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夫

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伕

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伕

網絡圖片

老上海挑夫是挑夫,腳伕是腳伕,雖然都扛著扁擔和繩系靠賣苦力吃飯,但分工明確。挑夫一般跑長途,腳伕主要接短途,挑夫重活髒活什麼都幹,腳伕通常在車站、碼頭為旅客拎行李。生意清淡時,這幫人經常會“串崗亂崗”,因此,江南人將他們統稱為“挑腳”。

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伕

網絡圖片

汪曾祺先生小說《大淖記事》主人公蓮子的父親黃海蛟就是挑夫,且為好手,專能上高跳。高達三四丈的糧行“窩積”、煤堆,從河邊船艙到岸上倉庫,彎彎曲曲支著三四十米長的“過山跳”,非常陡,一百五六十斤的擔子挑在肩上,一口氣竄上去,中途最多換換肩,不能有片刻停留,這就是所謂的高跳。每挑一擔拿一根約一尺長的竹籌,傍晚憑竹籌領工錢。由於風裡來雨裡去,一個個挑夫小腿肚和肩上的肌肉像鐵一樣硬,夏天,褲腰以上黑紅黑紅泛古銅色。苦一天也不過塊把錢,四分之三養家餬口,留下一份自己抽菸喝酒。

談到挑腳,不能不提及小鎮上婦孺皆知的兩位“知名人物”:二姨娘、三才子,他們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

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伕

網絡圖片

二姨娘為兩性人,據說原來是富家子弟,生下如此“孽障”,自然視為家門不幸,從小被家人扔掉,靠東家一頓西家一口漸漸長大成人。說話奶聲奶氣是二姨娘的天性和特徵,身穿“百衲衣”,腳蹬“前露生薑、後露鴨蛋”的舊布鞋,破破爛爛、邋里邋遢,整天扛著扁擔和繩系在車站、碼頭遊蕩。小孩子不懂事拿他(她)不當人,放學路上一見面就喊“二姨娘!二姨娘!”更有甚者,朝他扔瓦礫、吐唾沫,他不敢還手,只好用胳膊、扁擔擋,嘴裡不住地嘟囔著:“小炮子哉,有人養沒得人管!”從上河碼頭到下河碼頭不足一里路,一擔行李挑過去,視重量給錢,一般五分到一毛。幹挑腳這行當也有行規,心術要正,手腳要乾淨。也許是困難時期餓得沒法,二姨娘犯過一次大忌,偷吃旅客的餅乾,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

跑長途的挑夫和接短途的腳伕

網絡圖片

三才子身體壯碩、為人憨厚,倒是個能吃苦的主。除了給旅客挑行李,還幫人家打打雜,哪家有喪事必然想到他,給亡人穿“壽衣”、擱“停屍床”、出殯設“路祭”、撒紙錢,他駕輕就熟。只要管他三頓飽飯,工錢好商量,最後喪主不過意,總要送他一些舊衣裳。小鎮瀕臨大運河,每年都會出幾個“淹死鬼”,其中有游泳淹死的,也有投河自殺的,等到屍體浮出水面,人們驚恐之餘想到了三才子,請他將死屍撈上來。即使是無主屍體,也得換一身乾淨衣服,等待派出所調查處理。三才子膽大,這些活不在話下,做得也乾淨利落。公益性的事,他不計較得失,當然居委會、派出所幹部心裡有數,到了年底總會賙濟他一些錢財。平時閒得沒事,他也會到飯店裡幫人家收收盤子、洗洗碗,工錢不要,客人留下的剩菜歸他。輪船站候船室就是他的“家”,晚上他坐在候船室門前的臺階上,就著從飯店裡用荷葉包回來的剩菜喝酒。他酒量不大,每喝必醉,醉了以後就脫光上衣,面對寂靜的小鎮扯起那破鑼嗓子狂吼:“人民公社就是好,生產麼掀高潮噢!”連吼十遍八遍,緊接著不搭對地喊一聲:“空空如也!”鎮上人聽到歌聲(也算歌聲?),就在家裡抱怨:“三才子燒尿喝多了,又發神經啦!”幾十年來,三才子唱來唱去就這麼一句詞,鎮上人耐著性子聽了幾十年,也成了小鎮上的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