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規模明顯「縮水」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需提升

影子銀行“野蠻生長”不再。2018年以來,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深入和監管制度的強化,銀行表外融資逐漸迴歸表內,影子銀行業務規模大幅收縮。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多種政策工具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

影子銀行規模明顯“縮水”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需提升

專家指出,政策的疏堵結合有望使“金融活水”注入實體經濟的路徑告別“旁門”走向“正門”,在防範風險的同時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性。

影子銀行規模“縮水”

影子銀行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藉助銀行理財、委託貸款、民間借貸等多種渠道,近年來,影子銀行在中國“野蠻生長”,迅速擴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向記者表示,從宏觀上看,影子銀行擴張導致的信用膨脹推動了社會債務規模急速擴張,使金融“脫實向虛”,催生資產價格泡沫。從微觀上說,由於影子銀行大量業務通過通道、表外等渠道完成,不在監管範圍內,導致監管無法判斷其中風險。通過層層嵌套,影子銀行使金融風險在不同機構之間、不同市場之間的傳導加劇。“長期來看,影子銀行將放大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

為防範化解影子銀行風險,今年1月,央行表示將探索把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同月,監管部門也明確將影子銀行和交叉性金融產品風險納入2018年整治工作要點,嚴查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層層嵌套等行為。

今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出臺資管新規的首要考慮就是有序化解和處置影子銀行風險,防止過於複雜的產品加劇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的風險傳遞。

監管加碼之下,影子銀行規模明顯收縮。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委託貸款減少8008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863億元,同比多減1.5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717億元,同比多減8388億元。

“上半年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資金來源明顯收縮。”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日前表示,委託和信託貸款的部分資金來源於理財產品,而上半年銀行表內資金對錶外理財產品投資下降1.76萬億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億元。

隨著銀行業“治亂象”的深入,金融迴歸本源態勢持續鞏固。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資產和非債券投資分別同比下降2.6%和7%,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前期有較多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在去槓桿過程中,這些行業的不規範融資在減少。”阮健弘說。

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需提升

影子銀行規模“縮水”的同時,支持實體經濟的“正道”不斷拓寬。數據顯示,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影子銀行過去積累了龐大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實體經濟部分融資需求,影子銀行“縮水”之後,如何通過“正途”充分滿足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融資缺口至關重要。

在當前經濟運行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為支持實體經濟合理融資需求,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央行加強了對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通過多種貨幣政策組合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繼今年1月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之後,今年4月與6月,央行實施兩次定向降準;今年5月,央行擴大了MLF的抵押品範圍。7月23日,央行擴大MLF資金規模,開展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一系列措施為實體經濟釋放了流動性。

“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

事實上,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中“不能”與“不願”的問題影響了服務的有效性。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指出,一方面商業銀行認為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高,另一方面表外資產回表會擠佔大量資本金與撥備,銀行意願不高,影響了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長。

“當前形勢下,必須疏通銀行信貸的梗阻,提升銀行信貸能力”。曾剛建議,應從三方面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包括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或民營企業進行融資;適度放鬆MPA管制以提升銀行廣義信貸創造能力;加快資本工具創新,為銀行資本補充創造條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