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八九十年代的城市与农村,有些画面再也看不到了


农村和城市虽然有繁荣程度的差距,但农村人和城市人并无高低之分。往上翻三辈,都是农村人。八十年代的农村,农民们安居乐业,每天种种地、除除草,干完农活之后就聚在农村商店门口,打一打台球,顺便聊聊天。

图中是庄稼收获之后,一位农村母亲推着架子车,车上还载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当时有多少人都曾赖在母亲的架子车上不想下来。

图中是八十年代农村麦忙之时,大人们在田地中收割小麦。因为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家中,就用麦子临时给小孩子搭建了一个临时窝棚。

以前的农村妇女几乎都会纳鞋底。一赶上闲暇时间,妇女们便坐在炕头一针一线地给孩子和丈夫做布鞋,而那时简单粗糙的布鞋,穿上去却非常的舒服。

九十年代的农村婚礼已经稍微有些“洋气”了。许多有钱的农村人在结婚那天都穿上了喜庆的西服,当时的皮鞋也渐渐流行起来。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质朴而纯粹,人们依靠双手创造财富,依靠勤劳养家糊口。图中就是四川某乡村一位售卖竹筐、竹扫把的老人。

图中是90年代的深圳市民正前胸贴后背地在排队购买股票。当时买下的股票几乎包赚不赔,许多后来的富豪都是通过股市发家的。

图中是九十年代的上海。当时的上海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很优越,不少当时的小孩子都穿上了短裙短裤,也骑上了时髦的自行车。

图中是1993年广西国际自由搏击大赛的招待会现场。90年代的中国城市为了打响知名度,举报了许多的国际性赛事,也希望借此吸引到外部的投资。

北京在1991年12月份就派出了北京奥申委代表团远赴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举办奥运会的申请,不过在1993年公布结果时并未取得成功,而北京又在1998年第二次提出了申请。图中即为北京申奥不久后,为了响应号召,北京市民纷纷在公共场所集体学习简单的英语词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