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聖人孔子從四個方面、用八個字道出了為君子之道,這就是他有名的

“四不做”!

《論語·子罕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這也是讀書人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毋意:不憑空揣測

意者,臆也。臆測,以己度人之意。

完全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做事,看不到客觀存在的規律和條件,會一葉障目,最後的結果會對自己不利。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魯迅曾說,“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這空言便是主觀臆斷。所以我們平時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事。

世人常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正反面的意見都要聽,不要先入為主,主觀就容易犯錯。

毋必:不做絕對化判斷

凡事沒有絕對,世界萬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所以我們看事情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去分析理解,才不至偏了方向。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隋煬帝,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在他統治時期給周遭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他昏庸無道、驕奢淫逸。至今被後世唾滅。

可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卻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意指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的發展,給後世帶來了方便。隋煬帝在被唾棄的同時,後世依舊否認不了他的功績,給後人帶來的利益。

所謂“福禍相依”,換個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毋固:不固執己見

由於人的慣性思維,常常會跳不出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固化了自己的思維與行為。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孔子提出“毋固”,就是想告訴眾人要懂得變通,要主動跳出舒適但腐朽的溫床去不斷探索、思考與學習,因為“學則不固”,見多識廣後,自然得以避免頑固執著,思維眼界也自然不同於他人。

毋我:不以自我為中心

《荀子》中有一句話是“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意思是:凡是同別人爭鬥的人,一定是認為自己有理,而別人是無理的。

平時的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這個時候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以自我為中心,懂得推己及人。懂得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幫忙別人,就是幫忙自己。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為人處事遵守這幾點,客觀、全面、變化地看待事情、處理事情,自然會活得越來越自在、樂觀、順利。

人不能沒有自我的抉擇,人也須對自我負責;但不表示我們應該“執著”自我的一切。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才是善待自我的最佳辦法,這才是自我超越,即是自我實現。

孔子有“四不做”的戒律,父母教孩子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