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月季原產我國,早在200年前傳至國外,經歐美園藝學家長期雜交選育,現代月季已發展到2萬多個品種。月季耐寒,適應性強,地栽、盆栽皆宜,故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現將月季發生的幾種病蟲害及防治方法一一介紹一下。

1、白粉病

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症狀:首先從中上部開始,葉片、花蕾及嫩稍上發生。初期葉上出現褪綠黃斑,逐漸擴大,出現白色粉末狀黴點,隨後著生一層白色粉末狀物,嚴重時全部有白粉層,嫩葉染病後翻卷,皺縮、變厚、有時為紫紅色,葉柄及嫩稍染病時膨大,反面彎曲,幼葉展不開。老葉則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白粉狀斑,但葉片不扭曲。

防治方法:使用50%翠貝幹懸浮劑3000倍液和25%戊唑醇乳油3000倍液噴灑與植株正反兩面。

2、灰黴病

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症狀:病原為灰葡萄孢菌。該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莖,病斑主要發生在花上。初時為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稍下陷,後變褐腐爛。蕾上發病亦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病斑可擴大至整個花蕾,最後全蕾變軟腐敗。病蕾枯萎後垂掛於病組織之上或附近。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病部可大量產生灰色黴層。

防治方法:秋季不宜用枯枝落葉護根,以免莖幹基部過分潮溼,利於病菌的生存。溫室栽培時,應注意通風透光,避免溼度過高;防止噴淋式澆水,不偏施氮肥,不過度密植。去除受侵染的病花,對病芽,應連同芽下數釐米的莖部一起剪掉並銷燬。

3、霜黴病

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症狀:在葉、新稍、花上發生,初期葉上出現不規則淡綠斑紋,後擴大並呈黃褐色和暗紫色,最後為灰褐色,邊緣色較深,漸次擴大蔓延到健康組織,無明顯界限,潮溼空氣,病葉背面可見稀疏的灰白色霜黴層,葉片容易脫落,腋芽和花梗部位發生變形,出現病斑,嚴重時新稍基部出現裂口,沿切口向下枯死了,有的病斑為紫紅色、中芯為灰白色,新稍和花感染時,病斑與病葉相似,病斑略凹陷,嚴重時葉萎蔫脫落,新稍腐敗枯死。

防治方法:降低夜間溼度是防治關鍵,藥物防治交替使用多氧黴素、甲霜靈和三乙膦酸鋁煙霧劑防治,每2-7天一次,或使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4、黑斑病

月季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症狀:病原為薔薇盤二孢菌。該病原真菌主要侵染月季葉片,也能侵害葉柄、嫩梢等部位。發病初期,葉正面先出現褐色小點,逐漸擴展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為4至12毫米,黑紫色,病斑邊緣呈放射狀,有黃色暈圈。後期,病斑中央組織變為灰白色,其上著生許多黑色小點,在放大鏡下可見黑色皰狀的小粒體,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病斑之間相互連接使葉片變黃、脫落(有些月季品種病葉不脫落)。幼枝和花梗上產生黑色條狀斑點,微下凹。嚴重時,植株中、下部葉片全部脫落,僅留頂部幾片葉。

防治方法:秋末徹底清除枯枝落葉,並結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條並銷燬。休眠期噴灑2000倍五氯酚鈉水溶液或1%等量式波爾多液殺死病殘體上的越冬菌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