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優勢的優酷取得世界盃分銷權

在世界盃即將到來前,央視把版權分銷給了優酷。

沒有優勢的優酷取得世界盃分銷權

這意味著,國內的球迷將不再囿於央視5了,可以直接在優酷手機客戶端和PC端觀看全部64場比賽了。

眾所周知,這兩年在足球和籃球兩大領域版權發起大肆購買的是騰訊和PPTV。騰訊在NBA這一賽事上的打造可以說已經完全領先於央視了,而PPTV在足球領域已經擺好了陣勢,隨時可以出發。

雖說優酷也在街舞和機器人格鬥方面有所建樹,但這與體育似乎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尤其是對世界盃這種絕對頂級賽事,無論球迷還是媒體都發出了自己的擔憂。擔憂之一是時間太近了,優酷做好準備了麼? 以娛樂見長的優酷用什麼來應對這場盛宴?擔憂之二是大牌解說都集中在央視5和PPTV,都是有合同的,總不能用阿里平臺上的賣東西那些直播來應急吧?雖說剛剛過去的中國體育平臺用大學生直播CBA也取得了不錯的人氣,但大家都知道是鬧著玩的,難登大雅之堂。

優酷最有可能選擇的是直接接入央視5的信號,做大自然的搬運工。這一點也恰恰是央視5最看重的。

在新媒體到來之前,央視5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對各大賽事版權完全壟斷。曾經有一段時間,地方體育臺為了打破央視的這種壟斷,推出了由遼寧、江蘇、山東、湖北和新疆等5家省級體育臺組成的CSPN體育聯播平臺,並從央視手機搶到了英超的轉播權。無奈因為廣告招商、覆蓋區域等因素限制很快停播。

沒有優勢的優酷取得世界盃分銷權

但是,新媒體來了,而且來勢兇猛。

樂視為拿中超版權,根本不談價格。以2016年為例,樂視體育花費13.5億購買版權,但只收回了5000萬,中超一年虧損13億。可以說,只敢賠這一點,就嚇退了央視5。

樂視一倒,轉播權都被PPTV收購,一同被收購的還有那些耳熟能詳的解說員,包括張路、詹俊、蘇東、董路、李欣、黃健翔等。

平臺的競爭到最後都會演變為人才的競爭,高水平的解說本身自帶流量。反觀央視,除了賀煒,其他人還很難撐起牌面,更別說自帶流量啦。

沒有優勢的優酷取得世界盃分銷權

很顯然,作為傳統媒體老大的央視不得不直面新媒體的競爭,單方面遏制已經不是明智之舉,共贏共生、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才是王道。

問題來了,分銷給誰和分銷時機怎麼權衡?

先說分銷時機,如果早早啟動分銷,勢必面臨廣告商的分流。2014年巴西世界盃,央視的廣告招商超過15億,今年雖然沒有給出數據,但不會低於15億,據產業圈分析,應該在20億左右。在世界盃前10天分銷的好處是,贊助商悉數到位,錢已入袋,不存在廣告資源的競爭。再者說,捂盤惜售和飢餓營銷不只是地產商和小米的專利,央視更諳其手法,只是位置太高,沒必要用而已。

沒有優勢的優酷取得世界盃分銷權

再說分銷給誰。球迷都明白,在新媒體體育轉播領域,騰訊一直處於領先,雖然中間經過樂視攪局,但其專業性和分享性是公認的;PPTV這兩年奮起走追,尤其在足球賽事方面的打造也是頗有特色。騰訊和PPTV是央視的直接競爭對手,央視如果給了他們,那無異於與虎謀皮。優酷,身處阿里系,阿里體育也成立三年了,但一真沒有太大動作。此次競爭世界盃版權,非常符合馬雲高舉高打是作風,馬雲其實無意參與版權之爭,他只是想利用世界盃更好地做內容營銷,說白了還是為了賣東西。央視選擇優酷也恰恰是看重了馬雲這點,與其賣給有槍有炮虎視眈眈的的騰訊和PPTV,不如賣給沒有轉播優勢優酷。

有時候,沒有優勢就是最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