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價值論

供給與需求是一對歡喜冤家,獨立存在卻又密不可分。個人估值在經濟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從主觀價值論、客觀價值論,可以很有效的闡釋是先有供給,還是先有需求。

人們都在追求客觀公正,但其實個人主義的主觀價值論才是經濟學中真正的王牌。商業追求的是利潤,而人生追求的是意義。每個人在彌留之際,回想的大部分是實現了多少人生價值,還有哪些事情沒有做,而並非賺了多少錢,人都不在了,談錢還有什麼意義?按照這個邏輯推理,實際上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主觀價值論

凡事以人為本,即便是做商業模式,做產品,其核心都離不開對人的研究。商業是逐利的,談到利益,就不免不了研究估值,估值是對內在價值衡量預判的體現。

正因如此,在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以及估值如此重要的前提下,“個人估值”這個經濟學中的概念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阿爾欽的定義,“一個人對一件商品的個人估值,是他為了得到這件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數量”。

主觀價值論

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對個人估值這個定義進行了深入剖析,並對主客觀價值論進行了大致的區分:

①個人估值是個人的估值,不是集體的估值。集體不會感受,不會思考,也不會評估,做出個人估值判斷的一定是個人。

②它是主觀的,而且是絕對主觀的。並不存在什麼客觀的估值,如果沒有了人,世界上的財富就沒有了價值,價值都是人賦予的。由此產生了經濟學裡很重要的一個方法論——個人主義的主觀價值論(individualistic subjectivism),即所有的個人估值都源於個人的主觀判斷。

③個人估值不是以個人的願望為基礎,而是以他所願意放棄的其他商品的數量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個人估值不是憑空的願望,它是由行動支撐的,而這些行動是外人可以觀察到的。

主觀價值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