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
公元618年五月甲子日(公元618年6月18日)
長安成為唐朝都城
從此,“唐都長安”成為西安
最知名也最重要的名片
長相思 憶長安
擁有豐富盛唐文化遺存的西安
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
必須回望的巍峨豐碑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
和“一帶一路”建設新支點的西安
迎來了繁榮復興的重大歷史機遇
長安與世界對話
6月17-19日,由西安市人民政府、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唐史學會和中國古都學會合辦的“長安與世界對話”——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曲江賓館舉行。
18日上午,大會開幕式在西安曲江賓館第一國際會議室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我校校長遊旭群致辭。市長上官吉慶主持。我校黨委書記程光旭出席。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東方館館長盧湃沙發言。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李零先生,《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李舫女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傑出教授、印第安納大學講席教授科林•艾倫先生,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歷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斯卡洛夫•阿克赫馬達裡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王子今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安家瑤女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先生等近300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共提交176篇中文論文、4篇英文論文、9篇俄文論文、2篇韓文論文。
王永康
王永康在致辭中通過5個故事闡釋了唐都長安1400年積澱的自信自豪、開明開放、創新創優、卓越超越、求實務實的精神財富。他說,回望唐都長安,就是要在國際大視野、歷史大格局,特別是面向“一帶一路”大開放中,尋找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發掘唐都長安的時代價值,提供城市復興的歷史啟示。
王永康強調,要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新時代大西安“三步走”戰略,以史為鏡、以史為鑑,立足當下、努力奮鬥,創領新時代、建好大西安。王永康向與會專家學者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同做“長安人”,以主人翁姿態,挖掘古長安的好故事、宣傳大西安的新精彩;
二是共建“長安城”,像愛長安一樣愛西安,為大西安大發展添彩助力;
三是弘揚“長安學”,凝練新時代大西安城市精神,激發追趕超越抓發展的新動能。
上官吉慶
上官吉慶說,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肩負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使命,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將切實傳承城市文化根脈,努力打造“絲路文化高地”。
遊旭群
遊旭群在致辭中指出,長安作為永恆之城,是一部活的史書,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滄桑鉅變,講述著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今日的西安,迎來了加速奔跑的“黃金時代”,千年古都呈現出活力之城、希望之城的獨特魅力。
西安作為名城,陝西師範大學作為名校,雙方共榮共生,同向而行。陝西師範大學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全面融入大西安建設,不斷深化校市合作,聯合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弘揚絲路精神、傳播盛唐文化、講好西安故事、服務大西安、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服務國家、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始終是陝西師範大學改革和建設的主題。
此次舉辦“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這既是讓長安對話世界,讓世界讀懂長安,探尋古都文化根脈,聚智建設大西安的絕佳時機,也是深入貫徹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精神、主動落實《教育部陝西省人民政府開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合作備忘錄》的重要舉措,對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盧湃沙
盧湃沙在致辭中表示,長安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胡人、粟特人和其他來自西域的人,前來實現自己的各種追求和目標。大唐包容並蓄的氣度,使得這些人認為他們是長安城和很多其他城市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他們身上的很多東西,被樂於接受和使用,現在已成為古老中國文明的一部分。對外來影響的開放態度,是使粟特文化和中國唐文化變得親近起來的共同所在,它將繼續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開幕式結束後,我校校長遊旭群、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何志龍、“一帶一路建設”與中亞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李琪與參會的烏茲別克斯坦專家進行座談。雙方就我校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師範大學的深層次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溝通。
與會期間,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長安與世界對話”,在四個分論壇“古都長安與世界古都名城比較”“大唐歷史成就與中華文明演進”“大唐盛世文明與中外文化交流”“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上熱烈討論,積極交流。
1
古都長安與世界古都名城比較
第一分論壇“古都長安與世界古都名城比較”分為三個板塊:“古都保護、管理與展示”“古都研究與城市文化建設”“長安與世界古都城市比較研究”。論壇收錄的論文涉及古今中外15座古都的歷史復原及保護、開發、利用研究,除解析發掘長安古都蘊藏的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外,還分析了不同區域乃至不同國家的古都的聯繫與區隔。
2
大唐歷史成就與中華文明演進
第二分論壇“大唐歷史成就與中華文明演進”所收錄的論文,研究時段上訖隋代,下至五代,研究的地域範圍從中央到地方,兼及海外東鄰;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等多個領域。來自海內外的唐史學者們彙集一堂,熱烈討論唐史研究的最新前沿動態,共同探討了唐朝的歷史成就及其與中華文明演進之關係。
3
大唐盛世文明與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分論壇“大唐盛世文明與中外文化交流”所收錄的論文涉及到唐代文明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從研究路徑來看,除利用傳統的歷史考證法以外,還運用了性別史、圖像史等新的學術視角。從研究旨趣來看,既有紮實的文獻、實證研究,也有高屋建瓴的宏觀概括歸納。這些研究向世人展示了唐代文化的風貌與往昔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突出了唐代文化開放性的特點。
4
“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
第四分論壇“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緊密圍繞“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兩個議題展開。關於“一帶一路”的相關研究論文,不僅研究漢唐時期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交通路線以及由絲綢之路作為媒介所承載的文化交往,也研究絲綢之路在今天新的時代條件下所蘊藏的獨到價值與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關於“大西安建設”的相關研究論文,側重於研究歷史時期西安市境內的自然、人文環境變遷,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安城市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為今天的“大西安”的建設事業提供了啟示及借鑑。
6月19日上午,大會閉幕式舉行。閉幕式由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何志龍主持。黨懷興在致辭中對西安市人民政府、兄弟單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的付出表示感謝。他指出,兩天時間裡,大家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一次學術與社會、當下與歷史、長安與世界的傾情對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他表示,會議必將進一步促進唐代歷史文化的研究,也必將在西安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大都市的偉大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陝西曆史博物館、西安市文物局分別與我校,中國古都學會與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我校與陝西曆史博物館擬在“歷博學院”建設、唐墓壁畫和紙質文物等的修復研究、絲綢之路研究、青銅器研究、歷史文化進校園、專家教授互聘等六個層面優先開展合作,以探索雙方長期交流合作的有效模式。我校與西安市文物局擬發揮各自在文化遺產資源、學術科研、學科建設以及教育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在科研課題共同申報立項、文物保護、人才培養、人員交流以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等領域開展深入而廣泛的合作。
研討會前,6月17日晚,全體會議代表應邀赴大明宮參加“詩回長安——盛世唐音唐詩吟誦雅集”活動。6月18日上午大會開幕式前,部分與會專家參加了“大唐明德門保護工程啟動儀式”。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西安市人民政府市長上官吉慶、我校黨委書記程光旭、校長遊旭群在曲江賓館會見了部分與會專家。
▎延伸:師大學人談長安
6月12日,《西安晚報》在第五版整版報道了即將召開的“長相思 憶長安”——唐都長安1400年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情況,並採訪了我校歷史文化學院王雙懷教授。
《西安晚報》: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雙懷教授談長安——千年古都 築夢之城
點擊圖片跳轉鏈接
6月13日,《西安日報》在第五版“回望大唐長安 弘揚絲路精神”專題報道中,專訪了我校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何志龍、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西安發佈等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道。
《西安日報》:回望“絲綢之路”上的唐長安城——專訪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杜文玉
《西安日報》:讓長安對話世界——專訪陝師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何志龍
點擊圖片跳轉鏈接
西安
讓長安與世界對話
用奮鬥開創新未來
師大
抓住機遇 創新發展
用實幹拼搏新時代
文字/ 陳瑋 石萍 張卓
攝影/ 孔冬
閱讀更多 陝西師範大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