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情缘 往事不忘

四十多年过去了,时光匆匆流逝。然而我在贺兰山当兵的一些往事却在脑海中不时的浮现。那一股股对贺兰山向往的情怀,对战友们一个个面容的记忆,对一段段往事的回忆,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贺兰情缘 往事不忘

我所在的连队——陆军二十师步兵六十团三营炮兵连,驻守在贺兰山北段四十一号地区,配置在阿拉乌拉左翼巴拉岱地域。这里群山环绕,地域开阔,登高北眺,无垠大漠,这是我军防御敌军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可依托贺兰山北端山峰险峻,群峰林立,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扼守要点,卡住通道,御敌入侵,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经历了艰苦的磨励,无私奉献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与贺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一些往事终生难忘。

我一九七二年入伍时,正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加之敌国在我边境陈兵百万,西部战区高度戒备,处于一触即发之势。我师由骑兵改编为步兵后刚移防贺兰山,遵照“先阵地,后营房”的建设原则,全部进驻一线阵地,按坚固阵地防御的要求,开始国防施工,进行阵地建设。没有正式营房,官兵们住的全是“地窝子”。

贺兰情缘 往事不忘

“地窝子”是在一块平坦的地方,按连队居住需要挖几个长方形的大坑,上面用土坯砌几十公分的墙,架上木椽,铺上竹廉和稻草,糊上泥巴即成。大家为改善居住环境,用报纸糊顶棚、护墙壁,用羊毛毡加固房门,防风御寒挡沙。“地窝子”虽然简陋,但它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家,我们每天从这里出发,施工训练结束后又高兴的回到这里,学习、娱乐、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人嫌弃它,而是用心呵护它,爱护它。每年加固、修缮整饰一新。冬季地窝里有火炉,炉旁有砖砌的火墙,烧的是贺兰山的优质“太西煤”。尽管室外非常寒冷,窝内却特别暖和。加之贺兰山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深,上不漏雨,下不潮湿,是当时比较理想的应急住所。里边面积不大,能住10人左右。我们班住了11人,排长樊振义与我们一起住。每天我们10个战友轮流值班,打水、烧水、擦桌、扫地,砸煤、添火、烧火墙,早上整理内务,给战友们准备洗漱用水。地窝内墙面地面干净平整,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轻重武器依次排列,床单洁白平整,军被方方正正,刷牙杯个个紧靠,杯把和牙刷统一侧向一方,毛巾摆置在上。这就是军人,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简陋,光荣传统不能丢,军人本色不能忘。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点滴养成,铸就成功。这是贺兰山人的优秀品质,也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