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宋惠民,曾任中國美協常務理事,遼寧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中國壁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現兼任魯迅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榮譽終身教授,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油畫學會藝術委員會委員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今年是魯藝成立八十週年(1938-2018)。魯藝的歷史是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和建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1938年4月,在毛澤東親自倡導下,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1940年,毛澤東再次題寫校名,魯迅藝術學院。1946年以前的魯藝在延安,1946年以後的魯藝在東北,在瀋陽。魯藝精神薪火相傳八十年,湧現出許許多多著名畫家,張望、王盛烈、王緒陽、許勇、宋惠民等等。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宋惠民是魯藝精神傳承人的傑出代表之一,在他的油畫創作中,油畫創作不再是簡單的繪畫活動,應該是一種踐行主體人格理想的行為方式,或者直接說,是主體生命審美化的現實存在方式。縱觀宋惠民油畫全部作品,可以得到一個鮮明的印象,他是一個真正把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繪畫密切融合在一起的畫家,因而也是一個真正將個人的生命意識與人格理想印存在油畫中的畫家。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在宋惠民的油畫創作中,油畫創作不再是簡單的繪畫活動,應該是一種踐行主體人格理想的行為方式,或者直接說,是主體生命審美化的現實存在方式。縱觀宋惠民油畫全部作品,可以得到一個鮮明的印象,他是一個真正把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繪畫密切融合在一起的畫家,也是一個真正將個人的生命意識與人格理想印存在油畫中的畫家。

宋惠民的油畫創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思想內涵表現社會人生、生命宇宙來說,他試圖表現中國歷史轉型期,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譬如《曹雪芹》、《孟泰》、《聖山》、《馮其庸·流沙夢痕樓蘭》;另一個是他從藝術創造角度,試圖建立中國寫意風景油畫的一種模式,這既表現在對於油畫藝術本身的建構,也表現在對於意象審美建構的探詢,以期走出一條中國氣派油畫創作路子。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宋惠民是具有歷史使命感的,這是延安魯藝的一個優良傳統,宋惠民毫無疑問,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我們雖然不能單純地將宋惠民說成是以藝術創作為社會人生服務的畫家,也不能說他是中國這場歷史轉型變革的記錄者。但是,有一關可以肯定,那就是他是這場歷史變革的親歷者和努力用自己的畫筆去抒寫這場歷史變革。我們可以說,宋惠民的油畫創作,就是要以審美形式,以自己的藝術創作,去真實地表現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由此可見,從大的方面來說,宋惠民的油畫創作,這是屬於作用於社會人生,作用於歷史時代的。

《聖山》展現的是一座山峰,又是一座山脈,蒼茫而雄偉。這是仰視式的圖式,其間蘊含的是偉大母親,是一座聖山。油畫《聖山》是宋惠民十餘年來油畫創作達到的一個高峰。“《聖山》表達了畫家對一個歷經苦難而偉大的民族的關懷和同情。畫面上老婦人的感人形象,她那深沉的嘆息聲幾乎使人們能真切地聽到,藏胞對聖山發自內心的崇敬,及那一片神秘的聖潔的陽光,大片的暗褐色和深的紫色把燦爛的夕陽光輝襯托得分外奪目,這一切都以高度凝重的主旋律吟唱著畫家對生活在世界屋脊地區西藏人民和那片高原土地的熱愛。”(許榮初語)而在油畫《曹雪芹》中,宋惠民用畫筆畫出了寫實風格和理想主義精神與民族文化氣質。畫面上,金葉的流瀉而使人感到燦爛的聲響,曹雪芹眉宇間凝聚著思考,這幅畫在形式的探討上,頗有民族風格與氣魄。色彩上,使用金黃濃厚而強烈的色塊對比,突出地體現出中國民族用色的特點。構圖上,使用了“以一當十”、“四兩撥千斤”的均衡構圖法,避免了畫面呆板和平靜,造成稀有的動勢,又採用了古典主義的“頂天立地”傳統落幅的方法,讓曹雪芹佔據了畫面的絕對面積,使有限的空間發揮了應有的深遠作用,使得畫面穩中有動,獲得了穩定感。嚴謹而精確的造型,堅定、準確而有力的筆觸,配以揮灑自如的筆鋒,斬釘截鐵、鏗鏘有聲,把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意境刻畫的惟妙惟肖。宋惠民力求抓住曹雪芹心中內在靈魂,通過曹雪芹的人生把握人格的含義。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宋惠民創作的油畫《孟泰》是從他心底自然流淌出來的作品。宋惠民作為知識分子,既能感受到孟泰的厚道和誠摯,也能感受到孟泰的善良和淳樸。因此,宋惠民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熔鑄了基於自身深刻體驗的生活圖景,這必然成為他創作的題材。《孟泰》是偉大心靈的回聲,是帶著情感體溫的,我們能從形象和色彩之間感受到創作者汩汩湧動的情感和來自心底的崇敬。托爾斯泰在《藝術論》裡指出:“藝術家越是從心靈深處吸取感情,感情越是真摯,那麼它就越是獨特。這種真摯使藝術家能為他所要傳達的那種感情找到清晰的表達。”以質樸的畫筆、真摯的感情描繪《孟泰》,這是宋惠民的價值追求。宋惠民具有對當代工人生存環境深切關注的熱情,有甘於寂寞的寧靜心態,所以他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創作油畫《孟泰》。正是不求名不求利的平常心,反映現實的責任感和直麵人生的精神,使他畫出了精品力作。《孟泰》這幅作品問世以後,迎來了眾多的關注和讚譽。《孟泰》繼承了我國現實主義繪畫的優良傳統,包蘊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正視人生的勇氣。應該說,《孟泰》既反映出宋惠民具有強烈的現實責任感,也標誌著宋惠民的藝術思想的完善。宋惠民的執著追求、淡泊名利,重塑靈魂和關注英模的創作立場,都源於“愛”,對勞動者的讚譽,對人類的愛,使他融人“大我”,形成其“大氣”的人格和出世與人世的情懷。由此可見,作為知識分子的宋惠民並沒有阻斷畫家與英模孟泰的情感聯結,而是以潛在的精神血脈影響著他的情感判斷和價值取向。對英模的深情和對人民的愛,這也許是當下藝術創作最為缺乏和最值得珍惜的精神取向,這是一切為金錢和為名利而畫畫的畫家所不具備的,這也是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根植的底蘊。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馮其庸·流沙夢痕·樓蘭》畫的是中國大學者馮其庸,畫的是馮其庸考察敦煌瞬間。畫面沉雄大氣,蒼涼豪邁的邊塞,用紅黃黑色彩對比,把馮其庸的陽剛、雄健、沉鬱的文化人格都表現出來了。畫面筆觸大開大闔,急速有力,頗具司空圖所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的豪放風格之神韻。畫出了馮其庸一種博大精神的不屈與張揚,而這恰恰是馮其庸不斷歷練所追求的境界。

宋惠民在油畫創作上始終具有一種精神,一個時代的藝術精神,一個民族的藝術精神,一個畫家和他創作作品的藝術精神。這種藝術精神,源於宋惠民的主體精神的審美構建,時而融入他所創作的繪畫之中。因此,宋惠民的藝術精神和人格境界建構,也是一種藝術構建的過程。但是藝術精神和人格境界又不是孤立的,這是與他的審美理想、文化精神、文化人格以及審美體驗、審美創造等諸多方面聯結在一起的。所以說,宋惠民的藝術膽略與才識、勇氣與氣質、審美境界與美學追求,都是構成他的藝術和人格境界的重要因素。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簽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張建新梅花藝術研究》《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等。

魯藝傳承人血脈中的魯藝精神:宋惠民


東道網絡——東道文化藝術:有態度的文化推廣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