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古城裡,他們與成語不期而遇

大家對“開卷有益”“出人頭地”“一網打盡”這些成語都耳熟能詳,也經常會在生活中用到,但是我們對它們的出處和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地方,與這些成語的出現有著密切聯繫——它就是汴京。

近代史學大家陳寅恪曾有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說起北宋,不得不提 “一圖畫盡繁華”的汴京城,也就是今天的開封。北宋時期的開封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也是當時的人文薈萃之地。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化傳統和文化遺存,穿過千載時光依然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市井文化、飲食文化、詞文化、成語典故等。

其中,成語作為語言的精華、歷史的縮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漢語和文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民族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歷史上,開封有兩次成語產出的高峰期。第一個是先秦時期,尤以戰國時魏國都城大梁為盛。出現了“杞人憂天”“圍魏救趙”“五十步笑百步”“三人成虎”“驚弓之鳥”等膾炙人口的成語。

第二個高峰是宋代,以首都汴京為盛。出現了“一筆勾銷”“直搗黃龍”“堅忍不拔”等同樣膾炙人口的成語,這些成語也與范仲淹、岳飛、蘇軾有著剪不斷的聯繫

今天我們想邀請各位書友,與人民出版社讀書會一同走進歷史中的大都市——汴京,品讀流傳千年的成語典故,回味宋時極為昌盛的文化盛宴

繁華古城裡,他們與成語不期而遇

開 卷 有 益

出自汴京皇宮中的宋太宗。王闢之記載:

太宗銳意文史,太平興國中,詔李昉、扈蒙、徐鉉、張洎等,門類群書為一千卷,賜名《太平御覽》。又詔昉等撰集野史為《太平廣記》五百卷,類選前代文章為一千卷,曰《文苑英華》。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闕,暇日追補之,常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太宗推行崇文政策,是宋初三大類書《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的策劃人和命名者,也是其熱心讀者。萬機之暇,堅持日閱三卷,認為只要讀書就有好處。

一 筆 勾 銷

出自在汴京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史書記載:

公為參政,與韓、富二樞並命,銳意天下之事。患諸路監司不才,更用杜杞、張溫之輩。

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以次更易。富公素以丈事公,謂公曰:“十二丈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矣!”公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遂悉罷之。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與韓琦、富弼等推行新政,但擔心地方各路監司不能切實監督實施,所以先大張旗鼓地進行人事撤換。范仲淹在官員名冊上一筆筆勾銷不得力的地方官姓名,換上能幹的官員。樞密副使富弼於心不忍,說您這一筆下去很輕鬆,可是會使他們一家人痛哭的!范仲淹毫不妥協地說:一家哭與一路受害人都哭相比算什麼?後世轉義作“一筆勾銷”,用來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再也不提往事。

德 高 望 重

出自在汴京的宰相司馬光。他在《辭人對小殿札子》中說:

臣今月二日聞有聖旨,令臣不候參假,特放正謝,仍權免赴前後殿起居。許乘轎子三日一至都堂聚議,或門下尚書省治事。臣以恩禮太優,不敢輒當,尋具札子辭免。今月四日又睹中書省錄黃:“奉聖旨:依前降指揮,不許辭免。仍令閣門告示,許肩輿至內東門外,令男康扶掖至小殿引對,特免起居。令引見前一日聞奏。”如此則禮數愈重,尤不敢當。

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神宗皇帝想見其人,故特製此禮,乃自古所無。顧臣何人,敢與為比?

元祐元年(1086年)五月,宰相司馬光因病連續提出辭呈,宋哲宗(實際上是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正仰仗他推翻王安石變法,實行元祐更化,所以堅決不允。提出給予“權免赴前後殿起居,許乘轎子三日一至都堂聚議,或門下尚書省治事”等禮遇,以為挽留之策。司馬光認為這是先帝宋神宗優遇“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富弼的禮數,自己不敢接受。富弼擔任過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宰相,是皇帝倚重、百官仰慕、百姓愛戴的名臣,所以司馬光稱讚他“德高望重”。

出 人 頭 地

出自在汴京擔任權知貢舉、翰林學士的歐陽修。他在給著名文人梅堯臣的信中說:

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

嘉祐二年(1057年),朝廷任命翰林學士歐陽修權知貢舉,主持當年的進士等科考。由於打破陳規,選拔有方,北宋政治界、思想界、文學界的各種代表人物都於此嶄露頭角。蘇軾即於該榜獲中,選拔者歐陽修在與友人梅堯臣的信中對蘇軾大加讚賞,毫不掩飾自己對年輕一代的推崇,表示要給他讓道,使其高出眾人一頭之地。後世作“出人頭地”,變個別為普遍,遂可通用。元人編《氏族大全》卷三介紹蘇軾此事的篇章,標題即《出人頭地》:“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嘉祐中,歐公考試,見公文,語梅聖俞曰:老夫當避此人一頭地。”

繁華古城裡,他們與成語不期而遇

直 搗 黃 龍

出自在開封朱仙鎮的岳飛。《宋史》記載:

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回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揮師北上,連戰連捷,部隊直抵開封城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還有不少金軍投降。岳飛歡欣鼓舞,對部下發出了要一直打到金人老巢黃龍府的決心。後世作“直搗黃龍”,或“痛飲黃龍”,比喻摧毀敵方的根據地。

堅 忍 不 拔

出自在汴京參加制科考試的蘇軾。他在應試答卷文章中提到: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參加制科考試。制科並非定期常設的科舉,而是臨時設置的特別考試,目的在於選拔各種特殊人才,官員也可以參加。蘇軾在一篇應試文章《晁錯論》中,首創“堅忍不拔”,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

人 微 言 輕

出自在汴京擔任知諫院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範縝。他向宋仁宗上書道:

臣近以都城大水及彗星謫見,為變非常,故乞速定大計,以答天譴。闔門待罪,祈以死請。臣人微言輕,固不足以動聖聽,然所陳者,乃天之戒。陛下縱不用臣之言,可不畏天之戒乎!

宋仁宗在位多年而無子,也不願過繼子嗣立為太子,身體又多病,因而群臣惶惶不可終日,憂慮萬一皇帝去世,因沒有指定繼承人而引起動亂。但是勸說皇帝立嗣意味著對皇帝壽命不樂觀,犯了大忌,所以不敢上言。

嘉祐元年(1056年),知諫院範縝冒死連連上書要求皇帝儘快立嗣以防不測。地位低下的他,言論主張不受重視,這次又抬出氣象、天象災異以警示、督促宋仁宗。宋仁宗心生不快,後來竟將其罷職。

一 網 打 盡

出自在汴京擔任御史的劉元瑜。張師正記載:

蘇舜欽監進奏院,因十月餘賽神會,館中同列御史劉元瑜彈擊下獄,坐監主自盜削籍,同會者皆至斥。劉謂時相曰:“與相公一網打盡。”

慶曆四年(1044年),范仲淹、杜衍等人延攬人才,實行新法。蘇舜欽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對政治改革。時值進奏院祀神,蘇舜欽按照慣例,用所拆奏封的廢紙換錢置酒飲宴。王拱辰以及御史劉元瑜誣奏蘇舜欽監主自盜,藉以打擊範、杜。蘇舜欽被削籍為民,與會的名士十餘人同時被貶逐。所謂時相,指賈昌朝,劉元瑜替他打擊一批不附從他的朝廷官員,以示討好。

劉元瑜“性貪,至竊販禁物,親與小人爭權,時論鄙之”“論者以元瑜為奸邪”,品行不端。該詞遂廣泛應用流傳,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繁華古城裡,他們與成語不期而遇

“開卷有益”的宋太宗,“堅忍不拔”的蘇軾,“直搗黃龍”的岳飛,都在輝煌燦爛的宋代文化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成語的產生,與當時汴京城濃郁的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

,知識分子齊聚京師,一邊享受著寬鬆自由的文化環境,一邊書寫著宋代的文化傳奇。由此,宋也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符號,一座難以逾越的文化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