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業內部智慧供應鏈

打造企業內部智慧供應鏈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全球化經濟趨於一體化、綠色可持續經濟成為共識的當下,可以說,現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開始轉化為企業所處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打造高效、協同、敏捷的供應鏈,是製造業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的關鍵。但長期以來,我國製造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與國外先進企業仍存在很大差距,面臨著種種問題。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內部問題包括:

1、數據問題:不準確、不及時、不透明、不共享、數據利用率低。在大數據環境下,需要企業具備處理不精確數據的能力,提高數據利用價值;

2、流程問題:低效率、不可靠、資源利用不合理、不規範、已不適應智能化時代的需求;

3、 管理問題:缺乏供應鏈戰略思想,企業間協同力度不夠強,企業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打造企業內部智慧供應鏈

與內部問題相比,製造企業還面臨著供應鏈外部問題,包括人力成本與原材成本上升,給製造企業造成很大的成本負擔;環保以及供給側改革對製造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顧客需求、競爭業態以及國際市場的變化,讓很多製造企業疲於應對等,外部問題也會激發企業內部問題的產生。

在智慧供應鏈時代,製造企業需要實現物流與信息流的統一,企業內部的採購、生產、銷售流程都伴隨著物料的流動,因此,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開始重視物流自動化,自動化立體倉庫、無人引導小車、智能吊掛系統在製造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在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倉儲與配送環節,智能分揀系統、堆垛機器人、自動輥道系統的應用日趨普及。WMS(倉儲管理系統)和TMS(運輸管理系統)也受到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普遍關注。

供應鏈協同計劃與優化是智能供應鏈最核心的技術,可以實現供應鏈同步化,真正消除供應鏈的牛鞭效應,幫助企業及時應對市場波動。雖然部分供應鏈已實現了信息的交互及業務上的協同,但是這種所謂的協同並沒有智能的成分,僅僅是提高了人為決策的同步性和反應性,還談不上真正智能,目前供應鏈決策層次的智能技術仍存在缺口,智能決策技術包括:智能需求預測技術、智能供應鏈計劃決策、供應鏈運行智能預警監控技術,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未來製造企業將會實現更為智能的應用。

智能供應鏈對智能製造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研發、生產管理、庫存管理以及採購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幫助企業提升快速響應訂單的能力。

在產品研發管理上,可以幫助企業協同產品開發體系,讓顧客參與產品開發過程;在需求與計劃管理上,可以幫助企業智能的進行需求預測和制定計劃;通過建立智能化得采購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物料採購,減少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智能化的生產與調度將幫助企業快速、合理的排產並對生產進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構建智能化的倉儲管理系統將對快速變化的物料智能識別、定位、分揀、配送,幫助企業減少庫存,降低運營成本。最後,智慧的供應鏈離不開物流與信息流的協同互動,供應鏈計劃形成的信息流和供應鏈執行形成的實物流共同構成了智慧供應鏈的價值,建立智能化的物流系統將打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真正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也思集成”由也思(常州)系統集成有限公司運營,專注於智能製造領域技術與知識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