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首先我们从土地问题说起。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农村土地究竟分散经营好,还是集中经营好?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有些热烈。

土地分配到户,就自然变成了分散经营。当初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把土地分配到户,应该说是对的,因为那时候,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力;二是农业生产的最大目的,就是解决吃饭问题;三是农产品比较单一,农业基本上是低产低效。土地分配到户以后,责任到了户,到了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第一年分配到户以后,第二年就基本上解决了吃不饱肚子的问题,农村一下子就变了样。

经过40年的发展,与农村改革之初相比,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农业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从种到收,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农业的劳动用工越来越少;

二是农业的规模化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规模越大效益越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三是农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重要,品牌越优,卖的就越快,效益也最好。如果不是品牌产品,基本上就没有人问津,丰收不增收。给我们最直观的,就是过去的粮食都是用大麻袋装的,现在的粮食都走进了超市里,是用小包装袋装的。不论是谁到超市里买米买面,首先要看是不是品牌,是哪里产的。

从农村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二是分配到一家一户的土地非常有限,老人、妇女就能操心过来,根本用不着青壮年去耕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待在家里无事可干,就出外打工了,在农村很难见到青壮年了;

三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既没有规模,也创不出品牌,农业的产出效益越来越低,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也越来越低,大部分农民不再指望农业过日子了。

从农民来讲,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绝大部分农民日子不再是饥寒交迫,基本上都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

二是依靠自种自吃的农民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农民的吃粮,都是从市场上去买;

三是农民开始与城市居民进行攀比吃饭、穿衣和住房,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了;

四是农民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上学,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学等途径,下一代都进城生活和工作,想着让下一代务农的基本没有;

五是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的观念,越来越淡薄了,对土地的感情没有过去那么深了。

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些变化,继续坚持将土地分配到户,进行分散经营,就会弊大于利。

第一,土地撂荒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土地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农业的产出也会越来越少;

第二,农业的规模不能做大做强,最新的农业科技得不到及时的、大面积的推广,农业将会长期停留在小规模、低效益上;

第三,很难做出高产、高效、优质的品牌农业;

第四,乡村振兴的步伐会很慢,在十年之内是很难见到实效。

乡村振兴,农民富裕,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土地问题。土地活,农民活;土地兴,农村兴;土地产出高,农业则强。现在有很多比较成功的事例,如:河南的南街村,贵州的唐约村,山东的代村等等。山东代村2002年开始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将土地的经营权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2005年将全村土地的经营权都收归到了村集体。他们先后建设了“五园一带”(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且使农民富了起来,农村振兴了起来。到2017年,代村村集体资产已有20多亿元,当年纯收入达到1.1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