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沈阳城曾经修建过大大小小上百座水塔,百年来,这些饱经风霜的老水塔仅剩下几个还留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今天要说的“万泉公园水塔”不仅见证了沈阳城市供水的百年历史,更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座水塔。万泉公园水塔便是其中之一。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据《沈阳县志》记载:“在邑城抚近关(大东边门)之东,源出观音阁之涌泉,西流入东水栅栏至魁星楼,过虹桥而南注入南水栅栏,与二道河会,俗呼小河沿,即小沈水也,清波一泓,珠泉万孔,而四时不涸又名万泉河。河之上水草丛生,荷花茂盛,为夏日游人避暑之地。”过去的沈阳八景中“万泉垂钓”、“万泉莲舟”、“星阁晴霞”等景观,都在万泉河畔的小河沿。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小河沿建成了沈阳第一座公园——也园,不久即改为万泉园。20世纪初,万泉园几经易主,不断完善。小河沿一带也逐步形成公馆、商家、演艺、水岸景观相对集中的地区。解放初期公园正式定名为“万泉公园”,后一度成为沈阳市动物园。沈阳市民仍习惯称这一地区为小河沿。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1934年4月,奉天市政公署自来水筹备处开始修建“万泉水源地”,包括这座水塔。1936年6月,水塔、供水井、泵房等设施投入使用,主要供应市内大小南街和商埠地区,日送水量1.5万吨。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这座水塔不仅标志着沈阳市政供水的开始,而且留下了一座独具设计匠心的艺术建筑。整个水塔有12根水泥柱直冲塔顶,仰头上望,高接天穹,石柱的顶部向外翻卷,在塔顶形成花蕊翘势,极为别致。在水源地院内可以看见水塔的蓝色拱式大门,门楣镶嵌铁艺花饰,高耸冷峻,有点像教堂的大门,很有气魄。门上方嵌一块石匾,阴刻“甘泉滂泽”四字,题款为“康德二年”,既1935年。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走进水源地的小院子,四周是密密层层的花木,环境幽僻静谧,首先入眼的是一方喷泉水池,水中立着一块水泥石柱,石柱后面是一块石碑,上书“思源”二字。由水池边东望,可见水塔的蓝色铁门,大门为拱卷式,门楣镶嵌铁艺花饰,高耸冷峻,如歌特式教堂的大门,很有气魄。门上方嵌一块石匾,阴刻“甘泉滂泽”四字,题款为“康德二年”,既1935年。水塔有12根水泥柱直冲塔顶,仰头上望,高接天穹,每根石柱在顶部翻卷,在塔顶形成花蕊翘势,极为别致。整个水塔更像是一座艺术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在思源碑的后面,刻有当时奉天市长王庆璋撰写的铭文,里面有一句是“傍以名园,苍木扶疏。听歌瀹茗,其乐只且。”,可以想见,那时的沈城游人成群结队来万泉园欢会,在水塔周围的空地上游戏、野餐,其乐融融。现在到万泉公园,也是一样的闲适景象,古老的水塔伫立园中80余年,见证了无数悲喜沧桑。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建筑之,万泉公园水塔,见证百年供水历史

如今,这座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保存完好,成为沈阳市“地上不可移动近现代文物”之一,也是万泉公园内一个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