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猪价猛涨破7元,但豆粕也上涨400元

多家“养猪大户”营收下跌 行业低迷波及饲料业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在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背景下,生猪养殖业的阴影仍在持续。根据温氏股份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7.52%—53.04%。养猪大户天邦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营收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一周要闻:猪价猛涨破7元,但豆粕也上涨400元/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冰川认为,这一轮猪价下跌最大的问题是养殖业或者说生猪养殖业在规模化的过程中处于大跃进状态。政府鼓励、资本进入、环保政策调整等因素叠加,使得这一轮猪肉价格是结构性下降,已经影响到了猪肉的价格中轴。

事实上,养殖业低迷已经传导至其上游的饲料生产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大北农近日发布公告称,因2018年二季度猪价大幅下跌,下游养殖业陷入深度亏损状态,影响公司前端料销量下降约10%,叠加玉米、豆粕等原料涨价等因素,公司饲料收入增长幅度及毛利水平均低于预期。

02

全国猪价继续拉升,多地向7元大关逼近!

据新牧网监测的生猪报价信息统计,截止2018年08月02日新牧猪价指数111.18,较昨日升高1.85个点。今日全国生猪均价为6.77元/斤,较昨日上调0.11元/斤。

近日各地猪源紧缺,多省产区价格小涨0.1元/斤。特别是东北、华北地区猪源紧张,局部地区单日上涨幅度最高达0.4元/斤!华南地区多地猪价已破7元/斤。

新牧网猪价指数分析部认为,月初规模场出栏偏少,出栏体重偏低,屠企短期内采购困难局面难改,评估短期内猪价仍有上升空间。持续性的供给不足,加之高温天气下猪只料量低和生猪调运存在的问题,区域猪价自主性较强,而供给方在规模养殖场的主导下,预估生猪出栏总量还有缩减,生猪价格将迎来一个高峰期。

03

停了美国猪肉,上半年肉类进口却超200万吨!

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6月,我国进口猪肉量为9.5万吨,同比增加9.4%;环比减少14.5%。由于我国进口货物存在3-6个月“提前”量,当下政府公布的近月贸易数据很难代表未来真实的走势。我们看到自今年4月,中方为反制对美国商品(农产品)加征关税之后,市场认为美国猪肉品进口量的减少会影响总量。

不过,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6月我国猪肉产品进口量不降反增(贸易战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比增幅达到9.4%;1-6月肉类总进口量超过20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3.8%。照此估算,今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将超过400万吨,重回历史高峰阶段,但其实最终应该是很难实现的,即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

04

豆粕价格同比上涨400元/吨,饲料涨价再临?

近期豆粕价格的持续上涨。7月31日,豆粕报价3110-3160元/吨,局地最高上涨50-70元/吨。目前豆粕价格比6月底涨2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00-400元/吨,而且继续保持上涨状态。另外,当前形势下玉米价格也有涨价趋势。行业人士分析,若延续当前形势,原料将带动饲料价格上涨!

据悉,玉米种植面积在今年进一步缩减,据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我国的玉米产量为20953万吨,进口量增加100万吨,预计今年库存结余为-2007万吨。也就是说今年我国的玉米产能将无法满足国内对于玉米的需求,同时进口量也在不断加大。

在今年七月正式对美加征关税之后,这将直接导致我国从美进口玉米价位的攀升,价位优势将会消失殆尽。进口玉米以及玉米替代物将会大幅度削减,这也是对于国内玉米价位的一大刺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