态的极限是必须保持得力状态的存续,一旦桩得力状态消失就是必然会出现“懈”的错误。同理“僵”的错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保持桩态巍然不动的心念指令对冲掉了桩的舒适状态,致使整个站桩状态越来越紧直至僵硬化;就此应当明确的是:在站桩过程中“定力”的运用以不破坏桩态的舒适为原则,而“放松”的践行则以不淡化桩的挺拔合规为圭臬。总之、解决“懈”与“僵”的问题本质是一个掌握好“懈”与得力,“僵”与舒适的“度”的问题。

三. 舒适是前提,得力是结果。

怎样才能做到“舒适,得力”?当站桩练习者每次练习站桩功的时候,应当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自己桩态进行逐步的检查,凡没达到放松,平衡,舒适的部位都要及时处理使之达到。处理的方法是在三维空间即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平面逐一调整直至达到放松,平衡,舒适的状态。当然,一味的追求放松,平衡,舒适的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站桩追求的健康身体增长功力的最终目标的;因为这里缺乏站桩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即内力的训练。所谓内力,体现在站桩时的技术性描述,一般便于理解的语言文字是“挣力”这两个字;这种挣力首先要使桩态达到放松,平衡,舒适的状态,进而挣力要维持桩态的挺拔,均整,合规已实现桩的内外在要求,如此便是所谓的得力。可以说站桩训练舒适是前提,得力是结果,两者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四. 整体上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意识运用

一般正常人在站桩初期多是为了获得身体的健康,进而是为了求得整体劲力以提高技击自卫的水平。在站桩练习的各个阶段站桩功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要领依然重要且仍具有统领性的作用,并且需要具有更高的水平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限于篇幅,这里仅就意识运用的分布稍加介绍如下:

用广大拳友喜欢的“真传一句话”的概括式讲授方式来说:“下实上虚”就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较高层次要求的实在内涵。

再略加赘述就是:在站桩时下肢的意识指令为:笃实稳定,躯干部分的意识指令为:混成松柔,头部的意识指令为:清净安详。按照现代人喜欢数字化的习惯首先假定练习者的意识强度为“十”,则可以把练习者下肢的意识强度数字化为十分之七,躯干部分为十分之三,头部为零。

站桩时如何做到舒适,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