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的中国有哪些黑天鹅和灰犀牛?

2018的中国有哪些黑天鹅和灰犀牛?

何为“黑天鹅”

A股市场的“黑天鹅”事件,似乎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这一次,主角是持续走牛已达三年的医药股。我们都听过“黑天鹅理论”,它到底是什么?黑天鹅之父塔勒布将具有以下特征的事件定义为黑天鹅事件:

1.具有意外性;

2.产生重大影响;

3.虽是意外,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他是可预测和可解释的。

美国预测学家纳特·西尔弗在其著作《信号与噪声》中表达了一个观点: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信息中的噪声干扰、忽视了其中真正的信号。

“黑天鹅”频频出现的2018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频频“踩雷”曾经被市场一直看好的白马股,这一现象引起业内集体反思。受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认为

,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对公司基本面认识不足等问题,是造成“踩雷”的主要原因,而提高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寻找那些管理层诚信、社会声誉良好的优秀公司是降低负面影响的最佳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兴通讯,到隆基股份,再到长生生物,多只曾经的白马股因各类突发事件引发股价大跌,乃至连累整个板块,一批重仓的基金因此受到牵连,净值大跌,加深了市场各方的担忧。

4月17日,中兴通讯突然公告,由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激活拒绝令,公司紧急停牌。6月13日,公司发布重大事项进展及复牌公告,复牌后,公司股价连续8个跌停,股价遭腰斩,从约30元/股跌至15元/股以下。

受此影响,这些重仓基金的净值损失惨重。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南方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只基金因持有中兴通讯股份的比例接近上限,短短1个月净值损失10%。

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一文件被视为史上最严苛的光伏政策。6月4日,股市开盘后光伏企业批量大跌,行业龙头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多只基金重仓股同样难逃大跌厄运。

市场惊魂未定,白马股集中营医药板块也“沦陷”了。最近,受到相关事件影响,长生生物、康泰生物等药企连续跌停,并带动整个医药板块大幅下挫,医药行业短短数日市值蒸发千亿元以上,重仓基金损失惨重。

细心的投资者或许注意到,这些大跌的公司此前大多是被市场看好的白马股,所处行业也是市场期待的成长行业。似乎一夜之间,过去被机构力推的稳健白马股变成了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的“黑天鹅”,成了资金“用脚投票”的对象。

何为“灰犀牛”

“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

灰犀牛事件因此有这些特征:

一、概率很高;

二、破坏力巨大;

三、可以预测;可以防御

中国的灰犀牛

在经济发展阶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灰犀牛两种表现是比较清晰的,以地产泡沫和各种债务尤为明显(国家债、企业债、地方债、个人债务等),所谓的债务,也是借助杠杆所产生的,去杠杆的进程是关乎调整经济状况,稳定社会金融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中国的房地产、金融系统、股市,显然都可以看到灰犀牛。利益结构的固化中,灰犀牛的影子也时隐时现。

房地产灰犀牛

一方面贸易战可谓是首当其冲,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大气候,不仅影响到A股,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等;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在发生变化。

梳理一下2018年以来部分房地产动向:

3月,深圳二手房三价合一。

5月,北京“限改共”(限价商品房改共有产权房)。

6月初,深圳二次房改,加重保障,压缩商品房比例,4:2:2:2。

6月15日,全国国税地税合并且统一挂牌。

6月18日,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

…………

另有定向降准(货币政策曲线向宽)、个税法修正(内有房贷房租抵个税)

2018的中国有哪些黑天鹅和灰犀牛?

以上这些,从任何一个单一的动作来看,都对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什么根本性的撼动。比如说房地产税,历史上没有使用房地产税很好的抑制住房价的经济体。比如说限价限购政策,也推行了很多年,但反而在强化房地产的热销。比如说学习新加坡加重保障,但新加坡的商品房价格也同样高涨。

但是,要是你把这些动作综合起来看,就能看出来它是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这个体系最终想指向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政府的意图是什么?是想缓解中国大城市居民房价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是想紧缩泡沫防范金融危机,还是想彻底根治过去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的依赖症问题。都需要认真去思考。以及,这样的改变会否产生不可控的后果,比如房价突然性的下挫?也需要重新判断。

以上两个,是会影响房地产未来远景的大事件,加重房地产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奔跑在路上的灰犀牛,你知道、我知道它会一天一天的逼近你、扑倒你。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以及你会受到多大的伤。

(华尔街见闻 《中国房地产面临的两头“灰犀牛”》)

A股债务危机

债务、杠杆也体现在中国企业的身上,以股市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14日,A股3526只个股中,有3496只股票存在股票质押的情况,而没有质押的股票仅有30只,可谓“无股不押”。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14日,控股股东累积质押数量占持股比例超过70%的有772只股票。其中,有425只个股的控股股东累计质押数量占持股比例超过90%;更有100只个股的控股股东表现的极为疯狂,累计质押所持股份数量占持股比例达到100%。上市公司,以质押市值来计算,医药生物行业被质押的股票市值居于首位,为6938亿元。

如何应对黑天鹅?

如今的“黑天鹅”集中落在曾经被市场称为“稳健标的”白马股身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机构的集体反思。

复杂的市场环境是业内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基金经理王联欣认为,随着近年来国际政局复杂化、国内经济逐步转轨,影响资本市场的黑天鹅事件会愈发增多。

今年以来频频“踩雷”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外围因素的不确定性也让一些原本隐藏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导致一些公司变成了“黑天鹅”。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有些雷难以避免,但有些雷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一些业绩“变脸”公司,机构通过前期的调研及研究是能够提早发现企业业绩出现了变化,再比如近期药企的黑天鹅事件,虽然避雷难度较高,但通过深度调查还是可以早些发现问题的。总之,规避问题公司的最重要方法还是深入研究。

王联欣认为,降低“黑天鹅事件”负面影响的另一种方法是分散化投资。对一个足够分散的投资组合而言,即使在持仓个股中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对整体组合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不过,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正是由于分散投资,所以公募基金完全避雷的假设难以成立。“我觉得只能尽量减少遇到‘黑天鹅事件’的频次,多选择一些管理层诚信、社会声誉良好的优秀公司,这样才能降低‘踩雷’概率。”

2018的中国有哪些黑天鹅和灰犀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