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 、打破刚性兑付,对你理财影响几何?

上周,市场等待已久的《资管新规》终于落地正式实施,作为我国资管领域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纲领性文件,未来资管业务将迎来更为严格和统一的监管,这标志着资管行业正式步入统一监管的新时代!

据统计,目前资管行业总规模高达102.1万亿元,几乎和每一位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都息息相关。其中,对广大投资用户影响最大的当属:打破刚兑!此举意味着往后你的理财一旦发生违约,机构将不再兜底,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每一笔投资承担相应的责任。

资管新规 、打破刚性兑付,对你理财影响几何?

图一

资管业务的界定和范畴

首先,从定义上《指导意见》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范畴: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

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这几乎囊括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所有投资理财品种: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等。其中,对于我们比较熟悉的像银行理财、固收信托等这些我们已经习惯了银行、信托公司为我们兜底的理财产品都在其"禁止刚兑"的范围之内。

什么是刚性兑付?为什么要打破?

简单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对投资人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要“兜底”、垫付资金,这也是过去行业的通行规则。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都是银行理财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保本保收益、收益比存款利息高。

这种方式虽然让投资人比较安心,但对于机构而言并不是好事情,因为这种无风险理财产品会抬升银行的管控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层层加杠杆,整体风险加大,这是监管所不允许的。

在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不再被允许保本保收益,往后这些理财产品一旦出现问题,都要风险自担。这就要求投资者在以后做每一笔投资之前,都要问一下自己,是否了解清楚产品的风险,是否能承受相应的风险。这对于投资者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管新规 、打破刚性兑付,对你理财影响几何?

图二

所以,大家以后要睁大眼睛,如果碰到有机构宣传说自家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就要小心了!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央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掌握的,给予适当奖励。

虽然银行理财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但是《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

这意味着,购买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投资人如果投资成功,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望提高。

资管新规 、打破刚性兑付,对你理财影响几何?

图三

理财不能保本了

你的理财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不管是监管的表面规定还是监管的深层意图,打破刚兑显然是必然的,不能再抱有国家会为你兜底的思维去理财投资了。

面对理财市场即将到来的巨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风险自担盈亏自负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理财知识,学会判断理财产品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