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1905~1978)—— 楚劇表演藝術家,工旦,湖北新洲人。沈雲陔自幼家貧,五六歲就勤習紡織,稍長在外作童工,後來在鄉間學藝,到武漢後,精心研究總結各劇種名家之長,數十年孜孜不倦,終於形成了沈派藝術。他的表演樸實大方,塑造的人物性格各異,形象鮮明,生活氣息濃厚,寓新巧於含蓄之中,深受人民歡迎。

代表劇目:《庵堂認母》、《寶蓮燈》、《殺狗驚妻》、《潑粥》、《夜夢冠帶》等。 他與章炳炎合演的《呂蒙正潑粥》曾攝成影片。

讓楚劇像楚劇

我們武漢市楚劇團的演出計劃規定: 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戲應占三分之二。據說, 這是“ 發展新歌劇”。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五十年代初沈雲陔演出楚劇《斷橋》劇照,左一許仙的扮演者是楚劇表演藝術家高月樓,青兒的扮演者是丁桂英

同時, 這樣的論調不斷向我們襲來, 使我們無所適從,楚劇原有的幾十只唱腔曲牌不能表達感情了,它們是封建時代、落後經濟基礎上產生的, 現在基礎變了, 已經不適應今天的需耍、不能刻劃社會主義時代的新人物了; 說西皮二黃像“ 公共財產”似的, 這出戏用它那出戏又用它, 包公唱這個板孔明也唱這個板,不科學;說打擊樂太嘈雜… …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1956年《殺狗驚妻》沈雲陔飾演焦氏

於是, 很多戲作了新曲, 演員日以繼夜地學簡譜,好勝任演唱那一首首的新曲調, 不然, 演出時唱“ 走”了“ 別” 了, 作曲者的脾氣有些受不了; 打鼓的、打鑼的改了行, 因為樂隊裡已經有了指揮, “ 嘈耳” 的打擊樂已經很難找到, 演員出場後, 首先是看著樂隊和指揮, 接著鼓著脖子、漲紅著臉地唱起來… …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左一)與蓋叫天(右二)在武漢合影

觀眾批評我們: 這不是唱戲而是唱歌! 我們老藝人也批評自已: 這樣不像楚劇! 可是, 文藝界權威人士說: “ 為什麼一定要它像楚劇!”我們只好不談了, 否則 , 一句話: “ 保守!” 但是我們心裡是痛苦萬分的, 眼看著楚劇的傳統一天天在消融, 怎能不惶恐哩!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與梅蘭芳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與程硯秋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與麒派創始人周信芳(右)合影

楚劇, 有許多自己的傳統劇目, 例如反霸鬥爭的“張朝宗” , 也有“ 趙五娘” “ 呂蒙正” “梁祝” “ 天仙配” ,可是這些劇目沒有整理, 傳統劇目老是演“ 葛麻” “ 斷橋” “ 評雪辯蹤” “ 百日緣” ; 反映現代生活的現代戲, 保留下來的很少, 哪怕是費了不少力量, 作了六十多隻曲子的“ 兩兄弟” 也沒有保留住。我們的作法, 還直接影響了湖北各地的楚劇團, 他們也仿效起我們來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左一)與漢劇大師吳天保(左二)、京劇大師程硯秋(右二)留下珍貴的照片

由於傳統劇目沒有整理挖掘, 三分之二的力量投入了現代戲的排演, 音樂逐漸離開了楚劇的基礎, 原有的功底、身段、技巧在現代戲裡用不著, 在許多演員中已經不練功了, 青年演員荒廢得更嚴重, 許多優美的老曲調, 年輕人大多不會唱; 因為傳統劇目、傳統就技巧是封建社會的產物, 大家都搞“ 新歌劇” , 輕視遺產的思想是嚴重的, 老藝人也是受歧視, 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尊敬, 青年人以為作楚劇藝人是沒有前途的, 有的考了京劇學校, 有的考了音樂學院。……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帶著劇團演員送戲下鄉

“百花齊放” 的戲曲藝術正在繁榮發展的時際, 眼看著楚劇正在衰靡, 我和許多老藝人、青年演員有著共同的苦惱, 我並不反對藝術改革, 也不反對反映現實生活, 相反, 民間小戲的楚劇在三十年前進入城市後發展到今天的面貌, 是它在藝術上大膽改革、大膽汲取新養料的結果, 楚劇在反映現代生活上有它的優越條件, 但是我反對用“ 填鴨” 的方法來限制某一個劇種的發展方向。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給學生說戲

應該使楚劇自由自在、毫無拘束地走它願意走的道路, 楚劇的傳統藝術應該成為提高和發展楚劇的動力。

上世紀五十年代,楚劇藝術大師沈雲陔提出:讓楚劇像楚劇

沈雲陔去世前二十天,依然在給演員們講課,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還是讓楚劇像楚劇吧! 如果我這種見解被人稱作“ 保守” , 我不怕戴上“ 保守”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