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這大概是2018年南哥向你推薦的第一部冷門佳片。

影片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男主斬獲第74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帝獎。

可到現在豆瓣評分也只有一千來人,可以說電影是真的很冷門了。

這部電影叫《羞辱》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雖然看的人很少,但大家給出的評價都很高。

爛番茄新鮮度89%豆瓣評分8.1

影片視角以小見大,故事層層遞進。敘事、表演、配樂、節奏都掌握非常好!

從個人之間的小衝突步步推進至民族衝突、宗教矛盾、道德困境的精彩辯論,全片都很會帶動情緒。

這麼出眾的法庭戲,甚是少見。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羞辱》這部電影,讓南哥感到了久違的熟悉。

它的故事和我們在春晚上特別火的一個笑話極其相似。

對,就是宋丹丹在春晚上說的那個: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裡。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一共分三步:

第一步打開冰箱門;

第二步把大象塞進去;

第三步關上冰箱門。

放在這部電影裡,故事也可以概括成,怎麼挑起一場震撼國家的大事件,也只需要三步。

《羞辱》的故事從一個小矛盾開始,最後卻變成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巨大沖突,甚至引發了一系列的暴動,讓整個國家都處在危機中。

從本質上講,挑起一個動搖國家的大事和把大象裝進冰箱裡是一樣的。

第一步:罵人

罵人和打開冰箱門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打開的意思。

不過在電影裡,打開的是傷口

電影的兩位主人公,一位是黎巴嫩的基督徒修車師傅,另一位是巴基斯坦的難民工程師。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在黎巴嫩這塊土地,情況十分複雜。

民族、宗教和歷史的問題導致很多事情變得敏感。

對於《羞辱》這部電影來說很好理解,原本的黎巴嫩土著居民託尼十分厭惡巴基斯坦難民,他認為是這些人佔領了自己的家園。

這也就解釋了一開始,作為工程師的亞西爾上門要給託尼修水管時,為什麼會被摔門嗆聲了。

託尼摔門了,亞西爾為了來往路人著想,還想從外面把水管修了,卻沒想到託尼直接拎著斧頭砍壞了水管。

好脾氣的亞西爾也忍不住罵了託尼:“混蛋!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咋一看,這是挑起所有事情的原因。

因為亞西爾的一句“混蛋”,託尼要求道歉。

看到這南哥忍不住對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鞠一把淚,什麼叫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

這就是!

導演在安排劇情上很有心機,他刻意安排了一出不平等的故事

表面看,亞西爾罵的“混蛋”是導火索,實際上卻是因為託尼最開始的無禮摔門。

如果要說誰羞辱了誰,那也是託尼先羞辱了亞西爾,只因為他是一個巴基斯坦難民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對於觀眾來說,看著亞西爾因此忍氣吞聲,很讓人來氣。

而僅僅因為一句混蛋也不足以掀起摔門大風浪。

更傷人的話還在後面。

被以辭退相威脅,亞西爾和老闆前去給託尼道歉。

託尼的回覆是:“如果沙龍從開始就滅絕你們該多好”。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這句話的效果相當於引爆核彈。

直接把兩個人的口角升級到了民族間的仇恨,也讓亞西爾暴怒下打斷了他的肋骨。

這句話才是打開“冰箱門”的關鍵。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託尼的這句話是引發矛盾的核心。

而在這時候,呈現給觀眾的還是一個不公平的故事。

明明是先羞辱人的託尼卻要求道歉

就算是因為他的激怒導致亞西爾打人,站在法庭上被告席的也是亞西爾。

從感情上,觀眾很難認同託尼。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第二步:絕不妥協

電影裡有幾場法庭的戲很不錯。

沒有鏡頭快切,也沒有密集緊張的音樂襯托。

導演齊德·多爾裡用事實說明:有張力的劇情也可以用簡單的鏡頭表達。

兩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唇槍舌戰,兩個當事人之間微妙的情緒變化,都抓的很準。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託尼執拗的要道歉。

甚至說出“我要讓他知道我比沙龍強一百倍”這種明顯賭氣的話。

在妻子早產女兒病危的時候,還強硬的堅持“我是為了整個家好”。

其實從種種細節都說明了:他在後悔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他知道自己是錯的。

不應該在亞西爾要求修水管時摔門,更不該用斧子敲壞水管。

他同樣欠亞西爾一個道歉。

相比之下,亞西爾是更冷靜的那一個。

他從一開始就不願在法庭上重複託尼氣頭上的話,因為他知道這句話能帶來怎樣的效果。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但是這不能讓他低頭認錯。

兩個驕傲的人碰到一起,誰先低頭誰就輸了。

這個較量能堅持到總統來了也不給面子的地步。

這裡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黎巴嫩的總統都被驚動前來調解,意思大概是看在我這個總統的面子上你倆就別鬧了云云。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而託尼的回答則是: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你為國家服務,我們納稅是因為你要保護我們的權利。

翻譯過來就是:我掏錢納稅不是讓你來和稀泥的!

撅了總統的面子,用的是納稅人的底氣。

但是,他們撅不了民意。

第三步:有請媒體入場

整個事件從口角發展到國內暴動,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託尼說出的那句話;二就是媒體的曝光。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這個發展趨勢,和我們經常談的網絡暴力很像。

一件小事,經過媒體的宣揚,其中可能有

別有用心的加工

比如被“墜落”的奧數天才付雲皓,如果不是本人在知乎發了長文自述,可能人們真的就要被一篇報道矇蔽,輕易給一個人的一生蓋章了。

也有可能出現各種煽風點火的偏激言論。要知道,最容易煽動的就是普通人的情緒了。

比如曾經的西安砸車事件。

僅僅是網絡上的不同聲音就能掀起巨大的網絡暴力,更何況是電影中這樣摻雜了民族、宗教矛盾的事情呢?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和解還是繼續已經由不得託尼或者亞西爾做主了。

他們是誰幹了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這件事成了民眾發洩情緒的一個渠道

託尼是屠殺的倖存者這件事被扒了出來;

亞西爾曾經打過一個毫無惡意的黎巴嫩士兵也被拿來點評。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互相打打殺殺的人們誰也不認識託尼和亞西爾,但是不妨礙他們發洩怒火。

整件事從兩個人的道德困境上升到了群體的道德困境

託尼和亞西爾都有錯,卻因為各種原因執拗的不肯認錯,導致事情一再糟糕。

就像媒體的加入並沒有錯,卻引來了許多盲目憤怒的聲音,讓事件惡化。

電影的最後,街頭上是暴力相向的人群,託尼和亞西爾卻已經一笑泯恩仇了。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可見,把大象關進冰箱不難,挑起一場震撼國家的動亂也不難,只要把握住群體情緒就好。

看完了電影南哥也默默出了一身冷汗。

電影看到一半也曾經氣的夠嗆,氣託尼賊喊抓賊,欺人太甚。

可是情緒一過就發現自己中了導演的圈套

這部奧斯卡佳作不該被冷落!

作為觀眾只是看故事就被帶動了情緒。

如果是置身其中,恐怕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很多人拿這部電影和《一次別離》相比。

《一次別離》是珠玉在前,《羞辱》多了一些匠氣。

但是導演用電影設局把觀眾代入的設計,實在高明。

《羞辱》是滄海遺珠,熱血上頭的時候就應該看看這部電影,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被情緒牽著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