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丑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俗話說“無醜不成戲”。談及潮劇,一定會說到潮醜。

在潮劇“生、旦、淨、醜”各個行當中,潮醜是潮劇的靈魂,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蘊藏著最豐富的表演藝術語言。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在潮汕,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劇代表性傳承人方展榮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潮醜名家,《柴房會》“李老三”、《無意神醫》“張無意”、《張春郎削髮》“半空”、《鬧釵》“胡璉”……一個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躍現眼前,一代名醜深入人心。

炎炎夏日,記者依約來到“一禺堂”採訪方展榮老師,話語席間,聽方老師談醜說藝,時而來幾句清亮唱腔,時而搖動紙扇來幾下“扇子功”亮相,頓覺詼諧有趣,倦意盡消。

談及潮醜,方老師開門見山地說:“潮醜的表演藝術之所以能如此豐富,應該感謝潮劇前輩藝人對潮劇醜行的積累,在幾百年潮劇史中的積澱。”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出身梨園世家

潮劇藝術成了第二生命

1948年,方展榮出生於普寧洪陽一個梨園世家,母親、哥哥都是潮劇演員。1959年7月,11歲的方展榮奉母命從普寧洪陽鎮到揭陽榕城戲院考試,由當時汕頭正順潮劇團的饒恕團長一錘定音,讓他正式成為梨園弟子,邁開了獻身潮劇藝術的第一步。少年方展榮經歷的磨練,激勵著他刻苦學藝的決心,讓他發奮學習,養成堅韌執著的品格,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古老而典雅的潮劇藝術成了方展榮的終身事業,為他後來取得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進入劇團之後,方展榮有幸得到更多潮醜名角的指導,唱唸做打,無不刻苦訓練,還被安排跟隨潮劇名角陳大筐師父學丑角,當時就開始練習扇子功,一練就是半個世紀,直到現在,他仍然“扇不離手”,就在記者採訪時,方老師談興甚濃,邊說邊不停地熟練翻轉著手中的扇子,精彩展示潮醜行當獨有的“扇子功”。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1960年,汕頭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為了更好更快培養戲劇人才,成立了汕頭市少年戲曲學習訓練班,方展榮在少年戲曲訓練班學習了5年,進入一個嚴格規範的科班訓練學習階段,師承陳大筐、楊其國、楊江全、林二成、李健、陳才安、方庭章等名師專攻潮醜。在此期間,還去過廣州京劇團學習。他一直慶幸自己遇到了一批好老師好劇本,能把《鬧釵》和《柴房會》這兩部潮劇中最重要的醜戲傳承下來。

方展榮的潮丑角色不一而足,《柴房會》中的“李老三”、《無意神醫》中的“張無意”、《張春郎削髮》中的“半空”、《鬧釵》中的“胡璉”……他在藝術上下足了工夫,戲路寬廣,能文能武,正反兼善,以出色的表演征服了無數觀眾。

 

主演《柴房會》

“李老三”形象深入人心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在潮劇的各個行當中,要算醜行蘊藏著最豐富的表演藝術語言。潮醜可分為項衫醜、官袍醜、裘頭醜、踢鞋醜、女丑、老醜等十多門類,這在全國360多個戲曲劇種中是比較少見的。在這些醜行中,方展榮把潮醜功夫表演得淋漓盡致,例如《三岔口》的武丑、《柴房會》的裘頭醜、《鬧釵》的項衫醜、《剪辮記》的長衫醜、《桃花過渡》的老醜、《古琴案》、《春草闖堂》的官袍醜等等,都是表演潮醜的典範,同時有所創新。然而,之所以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傳承創新,這和方展榮凡事喜歡琢磨的性格有關,不僅僅是表演技藝,就是一個小小的道具,例如紙扇、椅子和梯子,也能讓他全情投入地研究創新。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1978年,方展榮進入廣東潮劇院一團,當時入團沒多久,他就在師父蔡錦坤支持下,登臺主演《鬧釵》,該劇沒有劇本,全憑師父手把手教,因為功底好,方展榮僅用7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戲學完,一登臺演出就引起轟動,把手執紙扇的“胡璉”演繹得入木三分。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方展榮手巾功扇子功並用。

而令方展榮家喻戶曉的,則是至今仍然被大眾所熟知的經典劇目《柴房會》。潮汕人都知道“李老三”就是方展榮,“三哥”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是觀眾對方展榮的美稱。在潮劇《柴房會》中,方展榮在“唱唸做打”上充分展示了他的“梯子功”“椅子功”,“唱”與“做”結合起來,體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塑造,一氣呵成的表演和情景交融的唱唸功夫令戲迷看得如痴如醉,經久不衰。1995年至1998年,中國劇協從全國300多個劇種中精選出50個有代表性的劇目,拍成電視系列片《中國地方戲曲集》,潮劇有幸作為主要劇種被選中,《柴房會》作為潮劇的唯一入選作品進入《中國地方戲曲集》,因而可以說,《柴房會》不但作為潮劇的代表,也作為中國戲劇的代表,走進了國家級代表作行列。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挽救傳統劇目 

10多部經典重上舞臺

 

在採訪中,方展榮這樣評價自己:“在我的藝術生涯中,最欣慰的是把潮劇一些瀕臨失傳,或繼承無人的劇目重新搬上舞臺。如《藍繼子》、《擲嬌媚》、《絳玉摜粿》、《桃花過渡》等10多個劇目。”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說起潮醜藝術,方展榮滔滔不絕、表情豐富。

 

《藍繼子》是一部經典劇目,“當年,是我與劇作者重新整理出來的,我從小看翁全師傅演,印象非常深刻,翁全師傅是原汕頭市玉梨潮劇團的名醜,因扮演‘藍繼子’一角而得名‘橄欖醜’,名噪一時。”因為這部好戲當時是著名劇作家饒宗軾改編和作曲,方展榮專門赴潮州找到饒老,表示這部好戲讀起來還是有些問題,希望饒老重新修改並由他主演。“後來,加上序幕的戲活了起來,其中還有一場藍繼子的父親操刀追趕藍繼子母親的戲份,是我看了‘琵琶戲’吸收其中的情節找到靈感,劇中還有包括我共5位乞丐的細節表演場面,這些都是借鑑之處”。1993年《藍繼子》修改完畢重新上演,當年剛好是農曆雞年,所以方展榮加了臺詞“金雞年金雞啼……”等應景唱段,受到觀眾的一致讚賞,特別是該劇“哭街”“兄弟會”“繼子斷案”等折,成了潮劇經典唱段。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1990年恢復了失傳的潮劇《擲嬌媚》,這源於機緣巧合。方展榮到泰國演出時,聽熱愛潮劇的觀眾陳榮興說,“有一個醜戲很好笑”,這個熱心觀眾還買了名醜“式武”演唱的《擲嬌媚》錄音帶給方展榮分享。回汕聽了錄音後,方展榮當即拿錄音帶找到劇作家王菲,讓他按自己的構想和錄音帶結合,最後將《擲嬌媚》改編出來。

20多年來,方展榮把瀕臨失傳或繼承無人的劇目重新搬上舞臺的還有《華容道》、《春香傳》、《訪鼠》、《半空下山》、《敗家子丘孝》、《李唔直捅水雞》、《金福戲鬼》、《濟公戲奸》等傳統劇目,天賦的表演才能和辛勤的耕耘,以及師輩們對方展榮的言傳身教悉心培養,使他的表演藝術在外表形象的詼諧中,深刻地表現人物內在本質。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1994年方展榮到廣東潮劇院二團當副團長,當時,潮劇摺子戲《鍘美》已經8年沒有上演了。方展榮認為這部戲是二團的代表作,也是潮劇的好劇目,應該排全劇。於是方展榮請劇作家陳英飛編劇,再親自上門請曾經編作經典劇目《梅亭雪》的作曲家黃欽賜老師為《秦香蓮》全劇作曲,自己擔任這部戲的導演並扮演劇中“韓琦”,由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鄭健英扮演“秦香蓮”、陳文炎扮演“陳世美”,一年後,1995年《秦香蓮》到香港演出,轟動香江,一部經典之作完美呈現。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方展榮在《鬧釵》中的精彩表演。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包括《桃花過渡》古本的傳統唱段表演基本失傳,當時,方展榮時刻銘記著老師陳玩惜生前曾對他說到“要發掘搶救傳統劇目”的囑咐,方展榮說,“老師曾拿著一塊老唱片和一個老劇本對我說,這裡的《燈籠歌》、《蚯蚓歌》的表演唱段你要想辦法恢復,別讓這些唱段失傳了”。在聆聽老師的講解後,方展榮著手傳承創作,時隔2年,終於實現了對陳玩惜老師的承諾,在玩惜老師所給的古本上重新創作,完成了一個經典的摺子戲。1991年,方展榮與市曲藝團赴馬來西亞首演《桃花過渡》,由他飾“渡伯”,許曼飾“桃花”,兩人配合默契,詼諧有趣,在當地引起轟動。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傳承借鑑創新 

積累豐富潮醜藝術語言

我們把話題轉移到“潮醜”上,俗話說,“無醜不成戲”,潮劇《柴房會》看似喜劇,但其實是正劇,劇中“李老三”和“店家”兩個丑角在戲中詼諧串起整臺戲,調節整場戲的氣氛,老醜特有的插科打諢的臺詞惹人發笑。方展榮說,諸如還有畫著老鼠狀臉譜的“婁阿鼠”、畫著金錢圖案臉譜的貪財官袍醜、畫著蝙蝠圖案臉譜的好人官袍醜、畫著“白豆乾”的小丑、畫著“大白豆乾”的大白仁等。

“1986年,我積極向劇院領導建言,要為郭石梅、李有存、陳玩惜和蔡錦坤等老藝人留下影像資料。”方展榮認為,前輩醜行藝人雖然讀書不多,但在生活中他們懂得觀察,熱愛生活,積累了豐富的潮醜藝術語言,例如“鴨母行”、“鴨仔跳”、“瞎子喝粥”、“瞎子咬菜脯”、“錢龍貼壁”、“老鼠入洞”等舞臺動作形象生動,僅“笑”的表現形式中,除了平日的大笑、惡笑、微笑等,還有“洗鼎笑”(鄙視地笑)等,方展榮老師深有體會地說,“每個潮劇丑角演員都應主動繼承、創新和豐富本行當的表演,經過一代一代老藝術家的積累以及幾百年多少代演員的奮鬥,潮劇積累的豐富資料就不言而喻了。”

方展榮認為,一個潮劇演員除了要有前輩傳承,個人讀書、借鑑、觀察和靈性都是塑造人物必備的方向,才能在古裝劇或現代劇中游刃有餘。他舉例扮演現代潮劇《江姐》中的“徐鵬飛”,就是在郭石梅師父的傳承和自己研讀小說《紅巖》後成功領會塑造出來的一個藝術角色,秉持著這個理念,方展榮在潮劇的各個藝術形象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手把手傳授 因戲制宜選用新人 

項目傳承

2008年,方展榮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劇代表性傳承人,承擔起傳承的重擔,這讓他倍感自豪。一直以來,對潮劇的傳承、對潮醜表演技藝的傳授可謂一絲不苟。作為方展榮的弟子,謝繼順於1998年在汕頭市戲曲學校畢業,初出校門的雛鷹在方展榮的悉心指導下,憑藉潮劇《柴房會》參加廣東省戲曲表演,謝繼順獲得省級獎項,1999年,謝繼順還被選到香港、深圳和廣州參加表演,在方展榮的指導下,謝繼順在戲曲的道路慢慢成長。

如今,謝繼順已是國家一級演員、廣東潮劇院的骨幹,近又擔任汕頭市潮劇團團長,回想起老師一路以來的悉心栽培,他感慨道,《柴房會》的梯子功、《鬧釵》的扇子功,都是方老師精心傳授,“方老師為人熱心,只要我們學生願意學,他就非常樂意傳授。每次做得不好,老師都很耐心,反覆跟我糾正哪裡不好,讓我更加有信心學藝。”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談及對年輕一代的傳承培養,方展榮認為,傳承與培養是相結合的,除了要面對面,手把手言傳身教,還要積極挖掘年輕演員的潛力,“當年,我作為廣東潮劇院的業務團長,用心良苦,根據青年演員各人的具體條件,因人制宜、因戲制宜選用新人擔任各個行當角色”,方展榮說,例如啟用當年二團的後起之秀陳煥澤參與潮劇作曲、讓曾惠剛參與導演工作等,“我還親自帶陳煥澤上門找《刺梁驥》中演萬家春而聞名潮劇界的丑角前輩陳邦沐為師,讓他傳承學習《刺梁驥》”,後來由陳煥澤主演的《刺梁驥》、獲得2003年“廣東潮劇院青年演員繼承傳統劇目展演”優秀獎,“我還帶張桂坤、吳惠烈等上門到張長城老師家中拜師學習;帶吳玉丹到著名花旦黃瑞英老師家中拜師學習《鬧釵》“小英”;指導黃映偉學習著名武生俞世明老師的武生行當等,還派邱秀茹、陳立君等到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向塗玲慧學習長袖功,後在比賽中獲優秀獎”,回想起20多年來,歷歷往事彷彿在眼前,方老師如數家珍。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去年初,經廣東潮劇院組織申報,國家級非遺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方展榮入選文化部2017年“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項目名單,潮劇傳統摺子戲《鬧釵》、《擋馬》列為傳承劇目,方展榮老師與市級非遺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謝素貞老師擔任傳承老師,兩位老藝術家親自示範、“手把手”教學傳承潮劇經典《鬧釵》、《擋馬》,通過組織教唱、傳承排練、合樂連排,傳習效果顯著。將經典劇目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潮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心憂國粹

保護國粹從保護方言俗語開始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主要分佈於粵東、閩南、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2006年5月20日,潮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地方劇種有三四百種,我們潮劇是最優秀的!”說起自己付出一生的藝術,方展榮毫不謙虛,如數家珍,“我們的行當齊全豐富,功夫深厚細膩,我們的劇詞古韻考究,我們的配樂恢弘大氣又婉轉悠揚,我們的觀眾遍佈海內外,國外都有好多潮劇團!”

“潮劇不利的地方是用地方語言,很難向外地推廣,更要命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潮汕小孩聽不懂潮汕俗語、俚語!”說到這,終日樂呵呵的方展榮收起笑臉,“非常可怕!我跟我兒子說潮州話,讓他打文字,他就打歪了,孫子那就更不行了,很麻煩!”

方展榮感嘆,保護潮劇發展潮劇,已經說了很多年,提了許多辦法,也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但是,哭父(潮語很糟糕的意思)!”不管戲裡戲外,方展榮都喜歡用潮汕土話,“潮汕話要是保護不好,我們的後代不說潮州話,那潮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當下,保護好潮汕方言,就是保護好潮劇!”方展榮反覆強調。

一代名醜方展榮從藝59載一直在做這件事:傳承潮汕非遺文化

  

記者手記

生活孕育藝術激情

 

方展榮老師從事潮劇藝術近60年,採訪方展榮老師,記者驚奇於方老師呈現的飽滿的生命張力,正是這種執著澎湃的藝術激情,老師藝術生涯碩果累累——曾獲廣東省藝術節“演員一等獎”、“優秀獎”、“百花獎”、“第二屆廣東省文藝終身成就獎”、“魯迅文學戲劇獎”、全國文聯“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中國第六屆金唱片獎”等,主演或導演了100餘部戲劇作品,塑造了近百個觀眾喜愛的藝術形象。代表作《柴房會》被中國藝術研究院錄製收藏,由中國劇協攝製成首部潮劇電視片,並編入《中國地方戲曲集》。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熱愛生活,善於從生活中學習、借鑑、歸納、提高,藝術才更有活力,藝術家才更有創作激情,塑造的人物角色才更有血有肉光彩奪目。方展榮老師精彩的戲劇人生,就是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