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篇)

最近河南新县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大家忙而不乱,充满干劲儿。2018年8月1日,河南省政府宣布——新县通过了国家的各项考核验收,顺利脱贫摘帽!

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端,接连湖北,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很大,人口却只有不到37万,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是新县地势,在丘陵山地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不切实际;由于交通不便,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工业产业优势也不明显。

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日前专门前往新县进行了实地采访,找到了新县的致富“法宝”。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

满眼绿色,是记者来到新县的第一感受。新县地处大别山深处,漫山遍野的绿树和随处可见的小野花,让这里充满着田园气息。但是在过去,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曾经是新县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今,新县转换思维,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概念。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岑新顺,在外面当过武术教练、办过公司、开过酒店,2013年9月回到老家新县吴陈河镇阳土墩村,依托这里的自然条件,创立了茅屋冲家庭农场。为了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角,2015年底,已经富起来的岑新顺决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共同致富的金山银山。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新县茅屋冲家庭农场负责人 岑新顺 向记者介绍

岑新顺:一个是觉得农村自己的父老乡亲太苦了,想帮一把;另外还有一种情结,想把农村改变一下。农场从原来的200多亩慢慢发展成现在的5000多亩,土地流转覆盖了接近3个贫困村的地。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640万,带动乡村旅游的效益非常明显。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岑新顺先后投入3300多万元,在章墩、阳土墩、杜洼村流转土地近5000亩,农场内不仅有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园林苗圃、特色农作物培育、畜禽培育基地,还有农家乐、有机餐厅、观光农业园、特产超市、网络电商部、农产品仓储基地等,连贯了一二三产业。一到周末,农场游客络绎不绝。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2016年,助农脱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岑新顺采取了“农场+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流转185户贫困户水田310亩,吸纳周边4个村345个贫困户1083人入股,使入股农户当年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茅屋冲农家乐的收银员欧阳玉今年刚满20岁,以前家里是贫困户。她告诉记者,自从来到农场,不但学习了新的技能,收入也有了保障。

欧阳玉:财务收银是我到农场以后学习的,有专业人士教我们。我现在月收入3000元,还有全勤提成,正常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一年营业额好的话,年收入能拿到4万多。我很满意。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在原始的绿水青山中打造全新的农场模式,是阳土墩村的经验。而“修旧如旧”,是新县另一个村庄西河湾村的致富法宝。

西河湾村,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一条小河从古朴的民居中蜿蜒穿过。2014年开始,新县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4000万元,依托“西河农耕园合作社”,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已经改造好了23家农家宾馆,以及多个娱乐项目,开门迎客。

合作社 理事长张思恩告诉记者,2013年之前,这个村子基本上就是个“空心村”,留守人员只有40人左右,年轻人几乎都出去了。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西河农耕园合作社 理事长 张思恩(右) 向记者介绍情况

张思恩:当时车子开不进来,手机没有信号。2014年我在北京,因为家乡需要年轻人回来,我在这里长大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上有好的政策好的机遇。我回来就做了小榜样,影响几个人,这几个人又影响全村的人回流。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被张思恩影响的几个人里就有西河村村民张洋。2015年,张洋正准备去广东打工,火车票都买好了,硬是被张思恩扣下了,说让他开个农家乐,做一下试试。张洋回忆说,当时对张思恩描绘的村里的美好蓝图半信半疑,经过三年的经营,张洋觉得当初幸好没有卖了祖房一走了之。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西河农家乐老板 张洋(左) 接受记者采访

张洋:现在生意红火了,有钱赚了。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周末媳妇孙子都回来帮忙,我觉得已经成功了,可以了。

记者看到,在新县,不仅有围绕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还有融入新概念新技术的农场和古村。全县超过76%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天然的百里绿色画廊。人们在这里修建了健身步道,组织了体育赛事,让城市资源延伸到大山深处。正应了新县人人皆知的那句话——“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据统计,2017年河南新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8万人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脱贫,在新县贫困总人口中占比高达90.7%。

河南新县脱贫记(上)|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

记者:季盈盈、高凡、舒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