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上期“老兰说诗词”讲到了唐代一些经典有趣的茶诗;其实唐以后咏茶的佳作还有很多,比如说苏东坡的咏茶诗词。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文化大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对于茶之一道,东坡居士同样造诣不凡——他不仅仅会品饮,还会种茶、采茶、烹茶,堪称“茶界达人”。他一生中写下的近百首咏茶诗词,生动地诠释了对于茶道的热爱和稔熟。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首先,东坡太爱喝茶了——他办理公务时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行路途中要喝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睡前睡后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甚至连做梦也在喝茶。在《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东坡写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诗曰: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让我们在惊叹于苏东坡旷世才情的同时,对他于茶的热爱也管窥一斑。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其次,东坡太懂喝茶了。别的不说,他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就十分讲究,不容许有些许差池。在《试院煎茶》诗中,他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

在《次韵黄夷仲茶磨》一诗中,他又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茶臼、茶碾、茶磨等碾磨茶的器具,北宋时品茶人通常用这些工具将茶饼加工成末茶。“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他的另一首煎茶诗《汲江煎茶》则成为后世茶人解释茶文化的入门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杨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东坡创作这首诗时,正被流放在海南岛。当时条件很艰苦,为了饮茶,诗人自己摸黑临江取水。皓月当空,月光投射在水中,仿佛也被他装了回来;取完水便开始煎茶,静坐炉边听水声;茶既煮好,汤色如雪,声如松涛,三碗饮过,文思如泉,睡意全无,只好听着城里的打更声,等待天明。不知道彼时的东坡是否有些孤单与落寞,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品茶的美妙一定已经融入他的生活里和生命里。

此外,他还填有一首《水调歌头》,生动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以及品茶的感受,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因为懂得,所以热爱;因为热爱,对于茶之一道,苏东坡的理解也最为深刻。他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将好茶比作美女的第一人。那是一首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诗——

《次韵记壑源试焙新茶》

仙人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写过,而细想,又是何等贴切啊!会品茶的女人似是有一种幽然的魅力,摄人心魂。啜一口清茶,口吐芬芳,那时的她,眼神迷蒙或是明朗,耐人寻味……这首诗虽然号称“戏作”,实乃倾注了东坡对于茶的特殊情怀和深沉感悟。后世将他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传为千古美谈。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东坡的茶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