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蓮爲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提示:陳熟美就是陳熟美,陳世美就是陳世美,陳熟美不是陳世美,陳世美也不是陳熟美。秦香蓮的民間力量之所以那麼大、那麼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夫妻情感美滿,不希望男人變成見利忘義的負心漢。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下這個“小三”橫行的時代,《鍘美案》仍然不失為一個好故事,依然有著教化育人的文學或者戲劇終極功能。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陳世美有可能變成女性或者已經變成女性,但誰也不能否定這種功能的存在。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電視劇《開封府》熱播,又將人們引向了陳世美與秦香蓮的話題。

戲劇的事情分明用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即: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后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髮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故事,否則,不會被人們一代代地流傳下來。電視劇《開封府》雖然做了一些細節上的處理,但看得出來,不會在大的方向上有變化。有意思的是,就是這個陳世美卻有人不斷地為其“翻案”,認為其為官一生,頗有清政廉明之聲,在在均州,甚至有在全國都很有名聲。理由是:陳熟美不是陳世美,秦馨蓮也不是秦香蓮。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然而,陳熟美是誰?即陳年穀(1625年—約1690年),字豐之,號熟美。湖廣均州城(今湖北均縣)人。其個人簡歷大約是這樣的:

清順治八年(1651年),陳年穀降清考取舉人,順治十二年(1655年)考取進士,經吏部考核選任直隸饒陽知縣。任期三年後,吏部考核其成績最優,升任吏部主政、郎中。由於政績突出,陳年穀受滿清主子順治帝重用。康熙十年(1671年)後,陳年穀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攜妻秦馨蓮告老還鄉。

這個是不會有錯的,陳熟美不但做了官,而且官聲不錯,還夫妻恩愛,是個模範丈夫。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已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十堰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宦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康熙帝賞識,升為貴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有兩個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士子,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物相助,因遭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念,遂將社會上一些升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棄妻兒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相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

這些話的意思很簡單,即“陳世美”混好了,但他的形象卻被被醜化了,只是因為他的同窗好友(據說叫仇夢麟、胡夢蝶)從均州到京城找他求官,陳年穀對他們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仇、胡大為不滿,認為陳年穀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返回途中,仇、胡二人懷恨在心,在河南南陽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看到戲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年穀,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所以《鍘美案》(又名《秦相蓮》)也叫《賽琵琶》。

說到這裡,我們大約都明白了,陳熟美這個人分明是被陳世美給弄“壞”了,而有人也路見不平地出來為其尋找“被弄壞”的證據:

第一種方法是以文學或者戲劇之道還文學或者戲劇之身。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

此時,應該煞戲了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臺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臺露頭,趕緊溜到後臺。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臺下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臺接著往下唱。”

“包公”說:“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臺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麼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如此一來,就把隔代的“包公”與陳世美攪和在一起,讓人看到陳世美不是陳熟美,只是因為“觀眾”力量大的迫不得已。

第二種方法是找證據,用歷史說話。主要是找陳世美或者陳熟美的歷史資料,以證明陳世美不是陳熟美,進而說明是陳世美“玷汙”陳熟美的好名聲。在這方面有人下了大力氣,據說丹江口市一位老人還找到了陳熟美或者陳世美的墓碑。據碑文記載,陳熟美或者陳世美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歷史與文字或者戲劇在這裡被牢牢地拴在一起,打得不可開交,但我們要說的是,這麼幹是沒有多少意思的,因為歷史就是歷史,戲劇就是戲劇,歷史不是戲劇,但戲劇可以是歷史,也可以不是歷史。

秦香蓮為啥會有那麼大的民間力量?只因她是秦香蓮,而不是秦馨蓮

陳熟美就是陳熟美,陳世美就是陳世美,陳熟美不是陳世美,陳世美也不是陳熟美。秦香蓮的民間力量之所以那麼大、那麼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夫妻情感美滿,不希望男人變成見利忘義的負心漢。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下這個“小三”橫行的時代,《鍘美案》仍然不失為一個好故事,依然有著教化育人的文學或者戲劇終極功能。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陳世美有可能變成女性或者已經變成女性,但誰也不能否定這種功能的存在。

所以,秦香蓮也只能是秦香蓮,她不可能成為秦馨蓮,與陳熟美和陳世美完全一樣。而那些企圖為陳熟美“證明”的人,其實在一開始就把歷史與戲劇混為一談了。如此,只能是茅臺酒兌水糟蹋了兩樣好東西。(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