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养输转”到“创意农业” 榆中县东湾村调整产业走上致富路

从“种养输转”到“创意农业” 榆中县东湾村调整产业走上致富路

新建的文化活动广场

仲春时节,走进榆中县城关镇东湾村,田野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刚进村子,村党支部书记金作红笑着、伸展双臂快步迎了上来。“听说你们今天来采访,我没有下地专门等着,详细介绍脱贫的事儿,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金作红一边寒暄,一边向村委会走。

“来的路上你们看到了,天暖和了人都下地了,村子里安静得很呐!”未等记者坐定,金作红便打开话匣子,从村情实际到种养殖产业、劳务输转到发展创意农业,一股脑儿的全倒了出来。“东湾村能整村脱贫,多亏了精准扶贫政策,改变了全村发展思路。”

东湾村距城关镇约3.2公里,目前全村共有302户1180人。由于地处山区,这里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人们生活困难,经济很不景气。在记者入户期间,村民高克菊告诉记者,前些年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种植双垄沟播玉米两大来源,而玉米每亩收入大多七八百元,遇上好年成最多也就是1000元,除去籽种和地膜等种植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就三五百元,根本改变不了穷日子。

“特别是以前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照明难等,不仅让村民富不起来,也制约了全村的发展。”提起以前的困难,金作红不停摇头。不过随着精准扶贫行动的开展,县镇和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帮扶,摸穷根、转观念、出思路、引产业,短短几年就改变了现状,建蓄水池、实现户户通水;硬化村路,打通致富通道;建设学校,解决孩子入学问题;整治村容,建设文化活动广场。

“引进了什么产业,与当前种养殖比,该产业优势在哪?”“这得从2014年说起,就是发展创意农业,大面积的种薰衣草。”金作红说,重庆甘肃商会和甘肃兴陇农业旅游开发公司,经过考察后决定在我们村流转土地,进行凤凰湾创意农业体验园区建设,首期计划流转土地2000亩种薰衣草。也就是这个项目的落户,让东湾村发生了大变化。

由于薰衣草种植区位于凤凰山,村民们说好山真引来了金凤凰。经过3年多时间打造,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已形成小规模花海。金作红说:“种薰衣草既可调整产业结构,还能大大提高村民们的收入。农户参与建设、管理和经营,按每人每天100元,每月约3000元收入,每年10个月就是3万,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发展创意农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集农业和休闲旅游等为一体,不但解决村民的就业,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拓宽了村民致富路子,不像现在种养殖业、劳务输转那么单一。提起种养殖业和劳务输转,金作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村外出打工人数约400到500人,加上在村内打工的每年可挣2000万元,户均年收入5万到6万元左右。外出务工10多年的邸维隆说,打工尤其是打临工收入不稳定,他每年带人外出干活深有体会,虽经过打拼过上好日子,但常会有没活干的时候。

而养殖的农户不多,养殖大户就更少了。目前该村存栏猪、驴还不到1000头,基本没有带动性。对此金作红告诉记者,为强化产业增加村民收入,今年村上鼓励村民们养鸡,加大农户养猪和驴的头数,其中发展养鸡500到600只。同时加大花草和林果业,增加创意农业种植面积,全村计划种植鲁冰花、格桑花、油菜花、波斯菊等500到1000亩,种植大樱桃等200余亩,使2018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在2017年1.31万元基础上,力争再增加1000到2000元,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 杨晟途 杨贵智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