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两天前电影《邪不压正》上映了,这场等待一届世界杯之久,被标榜着年度必看的大片,有人看得如痴如狂,因为是姜文拍的。有人看了大失所望,因为也是姜文拍的。

姜文是谁?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知识分子和流氓的合体,从电影到个性,都极度直男,满脸都是大写的牛X。

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28岁接受台湾电影学者焦熊屏采访被问及谁是心中最优秀的导演时,大言不惭地说是自己。今年55岁,功成名就,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

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最近一期《圆桌派》里,被窦文涛问,你怎么那么敢啊,就把你的梦拍出来给十几亿的人看。《十三邀》上,许知远拼命地想往更高更深的主题上聊,但每次都被他打了回来,说:“一天瞎担心什么啊,人毁灭不了地球也救不了地球,管好自己的事儿就得了。”不仅说话神气,酒量还牛,50度以上的白酒能喝3斤以上,圈中很少有人能跟他比酒量。在他眼里,不会喝酒的演员不是好演员,连赵薇都自曝自己喝酒疯狂就是姜文教的,还用酒忽悠脾气古怪的王志文出演《一步之遥》。

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姜文的极度自信,恣意挥洒,他的站着挣钱论,甚至是他低沉的嗓音和围着嘴唇的一圈胡须,都已经成为一种符号,这些个人符号同他的电影紧密相连,以至于喜欢他的人和批评他的人都不知道,自己针对的到底是姜文,还是姜文的电影。

所以我想,如果今天淘小最要和大家谈论《邪不压正》的话,那一定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电影本身,一部分姜文本人。

姜文本人,不管是十三邀上的尬聊,还是圆桌派的神侃,始终都是那个肆无忌惮地做自己的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人到中年,最难得的就是,不被这个世界改变,身上始终有着一种天真浪漫,能把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活得有滋有味,回过头来看这个“60后”的老男人依旧如此鲜活张扬,富有张力。不变的稚子之心可贵,这是其一。其二,不装,所以动人。这个世界之所以乏味不堪,有时候就是因为功利圆滑的聪明人太多,而有趣好玩的性情中人太少,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姜文能活得痛快,不装。

再说电影,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今天的《邪不压正》,枪,火药,爆棚的荷尔蒙,密集的语言,冷峻的段子,荒诞的情节,俯拾皆是的隐喻,一个不少,依旧生猛,可是隐隐约约的,总有那么点不对劲儿。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酣畅淋漓,也不是完全的自我放飞,像是你一口气混着灌下了白兰地+老白干,随着那股子热辣,忽然就飘忽起来,第二天醒来却剩了隐约的头痛和迷惑。

姜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其实《邪不压正》无论摄影还是音乐都可以吊打大部分的国产片了,不过以姜导的水准,算不上第一梯队着实不该。电影还是应该如姜大爷自己说的那样:“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口酒,结束时还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这酒既不是葡萄酿造的,也不是粮食酿成的,是化学兑出来的。”

喝酒人都希望喝到粮食酒,品尝到酒的稳定,又能感受时光带来的出色变化。再等四年,我们期待一个不变的姜文,也期待一个新的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