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歷史上能產生大一統強大的中央政權,歐州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無法泯滅的希望


你看過英雄嗎?

梁朝偉最後為什麼放棄刺殺秦始皇?

因為他明白了,為了天下蒼生,不能刺殺秦始皇。

在中國維持大一統的政治局面是最佳的。

我們再來看圖

文明依賴於農業,農業依賴於河流。

在中國最早的農業部落都是依黃河兩岸,農業的出現對人類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因為農業的出現,人們的食物開始富足,食物富足,人口就會開始膨脹,人口膨脹,就會形成相應的社會結構。

隨著人口的增多,他們處於對土地的需要,他們的勢力範圍就會向外擴展。

由於他們都是源於黃河,他們的勢力範圍就會沿著黃河擴展。

最開始的時候是黃帝與炎帝的碰撞,黃帝打敗炎帝,炎帝歸附黃帝,隨著華夏部落的擴展,他們又與黃河中下游的蚩尤部落碰撞,華夏打敗蚩尤,控制了農業賴以發展的黃金地段,黃河流域。

同是農業部落的黃帝,為什麼能夠打敗炎帝與蚩尤,蚩尤當時已經擁有青銅冶煉技術了。

文化的力量。

黃帝相對於炎帝與蚩尤,文明程度要高的多,在數學,軍事,音樂,衣服,醫學,鑄造,等等領域取得巨大的發展,最重要的他形成了文字。

黃帝對於各部落的征服,不僅是實力的征服,更是一種文化上的征服,從那以後中華大地都以炎黃子孫為榮,佔據黃河流域有著高度文化的農業文明,華夏部落,基本上已經取得了對中華大地的控制權,他的力量相對於當時的遊牧,畜牧,漁業 採集的這些部落,實力上是碾壓式的。

在華夏部落控制黃河流域以後,這種大一統的局面已經形成,那時叫部落聯盟首領,負責教化人民,協調各部落的關係。

到了夏朝的時候,這種領導的地位得以強化,成老大為大王,從部落聯盟的推舉制,變成了世襲制,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是大一統了。

商 在商的時候除了農業發達之外,手工業特別是青銅製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商業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很多坐著牛車與船隻長途跋涉從事貿易的商人,這對於民族融合與同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了周朝的時候,宗法制與分封制的形成,更加強化了華夏文化的認同感,雖然廣袤的土地被分成一個個諸侯國,但是這些諸侯國都必須認周天子為老大,聽他的話,對他負責,履行義務。我們聊起春秋戰國的時候,常聊起他們之間的相互征戰,好像是周王室衰微了,各諸侯國才打的不可開交,其實在周強盛的時候,各個諸侯也是相互打的不可開交,周王回去協調他們之間的矛盾,他們雖然叫國,但是他們都是周天子的臣屬。周天子雖然沒有在實際上控制他們的政治經濟軍事,但是由於宗法制的實施,他們在法理與文化認同上,是大一統,這跟歐洲的羅馬教皇統一歐洲不一樣,羅馬教皇是在實際上可以掌控歐洲,但是在法理與認同上,他不是老大。

夏商周之所以沒有實行大一統的行政制度,不是實力上的問題,而是生產力上的問題,在鐵製農具沒有發明之前,在高速公路沒有建成之前,郡縣制未必有分封制統治的有效。

秦始皇之不過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高速公路的建成,具備了實施郡縣制的條件,才建成了大一統。

為什麼在中國能夠建成大一統的局面呢?

我們再來看這個圖,華夏興起的這個地方,北面由於氣候的問題,基本無法形成文明,東南,是大洋,相對於航海技術落後的古代,這裡基本可以認定為天邊,向西式茫茫無邊的高原戈壁,這裡在農業交通落後的古代基本可以視為禁止通行之地,古代的華夏是處在一個封閉開闊的大平原上,由於華夏憑藉期早期的技術積累,已經在最好的地方形成了絕對優勢,在華夏族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封閉的地理環境的原因,不可能有外族對他形成威脅,對於周邊的民族,基本是打壓同化,又由於中華腹地地勢的平坦開闊,不可能容忍割據勢力的存在,所以中華民族的發展必定是改朝換代,本族的一方勢力推翻統治勢力,把利益重新分配,形成大一統的局面,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唐對吐蕃的同化戰爭,隋唐幾代英主對高句麗的滅國之戰,都是這種思想的延續,臥榻之側,思容他人酣睡,是華夏族形成過程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屬性。

中國在古代為什麼會形成強大的中央集權的政府,是中華文明誕生的地理環境決定的,封閉的周邊,通透的腹地,農業文明的自發蔓延性,與排他性,所共同決定的,必定要有一個大一統的上層建築來管束與協調各種關係,否則的話,不可收拾。這就是電影《英雄》所要表達的內容

為了說明歐洲的情況我們再來上一份地圖

這是歐洲的地勢圖

與中華地勢圖相比,他是恰恰相反的

他的特點就是歐洲的邊緣非常的開闊,他北面連接西西伯利亞大平原,一馬平川,中國的北面是蒙古高原,非常不利於遊牧民族的強大,西西伯利亞大平原是非常生產強大遊牧民族的。他的西面是犬牙交錯的半島與島嶼,他的南面是平靜的大湖面地中海,而且還有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連接著盛產人種的非洲,西面是生產古代文明的中亞與印度。

一部古代歐洲史,就是一部外來種族的入侵史,一部古代歐洲史就是一部人類種族的清洗史。

我們再看看歐洲陸地上是什麼特點,歐洲的河流不像我們中華的河流是一條大河橫穿腹地,由於搶奪河流的需要,直接造成一個強大統一的民族,歐洲的內陸多山,從這些撒、山扇形的引發出很多條河流,以這些河流為中心可以形成一個個封閉的獨立發展的部落與文化,在南歐,由於地形的阻隔可以形成一個個小文明,像希臘文明,愛琴文明,由於地形阻隔,這些文明基本屬於城邦文明,規模相對較小,廣闊的北歐東歐平原,由於野蠻人的強大,也沒有形成實力較強的文明,歐洲古代文明的特點就是民主制的城邦小文明,與人種清洗史。

在極其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國已經形成強悍的華夏族的時候,歐洲是呢安特路人(30萬年前)清洗掉海德堡人(60萬年前統治歐洲),7萬年前現代智人清洗掉尼安特魯人,3萬年前克羅馬農人(晚期智人)清洗掉智人,一萬多年前從中亞來的中亞人又幾乎滅絕克羅馬農人。

4000年前,凱爾特人從中亞啟程,橫掃歐洲,幾乎統治了歐洲。

3500年前埃及文明與土耳其文明的分支,菲尼特人控制了意大利與西班牙

3000年前起源於克里特島上,衍生出希臘文明

2800年前在意大利北部出現羅馬文明,後來羅馬文明陸續的滅掉希臘文明,與腓尼基,統一了意大利半島,然後向北滅掉凱爾特人的各個部落,擊敗法國高盧人,英國的日耳曼人,建立了一個大帝國,但是可惜的是羅馬帝國只延續了600年,並沒有整合他統治區域的文化,隨著羅馬的滅亡,歐洲又陷入了分裂。

然後重點來了,羅馬是被誰滅的呢?

野蠻人,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文明層次較低,他分屬於很多的部落,隨著日耳曼人的興起,日耳曼人在歐洲建立起了很多個國家,比如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建立的英國,高盧人諾曼人建立的法國,西哥特人與凱爾特人建立的西班牙。。。。此外還有歷次入侵所殘留的各個種族與民族的人阿拉伯人,猶太人,匈奴人,吉普賽人,由於地形的阻隔,即使開始同宗同文的一個民族也開始分化成兩個民族,比如德意志與英格蘭,他們最初的時候是同宗同文。後來由於地形的生活習性的改變最終演化成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

歐洲最有希望成為一個統一民族的時候是羅馬帝國,可惜羅馬帝國只存在了幾百年,羅馬帝國衰落,基督教一統歐洲,由於基督教教皇在法理上與認同上不擁有歐洲,基督教的教皇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就開啟了分而治之的統治手腕,就是維持歐洲大體的勢力均衡,不允許有強勢的政權出現,如果出現他就聯合其他國家去圍剿他,從此開始了歐洲的勢力均衡原則,好了,從此以後歐洲的統一再也無望了。

有人把歐洲的勢力均衡傳統歸結為英國,這是不準確的,確切的應該歸結為基督教。然後隨著基督教從權利中退出之後,歐洲的各國繼承了這一原則。

有人把拿破崙視為歐洲統一的一次機會,我認為很渺茫,因為在拿破崙出生的幾百年,歐洲就已經形成了奠定今天局面的民族國家,拿破崙名義上是敗於俄國,敗於反法同盟,其實拿破崙是敗給了歐洲的民族主義。

歐洲由於地勢與地緣的原因,首先無法形成統一強大的民族,以地形與河流自然分割所形成的一個個獨立的民族缺乏彼此的認同感,他們不僅不同宗同文,甚至在人種上都不同,差異性過大,所以歐洲無法形成強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再則由於歐洲的民族的興起大多是國模較小的城邦規模的文明,在文明的源頭一般實行的是民主共和的制度,這恰恰又不是產生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土壤,所以歐洲即使有強人出現,即使查理曼,拿破崙,也都是曇花一現,不能形成強大統一的中央政府。


百悅軒


這一點,要從很遠很遠之前說起。有明確的史料記載,在夏朝時期,周邊幾乎沒有什麼強勢文明,這是什麼意思呢?夏朝時期,中國就跟一朵自由生長的花一樣,想要往哪去就往哪去。

到了商朝,咱們聰明勇敢的祖先創造出了甲骨文,這種通用文字為後世天下一統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此後時間一路流逝,經歷了春秋戰國,最後一個大人物出現了,他就是秦始皇。從歷史上來看,秦朝第一次奠定了中國的基本版圖。

然後,秦始皇把華夏這個概念硬生生的傳播到了天下,沒錯,就是硬生生。因為當時的中國人剛剛迎來了統一,人心並不齊,大家都還在想自己的國家。

不過,華夏這個概念很快就傳播了開來,自此,我國天朝上邦的形象正式確定。此後無論哪個族群統治了,他們都只能乖乖的融入漢文明,沒有例外。

跟中國相比,歐洲的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古希臘並不是沒有出現強勢文化,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在當時都很強,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滅亡了。

這代表了歐洲的文化傳承從一開始便流失了,最關鍵的是,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字完全不一樣,就跟現在的漢字和英文的區別差不多。

並且歐洲的宗教情況很複雜,這點中國便簡單的多了,漢族想來崇尚的就是無為而治,不搞上帝哪一套,最多讓你崇拜一下皇帝。

南北朝時期的皇帝更是對宗教十分痛恨,屢次下狠手在全國範圍內“滅佛”,所以說,宗教在中國是永遠行不通的。

但在歐洲,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使得宗教凌駕於王權至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就算要開戰,都要先取得宗教的同意,否則你就是叛逆、要被群起而攻之。

綜上所述,是歷史決定了中國必須統一,也是歷史決定了歐洲必然分裂。

另外,我們還要感謝一個皇帝,秦始皇。

歡迎關注作者,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歷史小知識~


歷史那些曲折的事兒


這是由於統一的文化和民族認同而決定的!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更是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度量衡。相同的語言文化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民族的凝聚力,終於在秦漢時期形成了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

影響中國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講究“忠君愛國”,更是強調正統王朝!無論是南北朝十六國時期,還是五代十國時期,在當時的人心中都是有正統王朝與地方割據政權的區分。

南北朝初期西晉士族南遷的東晉代表的是正統王朝。而後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使鮮卑族人接受了漢族的儒家文化與習俗,迅速漢化與南朝的宋齊梁陳並列為正統,史稱南北朝!

而五代十國中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直佔據中原地帶,為國人視為正統王朝。而凡是分裂的割據時代,百姓們心中都是希望正統王朝早日一統華夏結束戰亂紛爭的。民心所向自然更容易形成大一統王朝!

而中國老百姓信仰的道家文化以及後來演變的道教,更是推崇炎黃為中國人始祖。統一的祖先認同,更使國人的統一思想根深蒂固,任何外力都不能動搖!

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歷史上的鮮卑、契丹、女真以及近代的滿族人都是以武力征服漢人,然而漢人卻以文化同化了鮮卑、契丹、女真及滿族人,讓他們與漢人融為一體!古代的鮮卑、契丹、女真消失了,若非現在的民族政策,誰還能分清滿族人和漢族人,唯一的區別就是身份證上的民族標註!

而沒有文化的民族即使武力再強大也終將被同化!如蒙古統帥旭烈兀佔領了阿拉伯半島及波斯卻迅速被同化皈依了伊斯蘭教,而忽必烈雖佔領了中國全境卻皈依了佛教。凡是蒙古人佔領的地方不是蒙古人同化當地人,而全是蒙古人被當地人同化,就是因為蒙古人沒有強大的文化!

而歐洲古代以遊牧民族為主,沒有統一的文化與民族認同!即使出現強有力的君主也只能統一一時,如拿破崙。沒有統一的文化和民族認同,即使歐洲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也難產生統一的共識!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總能形成大一統王朝是由統一的文化與民族認同而形成的,而歐洲沒有出現大一統王朝是因為沒有共同的文化和民族認同!


隨心所欲127929471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似乎中國歷史上這些王朝,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到秦漢,到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一直是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但是中國的這種分分合合,分的時間如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之外,中國很少進入政權完全分類的狀態。這個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中原文明,一直都是黃河兩岸的廣袤的平原為主,而且都是相同的民族,從炎黃開始,到中央政權的建立,往往會想要對中原進行統一,一旦統一中原,基本上就佔據了絕對優勢,能夠更好的統一一些南北分裂的小政權,這些小政權一般都掀不起大風大浪跳出來,也會很容易被更強大的政權給鎮壓和吞噬,即使偶爾。而歐洲的地理環境,很少有像中國的中原地區一樣廣袤的統一的文化和民族。


其次,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國,書同文,車同軌,並且結束了分封制,改成了中央集權的帝制,設置郡縣和官僚制度,秦始皇之後的漢代沿襲了這一傳統,並進行了完善,秦漢之後,幾乎所有朝代都是按照這個路線來走。可以說中原集權被不斷加強,地方權力,尤其是軍權不斷被削弱,要形成地方割據越來越難。即使有些軍閥最終掌控了國家政權,例如李淵、趙匡胤,他們想得也仍然是沿襲這一套模式,而不是分裂。

再次,中國的帝王思想,基本都是大一統的思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一個大國不可能有二皇,一國之中與地方只有管轄和被管轄的關係。他們不會容忍像歐洲一樣小國並立,成為獨立政權,分裂自立。他想到的都是成為唯一的那個君王,都是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並莫非王臣。


當然,歐洲長期分裂,沒能建立起強大的大一統的中央政權,這也不是完全正確,歐洲也建立過,但是能他們沒有出現一個秦始皇,在大一統的文明和政治制度,土地制度上用足功夫,也沒有出現世世代代的大一統思想和制度的傳承者,歐洲所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所以,其結果也必然不同。


盛唐豪歌李藝泓


先駁斥幾個看似合理的謬論。

謬論1:中國之所以很早就實現大一統,是因為黃河長期氾濫,為了興修水利,抵禦水患,各部族不得不聯合起來,為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反例:恆河全長2700公里,從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孟加拉灣,這條大河像黃河一樣,流經的區域主要是平原,泥沙沉積,決口頻繁,至今還有席捲北印度和孟加拉的洪災。但是在恆河長期氾濫的區域,並沒有形成大一統的政權。

謬論2北方遊牧民族不斷侵擾我中華農耕民族,為了抵禦入侵,各個分散的農耕區域不得不聯合起來,又為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反例:印度幾千年來一直遭受外族入侵,希臘人、波斯人、匈奴人、蒙古人、英國人,平均每隔幾百年就要佔領整個或者大半個印度平原,印度平原上分散那幾十個農耕小國為什麼沒有走向統一呢?

謬論3中國文字是歷史悠久、存續至今的方塊字,文字的統一推動了政權的統一。

反例

:歐洲拉丁文歷史也很悠久,從古羅馬時代到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的上流階級都在使用拉丁文,但這些國家為什麼沒有合併一個“拉丁國”呢?

謬論4:中國地勢平坦,有利於統一。

反例:跟歐洲大陸相比,中國內陸其實更崎嶇,大山大河將神州大地分割成很難逾越的地理區塊,南方山區更是適合政權割據。可是,擁有三分之二平原的歐洲大陸沒能統一,地理上適合割據的中國大陸卻在歷史上長期處於統一狀態。

謬論5:中國人民老早就意識到了統一的好處,不願意分裂。

反例:國土面積的大小,只與統治者利益掛鉤,跟人民福利沒有任何關係。國土大,不見得不被侵略,例如國土面積全球第一的前蘇聯就被德國侵略過;國土小,不見得不富裕,例如疆域比不上中國一個省的新加坡、芬蘭、冰島、瑞士、瑞典、盧森堡、以色列……社會安定程度和人民富裕程度都遠遠超過國土面積更大的中國、俄國、蒙古……

既然以上觀點都有待商榷,那中國歷史上到底為什麼能產生大一統政權呢?

我的解釋是,純屬偶然。


開周說宋


眾所周知:文字本身是記錄和傳播的作用,需要在更大範圍內使用。殷商的《甲骨文》主要是“祭祀和占卜”,掌握甲骨文的是祭司;周人重禮,他們以青銅器作為地位的象徵,用金文銘刻在青銅器上。中國上古時期文字載體是竹簡,現在發現的最早竹簡是戰國時期。從竹簡就能看出,當時人的意識只停留在周朝分封制的這塊土地上。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也統一了文字,這些文字就是李斯發官方公文的小篆。楚漢相爭,劉邦建立了漢朝。漢高祖劉邦並不喜歡儒學,直到漢武帝劉徹時,由丞相衛綰、田鼢、竇嬰推薦下,大儒董仲舒將道家、法家、陰陽五學一些思想揉合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形成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自己創建出來的儒學。董仲舒向漢武帝兜售“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漢武帝接受了儒學,並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術”,就是騙術。

司馬遷在年少時,父親安排孔子的後代孔安國為司馬遷授課,司馬遷年輕時,經常去聽大儒董仲舒講課。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大量引用了孔安國的典籍。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梳理上古帝王們的血緣關係,讓七國的各庶民各地區毫無相干的人自己認同始祖都同出一源,這一源頭就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也就是炎黃子孫的後代。

與此同時,董仲舒的儒學在西漢武帝時開始紮根,在縣以下的地方開辦太學院,將儒學、漢字、漢文化、漢姓傳播到庶民當中去,並將周禮之中的一部分延伸為“三綱五常”。西漢、東漢共四百年,文字的大量推廣,使漢字真正的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字。隨著東漢蔡倫的造紙術發明,許多儒家的典籍(周易、尚書、春秋、山海經、九丘、等等)成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際典範。董仲舒推廣的儒學和司馬遷的《史記》,為漢民族得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二千年來,中華民族在潛移默化會將二人的思想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儘管漢朝滅亡以後,經歷了許多朝代,各個朝代的信仰不同,但是儒釋道一直縈繞著各個朝代從皇帝到命官,再到平民百姓。由於漢文化和儒學的強大,各個朝代的胡人都開始漢化,從鮮卑族105個鮮卑姓漢化,到遼金西夏再到元清都漢化了,這些漢化的原因是儒家、漢字、漢文化、漢姓的強大,使中國成為大一統的真正得原因。

公元前860年至前146年,馬其頓王國橫跨歐亞非,接下來亞歷山大也在公元前420年統一了歐亞非地區。但是,1054年基督教開始分裂,分成了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由於他們是一神論者,非白皆黑,西方開始分裂到今天,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所以歐洲會出現那麼許多各持一詞的國家。


張律明


這個問題我見過很多次了,不過我都沒有回答。因為原因比較簡單就是歐洲人沒有大一統觀念。沒有這個觀念,所以也不會形成什麼大一統帝國。

有人從民族、文化、地理方面分析,都有一定的漏洞。你說民族複雜,但是歐洲主體民族主要是日耳曼人、拉丁人、斯拉夫人,至於遊牧民族和希臘人佔的不多,你說民族複雜,問題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也不是單單隻有漢人,上古發現的遺址經過基因檢測,有N系列也有O系列的。記載里民族除了我們俗稱的夏族外還有蠻夷戎狄,以及北方各類遊牧民族與諸胡。但是也不妨礙中國建成大一統帝國,所以民族問題並不是主要的。

你說文化方面吧,問題是歐洲地區大部分繼承的都是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以及大家都信仰基督,文化差異不是太大,語言也是使用大同小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語言差距比粵語跟普通話的差距還大。)就算你說希臘、拉丁、斯拉夫、日耳曼屬於不同語系,但是滿語漢語藏語也屬於不同語系並不妨礙元清建成。況且古代胡漢語言也有很大差異。

你說地理,但是翻開地圖,中國地形地勢、氣候多樣性以及自然帶的豐富程度都大於歐洲,這更不好解釋。比如說地形歐洲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區,雖然有山地間斷,但是相比中國這種階梯分佈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中國則四處崇山峻嶺,山脈頗多。歐洲地區主要氣候就是溫帶大陸性與海洋性兩種,中國則是三種季風氣候、大陸性氣候與山地氣候勢均力敵分佈。有人說河流因素,因為要治河,但是歐洲主要的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流經多國也不見他們形成一個大國。因此地理因素也說不通。要知道歷史上希臘地區的地理環境最複雜了,但不妨礙他們被馬其頓、羅馬、奧斯曼等國相繼征服。而地理環境最簡單的英國目前為止卻依舊要劃分成四塊地方來維持統治。而同為島國(日本平原少山地極多,地理可謂複雜)的日本卻一直位於一個強大的幕府的統治之下。


中國地理環境比歐洲更加複雜



歐洲的氣候分佈不如中國多樣


植被的分佈歐洲遠不如中國豐富



綜上所述,最主要的就是歐洲沒有大一統觀念,採用封建制度為主,領主對於獲得每一塊地的統治權都需要有說得過去的法理依據,同時各地自治程度都很高,歷史上即使出現了羅馬、法蘭克等國,但是都給各地給予相當高程度的自治。因此沒有一個強大的集權的中央政府,他們很難形成大一統,加上各地勢力也是勢均力敵,很難有一個絕對性的強權國家對別國進行征服。

所以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大一統觀念,封建制度的採用奠定了基礎,各地自治度高難以進行統治,各種勢力勢均力敵難以出現一個霸權的政權進行征服(就算德意志、意大利和奧地利統一他們旗下也是邦國林立有一定的自治權,也有自己的議會和君主)


釃韏剳颮鞷䐌櫫鬇囈


歐洲沒能誕生大一統政權主要是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方面的原因。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中華文化從三皇五帝開始就講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賓,莫非王臣。”

可以說這種原始樸素的大一統思想一直貫穿著中華文明,從奴隸制的夏商周,到秦朝以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就算經歷幾百年的混亂,但一統天下一直是每個有為帝王的終極目標。

而且東亞大陸基本上都收到中華文明的影響,面對早早統一的強大的大陸政權,弱小的海外島嶼政權對大陸影響力極低。

更重要的是,中國曆朝歷代雖然有宗教影響,但皇權天授,皇帝就是天子。但極少出現歐洲宗教直接干涉皇位的情況。


而歐洲呢,從羅馬帝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統一歐洲後,歐洲總體都被宗教所覆蓋,出現皇權神授的局面。


歐洲在這種濃厚的宗教氛圍下,各國雖然有戰爭,但總體來說各國皇室都是聯姻的親戚關係,是一家人。

所以教皇一聲令下,歐洲各國就可以組織起龐大的十字軍聯合部隊,這放在亞洲,恐怕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會出現多國聯合部隊吧。

另一個原因就是歐洲大陸由於沒能形成統一政權,反而給了島嶼政權可乘之機。英國崛起後自然不願意看到有強大的大陸政權,所以每當歐洲大陸有統一趨勢的時候都會前來攪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歐洲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僅僅英國一個島國就分為蘇格蘭人、英格蘭人,威爾士人,愛爾蘭人等等,別說還有歐洲大陸的眾多民族。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主體民族也是歐洲無法統一的重要原因。

因此哪怕是拿破崙、希特勒這種強人出現,也就是活著的時候在歐洲統一的目標上前進了一大步,死了之後由於戰爭激發的矛盾反而又後退了三步。


以史為鑑認為可能再過幾十年,整個歐洲都斯坦化了,宗教、人種、思想等等都統一了,歐洲才會建立統一的政權吧。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人類所有問題歸根結底是個意識問題,不同的意識的方式產生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意識狀態與知識決定了每個種族,每個國家不同的存在狀態與方式,政治制度,經濟方式,及人與之間的關係狀態都是建立在意識狀態與水平之上的。

而意識的最高表達形式是宗教信仰與哲學。這兩個東西是任何一個文化的根,象偉大的猶太民族擁有始志不渝的上帝信仰,希臘民族則有最好的哲學,古希臘哲學家通過對宇宙的本源追問,最終發現了人與宇宙的本源是同一的,人與人在宇宙中是平等的,自由的,因此最早產生了人類的民主制度。而猶太人所崇拜的上帝的啟示在聖經中告訴我們,上帝在愛中平等的創造了每個人,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沒有特權的,上帝甚至告訴以色列人,你們不需要王,你們每個人只需要在上帝的愛中愛上帝愛自己的鄰舍,守住上帝給人的律法,人間只要有了愛,人人守律法,不需要君王來治理,自己就是自己的王。後來因以色列人的苦苦哀求,上帝才給他們立了一個王,叫掃羅。整個西方文化就是在這樣一個人是生而自由的,平等的,不需要君王來管理的高度自覺意識狀態中穿越歷史,儘管後來整個西方也曾產生過封建君主制度,但由於每個歷史階段都有思想家在不斷啟蒙,不斷推進民主,自由的觀念,每個人對自由的信念深深紮根,因此無論受到何種壓迫與強迫,獨裁政權總不能在西方土地上生根!

反觀中國文化,正好呈現一種相反的狀態。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真正純粹意義上的信仰與哲學,有的只是一些功利性的偶像崇拜與經驗性的思想總結。真正的信仰是追問宇宙的創造者與主宰者並一心一意崇拜這個主宰者,並把每個人的生命意義放在這個創造者面前去追問與驗證,並按主宰者的意志活出最高的生命狀態來,哲學與宗教的追求其實是同一的,只不過走的路徑不一樣罷了。按照這個標準去觀察中國文化,很顯然中國自古以來既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哲學,有的只是一些象老子,孔之之類的關於宇宙與社會的一些經驗直覺方面的思考,從來沒有去追問過信仰及人的自由及人與人平等之類的問題,有的只是孔子所反覆論證推行的所謂周禮,周禮就是一套嚴密的等級制度,儒家對於等級合理性的論證下了大功夫,從天理包含了人理,高度強調人對天,人對天子皇帝的服從,把天子的權力抬高到由天而出,皇帝是天之子的神秘高度,以產生威脅力。這樣一個從來沒有任何人追問過個人的自由,沒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的文化,這種國度中的人都是極度矇昧的,加上歷代的集權統治對個人思想的禁錮,中國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連思考的慾望都在快速衰落,已至中國人沒有了自由的要求,只有求生的慾望,活著就算幸福!在這種狀態下,獨裁家天下的長久統治就順理成章了!其他的話也不必多說了!


蕭也2018


我曾經在悟空問答裡闡述我的意見,為什麼歐洲不能建立像中國這樣的大一統的國家,還獲得審核通過。我願意就這個問題,繼續詳細闡述我的意見。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國家,從古至今,中國曆經滄桑,始終不敗。如今,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國土面積比歐洲大陸小一點,歐洲大陸卻有幾十個國家。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能夠產生強大的中央集權呢?

1.中國自從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大一統觀念在中國人民心中就深入人心。

而且,秦朝採用的中央、地方政府劃分標準,劃分管理是科學有效的。秦朝採用中央、郡、縣制,以後歷朝歷代,雖有變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目前,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採用單一制,不是聯邦制,中國現在採用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鄉(鎮)、村(居委會)、組的國家架構。

2.中國方言眾多,但是,普通話在中國是國語。說好普通話,會寫漢字,走遍中國都不怕。

3.中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和諧共存。

中國目前實行的(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法),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是世界上比較好的民族政策。

而且,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歷經滄桑,始終不散團。中華各民族始終像石榴子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華民族面對強敵入侵,各民族兄弟姐妹拿起武器,肩並肩,懷著滿腔熱血上戰場。中華各民族兄弟姐妹,把中國看作是自己的家園,兄弟鬩於牆,而抵禦外辱。

4.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各民族如果獨立建國,很難生存。只有形成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建立大一統的國家,才能發展壯大。

反觀歐洲大陸,為什麼不能像中國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呢?

1.歐洲大陸歷史較短,各民族,各國水乳交融歷史較少,道不同不相為謀,各國誰也不服誰。

2.歐洲大陸語言、文字眾多,沒有形成漢字這樣的權威文字。各國人民各說各的話,各寫各的文章,誰也看不起誰。

3.歐洲大陸民族眾多,沒有像中國形成中華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