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大柵欄

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李茂林

說中國人偏向於保守,接受外來新生事物較慢,實在是大錯而特錯,即以上流社會而言,尤其在奢侈腐化物質享樂上,大有高度渴望與追求,正如老百姓所言: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個頂十個。近代,西方國家如英國之流,恰恰瞄準這一點,就把鴉片送來,從而輕而易舉將滿清王朝摧毀。他們認準鴉片在中國必將大受歡迎,其實是源於菸草在中國盛行的前車之鑑。

菸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傳說最早是瑪雅人的創造,是和玉米、西紅柿、土豆、巧克力並列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發明之一。哥倫布航海時到達西印度群島,發現印第安人吸食菸草,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菸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菸草,並開始做菸草貿易,16世紀中期就傳到中國了。菸草吸食方法堪稱多種多樣:除了象現在人們點燃菸葉,盡享煙氣外,尚有咀嚼、過水、抹入鼻孔等多種方式。明姚旅《露書》就說:“呂宋國有草淡巴菰,名曰金絲薰,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亦闢瘴氣”,淡巴菰是Tobauo譯音,即菸草也。清初,鼻菸傳到宮廷,皇帝佬兒聞了一下,覺得味道不錯,就賞賜給王公大臣,由王宮大臣又普及到了府衙官吏和文人墨客中間,最後流傳到民間。漸漸成為一種時尚。

大柵欄有一家賣鼻菸的老字號,叫天蕙齋。清道光年間,有一個姓楊的滿族人,在大柵欄東口路南開了個名叫聚興齋的鼻菸鋪,專門供應王公大臣們鼻菸,這家鼻菸鋪慢慢在南城一帶就有了名聲。庚子年間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義和團焚燒洋貨,一把大火燒淨了大柵欄,聚慶齋鼻菸鋪也在劫難逃,後來楊家在聚慶齋鼻菸鋪基礎上又蓋起了新房,把聚慶齋鼻菸鋪更名為天蕙齋鼻菸鋪,仍是南城一家有名的鼻菸鋪。天蕙齋解放時猶存,記憶中它在大柵欄東,在與珠寶市交界處,是一間把口的低矮的房屋。它是那樣的不起眼,然而誰能知道,在中國近代戲劇界,這裡曾是一個聚集名流,影響劇壇的地方。

天蕙齋的菸葉都是山東兗州滋陽縣特供的,為天蕙齋燻鼻菸的是福建長樂縣的陳通記和陳宜記兩家鋪子,再用北京豐臺黃土崗的茉莉花繼續加工熏製,一直要燻上五六遍,可謂九轉丹成才奉獻於櫃檯之上,鼻菸分為酸、羶、糊、豆、甜五種味道,以酸為最佳,上等鼻菸,色澤金黃,花香味大、初聞為花香,漸聞為煙香。抹到鼻子上頓時感覺提神醒腦,通體舒泰,當然是一種很高雅的消費品了。

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天蕙齋

天蕙齋出名除了其鼻菸質量上乘而外,最重要還在於店主重視名人效應。滿清末年,光緒十六年,譚鑫培與孫秀華、陳德霖、羅壽山四人被選入昇平署進宮承差,據說曾受清廷四品官服銜,有“貝勒”之譽、號稱“伶界大王”的譚鑫培就與天蕙齋老闆相好。辛亥革命前譚鑫培曾親自光顧天蕙齋購買鼻菸,一時間,到天蕙齋買鼻菸的人數大增。天蕙齋掌櫃的也有意利用,凡是梨園行的人,不管買不買鼻菸,一律熱情招待。當時,藝界大腕名流似乎人人有此雅好,即使沒有探得箇中三味,也須會裝腔作勢,附庸一番,要不怎麼應了一句老北京話:“買鼻菸不聞,裝著玩。”呢?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走進天蕙齋,抬頭就可看見一塊長約六尺寬約二尺罩有玻璃框的大匾,白緞子上繡著“香妙心清”四個醒目的黑字,匾上還繡有送匾人名字,第一名就是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下面緊接著有餘叔巖、梅蘭芳、王鳳卿、王又宸、李洪春等等,幾乎集中了當時北京京劇界所有出類拔萃演員。甭管您怎麼說,反正一來二去的,這天蕙齋就成了北京名角聚會碰頭之場所。除譚鑫培外,俞振庭、楊小樓、餘叔巖、馬德成、曹璽彥、許德義、高慶奎、王瑤卿、金少山、馬連良、譚富英、侯喜瑞、李多奎、劉彥芳、劉宗楊、李萬春、李洪春、丁永利、宋遇春都是那裡的常客。

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譚鑫培

天蕙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在它的西頭,出了大柵欄就是楊梅竹斜街,就是北京梨園公會所在地,它的周圍不出五百米有“慶樂戲院”、“三慶戲院”、“廣和樓戲院”、“廣德樓戲院”、“華樂戲院”、“中和大戲院”六家戲院,

每天白天京劇演員們彙集在那裡,大家聞著鼻菸,山南海北地一聊,講些梨園掌故,更重要的是,演員之間有什麼問題需要對方幫助的也在這裡進行磋商。例如有個演員今天晚上突然有事,演不了那個角色,需要請個人“救場”,就可在天蕙齋物色個對象,如果對方不會,就現場教給對方。這叫“鑽鍋”。天蕙齋是一間門臉,分前櫃後櫃,兩間小房,演員們在前櫃聊天、聞鼻菸;後櫃則是他們授藝說戲的地方。你要找哪位名演員,在別處找不到,到天蕙齋準能找著。天蕙齋實際上是京劇演員的“文藝沙龍”,有時上午在那裡聚齊,聊天談笑,度過半天。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解放以後,李洪春先生還在那裡為人說戲。

我漫步在大柵欄街裡,努力尋找著“天蕙齋”的蹤跡,在“六必居”醬園遇到一位老先生,他說“天蕙齋”早沒了,在他指引下,我在大柵欄食品商場的一角找到一掛著“天蕙齋”字號的小攤,天蕙齋三字寫得不很好,顯然是後來人寫的,這裡既賣鼻菸、鼻菸壺也賣普通香菸,櫃檯裡有塑料袋包著兩包紙菸盒大小的鼻菸,36元,據說有二兩,袋上寫著“北京傳統特產鼻菸”最下方則是“謙益和鼻菸加工廠出品”。問鼻菸產地,售貨員回答是朝陽區金盞鄉北馬坊的鼻菸廠,他特別說這家鼻菸廠1998年後就停產了。

北京最早的戲劇沙龍——天蕙齋尋蹤

現在北京京劇的沙龍在哪裡?當然人們會說位於官園的北京京劇研究院,那裡還有演出廳,經常進行演出,票價也不貴,花50元就能在150元的坐位看戲,樓裡面肯定有會議室,報告廳之類,可是能和“天蕙齋”野沙龍相比嗎?我倒是欣賞北京南城陶然亭窯臺茶館的迴廊下,雖然茶館不開了,翻修後變成賺錢的賓館了,可是外面遊廊裡每天聚集著北京的京戲愛好者,整個上午,生旦淨末引吭高歌,也不斷傳說著戲劇界的異聞秘事。一位老者告訴我,這裡經常有北京戲校退休教師前來,說著,就有一位先生手中捏著一把摺扇漫步從山下拾級而上,老者以下額指給我:“那位就是戲校的陸老師。”京劇院宿舍在車公莊附近也比較集中,可是我終究沒有發現哪裡有他們的沙龍,也可能在誰家裡?在我所不知的新“天蕙齋”小店裡?恕我孤陋寡聞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