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怎样发展重工业的?

小龙虾148499353


在列宁指挥下,打败十四国武装干涉,清除了国内高尔查克邓尼金叛乱后,苏联军队在华沙城下遭遇失败。不得已对外革命要转向国内建设。而实际上在党的高层,并不认为还处于农业国的苏联能够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托洛茨基在内,党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向西发动革命,迫使西欧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才能在西欧帮助下,苏联建成社会主义。而列宁并不这样认为,所以提出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理论。随后在列宁个人威望下,战时共产主义,这个被托洛茨基称道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布哈林的新经济政策。在两年的时间里,新经济政策缓慢的改变了严重创伤中的苏联经济,但更多的限于轻工业,作用还不是很明显。1924年列宁去世,接过指挥棒的是斯大林。在清理掉政敌之后,斯大林认为必须按照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没有重工业,没有飞机大炮是无法抵御资本主义进攻的。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讲到,看看我们东方古老的邻国吧,它没有重工业,列强们只要愿意,几艘军舰就可以踏进这扇门。

然而发展重工业首先必须要有资金积累,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从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发展的道路无非是对外掠夺,包括奴隶贸易,黄金掠夺和殖民地掠夺。而这些,在二十世纪初的苏联都不具备。奴隶和黄金都没有了,殖民地也被瓜分了。世界其他国家敌视苏联,也不可能存在外资引进。那只有一个办法,对内索取。即在分配领域只进行最低限度的配给,节省下来的钱放入投资,对农民采取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只给农民留下口粮,其余全部征收,只给予最低补偿。斯大林抓住一战后德国美国与英法西方国家的矛盾,积极推动与德国美国的贸易,采购了许多新技术和生产线,在国内推行几十个重点工程项目。就这样,斯大林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农业国改造成一个工业国。苏联从用犁的国家变成用拖拉机的国家。苏联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各种建设领域的竞赛。在西方资本主义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经济一枝独秀。

当然这种分配领域的问题短时间,人民是可以忍耐的,长时间就受不了了。苏联的轻工业和农业并没有像重工业一样快速发展起来。但必须说明的是,即便如此,也要比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更好。

在二战到来时,苏联这种经济的问题被掩盖,因为战争的特殊时期,计划经济的作用展现出来,也为苏联扛过第二次卫国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后重建中,这种模式也很有效。而斯大林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本人也发现了自身经济模式的问题。但在冷战的环境下,很难改变这一方针。也正当斯大林看到亚洲革命不断成功,社会主义形势一片大好后,要准备着手改变时,突然去世。经济调整和变革的任务落在了下一代领导人手里。

接手的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都进行了改革。而赫鲁晓夫因为本人知识水平受限,改革乱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而继任者勃列日涅夫本身就是一个妥协产物,苏联经济已经开始被利益集团掌控,改革的阻力已经是非常大。加之勃列日涅夫本人也没有改革的想法,在改革派柯西金下台后,苏联经济陷入停滞状态。急需的轻工业农业没有资金投入,庞大而无法消化的军工企业越来越大,最终畸形的经济把苏联拖垮。


唯爱者夏


苏联建成了其重工业体系,主要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和帝国主义在俄罗斯的投资、贷款;二是苏联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出口,来换取外汇资金支援建设;三是通过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输血;四是通过吸引外资来获得重工业所急需资金和技术。

十月革命过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来自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围堵。

要想战胜帝国主义,苏联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来加强国防力量。而要发展军事工业,则必须要发展自己的重工业。

重工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回报期漫长,因此,初期发展重工业需要庞大的建设资金。

苏联既没有殖民地来吸血,也不可能发动战争来掠夺资源,要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苏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最终建成了自己的重工业。

一是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和帝国主义在俄罗斯的投资、贷款。

苏联旨在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强调没收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财产,全部纳入公有制的范畴。

列宁号召:“形势的关键在于尽量坚决地实行国有化,实行没收,打击和打倒资产阶级。”

十月革命后,苏联有计划、有组织地没收资产阶级的资产,以及帝国主义在俄罗斯的投资、贷款,集中投放到重工业领域,形成了初期的建设资金。

二是苏联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出口,来换取外汇资金支援建设。

苏联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几乎全部资源的国家,其自然资源储存非常丰富,通过这些自然资源的出口,获取了大量的外汇。

比如,苏联没收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该石油公司出口占了欧洲相当大的石油市场。

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30年,苏联的石油生产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吨。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出口到欧洲,换取了宝贵的外汇资源,用于重工业投资。

另外,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和乌兹别克斯坦储藏着丰富的黄金,通过出口大量的黄金,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密集地投入到了重工业领域。

三是通过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输血

苏联通过对农产品的低价收购,形成了农产品与工业产品的价格差。把农产品的利润转移到了工业品上面,为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

四是通过吸引外资来获得重工业所急需资金和技术。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萧条,欧美的资本和工业品急需找到出路。

这个时候,苏联向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伸出了橄榄枝,吸引他们到苏联投资。

苏联的第一家汽车厂,就是由苏联跟美国福特公司合资,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汽车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乌拉尔拖拉机厂和坦克厂。

苏联不仅获得了美国的资本,还得到了美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苏联筹集到了庞大的重工业建设资金,并通过五年计划统筹安排生产,迅速的建立起了苏联庞大的重工业体系。

而正是这个完善成熟的重工业体系,使得苏联有实力来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并最终战胜了法西斯。


一丹流青


靠着强大政体,在依靠压榨农业的剪刀差来促进工业发展。


简单说发展工业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人才

二是资金

三是执行力

技术需要研究,人才需要培养,都要钱。

苏联依靠强大执行力压榨农业,只給农民基本口粮,其余全部拿去变成资金 ,支持工业发展。

整个苏联依靠强大政治体制,掌控整个苏联各个环节。整个国家制定工业目标,然后所有人开始围绕这个目标行动。

通过压榨农业的资金,用来投资工业 ,培养人才积累技术。政策上全力支持,给地给人。


基本上整个社会除了基本生活保障以外的,全部用来发展工业,与工业相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