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的武功是谁教的?怎么评价他的武功?

GOOOOOGLE


周伯通是没有师父的,他的基础武功都是师兄王重阳教的,高等武功都是他自己领悟到的。

王重阳师从何人并未提及,本是他不是道士,后来因为林朝英一激之下就在终南山盖了道观,做了一名道士。王重阳是一名领悟能力超强的武学天才,他修炼了高深莫测的“先天功”,而后又修炼道家正宗玄功,所以王重阳的武功在当时几无敌手,也最终在第一次华山论剑能够夺魁,公认为天下第一。

当周伯通遇到王重阳之时,王重阳已然出家,已经是武功极为高强之人,但是周伯通天真烂漫,痴练武功,一心想拜王重阳为师,学习他的武功。

可是王重阳认为周伯通悟性虽高,但生性跳脱,无拘无束,不能做道士,就替师父收下他做徒弟,这就是说收他作为师弟。这样,周伯通就在完全没有见过师父的情况下成为王重阳的师弟。

就像《鹿鼎记》中,皇帝派遣韦小宝到少林寺“替君出家”,方丈想着韦小宝既然是代替皇帝,也没人能管得了,就替师父收下韦小宝,法号晦明,在少林辈分极高,老和尚澄观还得叫他师叔。

而周伯通没有见过师父,他的基础的武功也是由师兄王重阳传授给他。



周伯通得到了师兄的教诲,他的天赋远超“全真七子”,虽然王重阳并没有将最高深的武功传给任何人,但是全真教武功最高的还是周伯通。

而第一次华山论剑以后,周伯通的武功依旧与五绝有一定的差距。欧阳锋来重阳宫抢夺真经之时,首先就是击伤周伯通,可见此时周伯通明显不敌欧阳锋。

王重阳临死之前要求全真教所有人都不得修炼《九阴真经》,而他自己也没有将自己的一身绝技传给弟子,特别是威力奇大的“先天功”,这就导致全真教武功一代不如一代,因为没有高深的武功作为基础。

然而,周伯通的武功天赋却是极高。

在黄药师将周伯通关在桃花岛十五年的过程中,周伯通心无旁骛,一心领悟高深的武功,因为他已经将《九阴真经》上半卷都牢记在心,虽然王重阳不让他修炼,但是真经内容还是对他有极高的启发,故而他领悟到道家武学的真谛:空和柔。

以空对实,以柔克刚。

周伯通创作出一套高明的拳法:“空明拳”。

这套拳法的横空出世就奠定了周伯通的武学地位,他的武学天赋绝不弱于五绝,他的心无杂念也让他提升极快。



周伯通两大爱好,一是玩耍,二是练武

所以在桃花岛十五年简直把他憋疯了,没有办法就是自己给自己玩,左手给右手打架,竟然发明一项绝无仅有的“双手互搏”绝技。

“双手互搏”一下子让自己的武功提升两倍,这个威力就相当大。所以,当他一出山洞,武功就已经盖过四绝。

周伯通在前期武功并未登峰造极,只是王重阳的一个小跟班,当他离开王重阳以后才真正找到自我。

在武学之道他寻找到自己的方向,创作出两套神功,在道家修炼方面,他真正的心无杂念,真正做到了“空”与“明”。

可以说,周伯通才是真正的道家大师。

当然这一切主要都是他自己的领悟,也是自我创新,自我突破的过程。突破了周伯通就进步神速,才能成为天下第一,没有突破就一直不温不火,在一定的境界踯躅不前。

做人要像周伯通,真正的既空且明,做事夜也要周伯通,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终成大器。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207期*


忠肝义胆岳老三


柯镇恶、朱聪等逊谢道:“对方使用鬼蜮伎俩,又何足道?”马钰叹道:“周师叔得先师亲传,武功胜我们十倍,终因恃强好胜,至今十余年来不明下落。咱们须当以此为鉴,小心戒惧。”    

郭靖一直在旁听两人谈论,这时插口道:“是,马道长说过他们有个师叔,但没有提到这位前辈道长的名号。”洪七公道:“周伯通不是全真教的道士,是俗家人,他武功是王重阳亲自传授的。

周伯通武功是王重阳所授,全真七子武功倒是大多由他再传授。

全真七子是王重阳传道后收的弟子,都是成年人入门,主要是传道弟子,比如马钰和孙不二原本是夫妻。一来是错过了学武的黄金年龄,二来他们继承主要是道统而非武学。


方士的知识乐园


周伯通的一身武功,表面上看是王重阳教的,但如果认真推敲的话,王重阳教的应该仅仅是一部分。王重阳和周伯通师兄弟相称,那么他们肯定有一个共同的师傅,古代门户之见很严格,如果他们俩没有拜在一个师傅门下,而王重阳又教授他武功的话,周伯通应该叫王重阳师傅。王重阳年纪较周伯通大的很多,而王重阳又参加过农民起义,按照金庸武侠的一贯逻辑,最可能的是,周伯通的父亲是以前的革命领袖和江湖带头大哥,王重阳是他的得意弟子,周伯通是他的小儿子。周伯通父亲仙逝较早,江湖带头大哥的位子就传给了王重阳,王重阳一直把周伯通带在身边传授。周伯通武功应该分为三部分:父亲所传的家学根基,王重阳所传和后来自己的领悟修习。



在周伯通瑛姑时期他已经有一定功夫了,但是相距五绝还差的很远,后来桃花岛上出山以后他武功已经隐隐天下第一的感觉了,所以他的武功主要还是靠后天感悟和修炼,要知道他在金庸武侠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有自己独特创新的绝世高手。另外周伯通生性淡泊名利,就好像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这也反映出了他小时候并未受过什么苦难,是被供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侧面印证出了他家境的显赫,这对他造成的影响就是只到后期才功夫大成,而他无疑继承了他父亲的武学天赋和家传根基。



风言妄语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绝之中以王重阳年纪最大,武功最高,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除了这五人,武功厉害的还有就是周伯通和裘千仞了。

其中周伯通是王重阳师弟,王重阳创立全真教,门下还有全真七子。这么一看,全真七子是五绝周伯通他们的后辈,似乎年纪小一截,但是实际上,七子里面像马钰、丘处机等人年纪除了小于王重阳之外,跟其余几人都是差不多甚至更大的,但是武功却差了一大截,甚至七子合力用阵法都打不过其中之一。都说名师出高徒,王重阳如此厉害,为何徒弟如此脓包呢,其实如果看一下王重阳的经历和为人宗旨,就会明白七子为何武功跟绝顶高手差距那么大,也会清楚周伯通的武功渊源了。

根据书中描述,王重阳本来不是武林人士,开始是个读书人,后来才学武,举兵抗金。抗金失败以后,创立全真教,根据周伯通所言,王重阳是天生了不起,估计他走的是跟九阴真经创造着黄裳类似的路子,在文道里感悟,自创各类高明武功。后来逐步收了马钰、丘处机等七个大弟子,收徒的时候,那几个大弟子已经成年,早已错过了最佳练武时间,而且他们资质虽然不错,但远远达不到顶尖的水准。更关键的是,王重阳个人对武学并不重视,他更在意的是个人道家修行。所以他对执着武学的丘处机不太喜欢,反而更喜欢潜心修道的马钰。其实一个老大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决定一个团体的走向,王重阳不太重视武功,门下弟子大多跟老大一样,所以全真七子的武功就比较尴尬了。

然而,有个人比全真七子占据优势,那就是周伯通,周伯通比王重阳小了不少岁数,却是打小跟王重阳交好。估计王重阳就喜欢周伯通的天真烂漫吧,所以王重阳习武之后也传授他武功。周伯通一学武就感觉打开了新世界,从此痴迷练武无法自拔,他本来天分就高,又痴迷练习,武功进步很快。但是王重阳却是修道为主练武为辅的路子,而且一定要有博大的家国胸怀。他多次劝说周伯通安心修道,但是周伯通始终无法控制的沉迷习武,与王重阳的主旨大大相违。记得射雕里面周伯通说因为自己破了处子身,所以师兄几种高明武功不能练。我觉得他这只是自己想当然,比如段皇爷,女人多了去了,依然可以修炼王重阳最厉害的先天功。估计王重阳看到周伯通太痴迷学武,为人又特别单纯,武功太厉害搞不好将来会被恶人利用,所以索性不传。

尽管没学到最高明的武功,周伯通依然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练的相当厉害了。记得在周伯通还没出场时,洪七公就赞许过周伯通的武功,那时候周伯通已经有十五年没在江湖露面了,依然可以得到北丐这等大高手的赞许,足见武功厉害。

这王重阳传授周伯通正宗玄门功夫,又一直不停的在他耳边叨叨各种大道理,周伯通当时只想着一心习武,完全听不进去。但是这些大道理事实证明是很有用的,周伯通消失的这十五年,原来是被东邪囚禁在桃花岛上,他一个人没事干,就不停的自己练武,偶尔想想师兄以前的唠叨,居然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凭着之前的全真武功功底和对那些道理的感悟,他居然自创了七十二路空明拳和左右互搏的奇妙武功。

而且他看到郭靖以后,跟他讲述当年五绝争夺九阴真经的故事,最后由王重阳夺得,郭靖的反应居然跟当时的王重阳一样,他看到郭靖胸襟宽广,心怀天下,当年王重阳说他缺少救世济人胸怀,一辈子难登绝顶,他那时候还不服气,现在却信了。他说如果王重阳还活着一定会十分喜欢郭靖,尽数武功皆可传于郭靖。这个时候周伯通的思想已经有很多跟王重阳接近了,所以他自创的武学体系依然是全真一脉的,顶多算得上是殊途同归。

在教授郭靖左右互搏过程中,经过郭靖提醒,他一人可以分使两种不同武功,虽然内力没变,但是招式增加一倍,周伯通听完大喜,连说自己可以打败黄药师,已经是天下第一了。

这个时候的周伯通,就算不练九阴真经,就已经天下第一了,何况他在教授郭靖过程中无意练成了九阴真经,实力更是大大增加。就连凶狠自负的西毒欧阳锋都认可他武功天下第一的位置,根本不敢正大光明的对付他,只得采用阴谋诡计逼他自尽。后来周伯通侥幸不死,再次相遇时对他是客客气气,丝毫不敢得罪。

裘千仞铁掌功夫已经大成,不比五绝差,然而周伯通打他跟玩似的,一路追打,跑了几千里,愣是把一个绝顶高手逼的几乎疯掉。

最后《神雕侠侣》结尾,众人再登华山绝顶,一致推举周伯通乃新五绝之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一览众河小


毫无疑问,周伯通的武功是射雕神雕两书中最高的(传说中的王重阳和独孤求败不算)。

当然,我说的武功不仅仅是单挑群殴那些武功。当然这些论单挑,周伯通除了因为刚开始输黄药师逃不出桃花岛,以后还真的没输过。当然,老顽童卖萌说他用胡子斗不过樊一翁那种不算。

有人认为是王重阳教的,书中记载,周伯通武功不是王重阳的师傅教的,是王重阳本人教的,这一点也是可以有的。


也有人认为,周伯通和王重阳原来是结拜兄弟,然后王重阳一直教周伯通武功,最后王重阳建全真教的时候,周伯通与王重阳以师弟相称。王重阳天生武学奇才,由文入武,没听说拜谁为师,(可能如黄裳一般,以自己为师,以天道为师吧。)王重阳与周伯通本是结拜兄弟,创教之后,周伯通武功皆有王重阳死前传授。
在被黄老邪关在桃花岛这期间周伯通为打发时间自创七十二路“空明拳”及“双手互搏”,同时也熟读《九阴真经》上册经文,另外也从郭靖处取得下册经文。


辣味野人


周伯通虽然为王重阳的师弟,但其武功出路与王重阳并非同源。王重阳的武功,如先天功、金雁功、全真剑法之类,均不见于周伯通的招式;而周伯通的绝技,反而是王重阳死后自创的空明拳与双手互搏术,其底蕴虽同属道家,但终究与全真派不同。

考虑到王重阳在踏入江湖前是抗金义军的首领,周伯通很可能是王重阳当将领时的副手,所以两人武功路数完全不同。进入江湖之后,两人为方便行走而以师兄弟相称,但彼此并不同享武艺,王重阳建立全真派,周伯通也并不参与全真派政务。之后周伯通自创了空明拳与双手互搏术,又阴差阳错学了《九阴真经》,这才奠定了他“新五绝”的武功基础。如果没有之后的《九阴真经》,以周伯通自创的武功,倒也不一定能跻身于“新五绝”之列。

与王重阳一样,周伯通也有其历史原型。王重阳开创全真道时,周伯通曾对其进行资助,二人的关系有些像鲁肃之于周瑜、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既然全真道中有周伯通的“原始股”,全真派中人对其尊敬有加也就不奇怪了。综上,周伯通的武功源头与《射雕英雄传》中的武功都没有关系,是其在义军时代已经练成的武功。


隐语


周伯通的武功其实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王重阳阶段。名义上王重阳是周伯通的师兄,但他其实就是周伯通的师傅。

周伯通眉飞色舞,说道:“是啊。我和王师哥交情大得很,他没出家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后来他传我武艺。他说我学武学得发了痴,过于执着,不是道家清静无为的道理,因此我虽是全真派的,我师哥却叫我不可做道士。

因此两者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师徒。这一阶段周伯通的武功是以全真教武功为主,但是差了一些最高等级的武功。

郭靖跟他越说越不对头,只有空自着急。周伯通道:“当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练师兄的几门厉害功夫,黄老邪又怎能因禁我在这鬼岛之上?你瞧,你还只是想想老婆,已就分了心,今日的功夫是必定练不好的了。若是真的娶了黄老邪的闺女,唉,可惜啦可惜!

这门最厉害的武功,其中就包括了最著名的先天功。所以,周伯通的武功,总是离着五绝差那么一点点。

第二阶段是被困桃花岛。这一阶段周伯通在武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是自创武学,发明了空明拳和左右互博术。

空明拳其实已经有点太极拳的意思了,是内家高级拳术,而左右互搏之术其实是武功倍增术。从这个角度来说,周伯通已经超过了五绝。

然后在被困的末期,周伯通还无意中学会了《九阴真经》的内功……这样他一出山,就惊艳了五绝。

第三阶段是他漫游江湖的阶段。这一阶段周伯通在武功上的主要进步就是……忘掉了《九阴真经》。但外功招式忘掉,内功心法却忘不掉。自此周伯通已经超出了全真教的范围,开始成为五绝之首。


敦复


他的武功大部分是王重阳教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中,当属于王重阳武功略胜一筹,但其实差距不大,而周伯通跟了其中最强一位学武,再加上自身习武的悟性级高,非常人所能及,所以学的很快,除了那五个人,基本就数周伯通武学最为精通了,如果当初不是与瑛姑的缘由,或许周的武功能够超过王重阳,但是可以说世事无常吧,瑛姑的事情周伯通做的确实不是太好,所以才让王重阳心有余悸,周伯通在师兄那边学的都是基本功,真正的武功除了九阴真经,其他都是在桃花岛自创的,其中也可以说是被逼而创立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左右互博。15年过后离开桃花岛,武功进步的速度便明显放缓了,


零知道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王重阳所谓的七大弟子只是挂个牌子的,他真正的徒弟是周伯通。看看射雕中的原话。

柯镇恶、朱聪等逊谢道:“对方使用鬼蜮伎俩,又何足道?”马钰叹道:“周师叔得先师亲传,武功胜我们十倍,终因恃强好胜,至今十余年来不明下落。咱们须当以此为鉴,小心戒惧。”

郭靖一直在旁听两人谈论,这时插口道:“是,马道长说过他们有个师叔,但没有提到这位前辈道长的名号。”洪七公道:“周伯通不是全真教的道士,是俗家人,他武功是王重阳亲自传授的。

面两段明显说出了周伯通才是王重阳真正的弟子,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王重阳只传了周伯通武功,而对全真七子传的那么少呢?按照王重阳的性子,如果说武功是末节,普及道理才是大道的话,为什么偏偏一方面传周伯通武功,另一方面传马钰道教的道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明王重阳是个表里不一的人,一方面说淡泊名利,另一方面又盼着自己的武功能流传下去


等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伯通的武功基础来自王重阳,但是爱武的兴趣是他武功达到巅峰的主要原因。他本来心思单纯空明,又痴迷武功,加上他悟性超高,所以武功达到顶峰。



武功基础来自高人王重阳。

我和王师哥交情大得很,他没出家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后来他传我武艺。—《射雕英雄传》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在大雪中比武,一连比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略胜一筹,赢得了天下第一的称号。

王重阳的武功天赋极高,他一边修道,一边练武,武功达到绝顶,王重阳死的时候武功是天下第一,即使后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郭靖,杨过,周伯通等人的武功高于王重阳,我个人认为王重阳的武学天赋,对武功要旨的理解修为,依然是天下第一。



丘处机道:“我恩师不是生来就做道士的。他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曾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敌。”—《神雕侠侣》第四回。

王重阳少时学文,历史上曾参加科举考试,又组织义兵抗金,后来创立全真教,全真教意思是个人内修的“真功”和个人济世救民的“真行”两者兼备。

可以看出王重阳没有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练武上,武功在王重阳心中的地位远不如传教和救世济民。在这种情况下,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足见他武学天赋惊人。

周伯通道:“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许多武学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并非如我这般勤修苦练的。”—《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六回。

周伯通的武功基础来自王重阳的传授,有这等高人传授,周伯通的武功基础,对武功要旨精义的理解,肯定要高于众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伯通的武功基础非常牢固,对武学的理解也是高出众人,但是第一次华山论剑时,他的武功还是低于五绝。

敌人年纪跟我也差不多,但出手狠辣之极,我硬接硬架,终于技逊一筹。——《射雕英雄传》

王重阳死后,欧阳锋来抢夺《九阴真经》,此时周伯通的武功是低于欧阳锋,可以看出,此时周伯通的武功不敌五绝,但是在武林中也是仅此五绝的水平。

周伯通被困桃花岛,嗜武如痴周伯通的潜心修炼武功,他悟出了“空柔”,以弱胜强,以虚击实的道理。



全真教的武功是玄门正宗,周伯通潜心修炼多年,练武是他最大的兴趣。

周伯通道:“你师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顶尖儿……只是外家功夫练到像他那样,只怕已到了尽头,而全真教的武功却是没有止境”。—《射雕英雄传》

周伯通在桃花岛自己与自己打架,自创了“左右互搏”之术,周伯通后来又学会了《九阴真经》上的武功,此时周伯通的武功已经高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周伯通道:“我武功仍逊他一筹,但既已练就了这套分身双击的功夫,以二敌一,天下没人再胜得了我,。黄药师,洪七公武功再强,能打得过两个老顽童么?”—《射雕英雄传》。

专心致志很重要。

在《射雕英雄传》中,说到聪明才智黄药师绝对是第一,但是黄药师的武功不是天下第一,就是因为他兴趣广泛,对琴棋书画,五行八卦,算数天文皆有涉猎,以致武功没有成了天下第一。



在《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是丐帮帮主,带领丐帮行侠仗义,抵抗金兵,是个大大的英雄。

欧阳锋妄想夺得天下第一,被虚名所累。一灯大师又勘破情怨,出家成了一代高僧。杨过大部分时间都在找小龙女,调戏程英,公孙绿萼,陆无双。郭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襄阳城。

只有老顽童,他心思单纯,无牵无挂,一生练武成痴,一生都在专心致志的练武。

周伯通生性好武,虽在百花谷隐居,每日仍练武不辍。见到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求杨过教给他。

周伯通听到“龙象般若功”五字,心中一动,抢上去伸臂一挡,架过了他这一掌,说道:“且慢!”—《神雕侠侣》



周伯通不理全真教,不被名利所动,对爱情更是唯恐避之不及,他心中只有武功,在专心致志练武方面,周伯通当之无愧是天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