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真的不近女色,对嫂子潘金莲无动于衷吗?

鬼谷子识人术


再次先说明,没有男人是不近女色的,更不要说武松这种充满热血的江湖好汉了,除非是他性取向有问题,但施耐庵先生在创作小说时明显没有加入同性这一元素,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就值得推敲了。



先从武松的性格入手,其性如烈火,嫉恶如仇,蔑视传统法律制度,重视江湖道义,有仇必报有恩必还,嗜酒如命,豪爽无边,凡事能不忍就不忍,能动手就绝不动嘴。武松第一次出场是在小旋风柴进的庄园里,当时武松正疟疾缠身,宋江不小心踢翻了火盆,致使火盆旁的武松受到惊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因祸得福,疟疾竟然好了。武松和宋江以这种方式相识。武松的出场并没有多么传奇,甚至很普通,寄人篱下,受到冷遇,有点像一个泼皮无赖,没有一点好汉的姿态,但武松作为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描写个人章节最多的一位,属于他的传奇刚刚开始。刚离开柴进处,武松就上演了一出打虎的好戏,很多人认识武松也是从这一事件开始的,俗话说酒壮怂人胆,更不用说武松性格乖张,十八碗酒下肚,他能把天都捅个窟窿,就是这十八碗酒助武松打死了大虫,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豪侠诞生了,读过原文的朋友很清楚,遇到大虫时武松也怕的要死,原文对他的心理描写很到位,武松也有七情六欲,人性的弱点在他的身上也有反应。读者们不在觉得他高高在上,下层劳动人民的纯朴耿直体现的淋漓尽致,经此一役,为武松加分不少。江湖打虎武二郎的名头被叫的震天响,身处江湖,所有好汉对好的名声是非常看重的,这是他们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区别腐败官府的标签。

而潘金莲的身份是武松的大嫂,这从家庭伦理上都说不过去,两兄弟的感情不是一个潘金莲就能消除的,还有就是武松也看不上潘金莲这样的女人,同百分之九十的社会底层妇女一样,她渴望一个多金、高大威猛的骑士,希望受到保护,她需要的感情太梦幻、太理想化,而武松身处变幻莫测的江湖之中,这种感情恐怕是他最鄙弃的,也是最不屑一顾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武松和自己的大嫂好上了,这要是传扬出去,普天之下就再没有武松的容身之地了,人怕出名猪怕壮,江湖的流言蜚语能把武松轻易杀死。所以为了一个女人,武松实在付不起这样的代价,什么淡泊名利,都是妄谈!人活一世,名利二字,只不过不同的人所认知的名利的含义不同罢了。

武松也并不是榆木旮瘩,更不起是一个死板的道学家,他也曾调戏过妇女,这个女人就是母夜叉孙二娘,老版本《水浒传》中,刚出场的孙二娘很是妩媚,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你越是想染指,就越可能丢掉性命。她不但能勾人,也同样能索命。


大树底下十字坡,

客人哪敢哪里过。

肥的切做黄牛肉,

瘦的反倒去填河。

这首诗口口相传,让孙二娘的凶名远播,就是这个女人,我们的武都头为什么敢正大光明的调戏呢?难道他不怕江湖人的耻笑吗?原因就在于第一,孙二娘可不是武松的大嫂,二人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武松不用顾忌身份。第二,孙二娘这里可是一个臭名远扬的黑店,武松也素有耳闻,太平盛世发生这类事,武松的正义感让他必须出手管一管,给这个妇人一点颜色看看,出于维护正义的目的,同孙二娘动起了手,交手少不了身体接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有免费的豆腐为什么不吃。这件事就是传扬出去,世人也只会赞颂武松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没有人在意武松调戏了孙二娘,日后说起也只会沦为众人的笑料,增添的还是武松的魅力。一举两得之下,武松调戏她也不奇怪。



ONEPIECE1009


武松确实是不近女色,对潘金莲无动于衷。在《水浒传》中有多次提到,武松从进门脱下毡笠,到潘金莲多次敬酒,武松一直刻意与潘金莲保持距离。虽然后来武松杀潘金莲的时扒了她的衣服,被人解读为武松泄欲,实际上这是一种庸俗化解读,只能表现出古代礼教对于女性的苛刻,所以女性在违背礼教的时候,会遭到比男性更重的处罚。

尽管今天我们难以理解,但是在《水浒传》中,禁欲是被作为道德歌颂的。其实不单是武松不近女色,很多梁山好汉都不近女色,大boss宋江就不说了,林冲、鲁智深、杨志这几个特别刻画的好汉,上山之后都没有妻室。而好色的王英、周通,都被作为反面的典型对待。

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念,和当时读者受众分不开。读通俗小说的多是中下层市民,他们出门在外结成商帮,所以朋友远远比女人重要。而正是因为缺少女人,所以禁欲才更被视为难能可贵的品德。作者把人物写给读者,而读者的观念又反过来影响作者。所以历史上关羽跟曹操索要吕布夫人,但《三国演义》就删掉了,元代戏剧甚至说关公斩貂蝉。


林屋公子


武松不近女色,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水浒》所塑造的武松,是一个完美的义侠。金圣叹赞之为「天神」。

武松的一个特点,是重视人伦亲情。武松与武大郎的兄弟之情,人所共见。重视人伦亲情也是梁山好汉所共有的特点与观念。梁山好汉打架斗殴,杀人放火,怕过谁来。动不动就说要夺了皇帝的鸟位。但一说到「孝」,一说到「兄弟」,那却是半点含糊不得。


《水浒》中也有其他兄弟组合,孔明孔亮、穆春穆弘,孙立孙新等。但武松和武大郎却和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是好汉,不仅是手足情深,更是气血相投。而武松与武大郎兄弟呢,一个英勇如天神,一个又矮又丑又没本事,还时受欺凌。而武松对这样一个普通而懦弱的兄长的骨肉之情,就比那些同为好汉的兄弟之间的骨肉之请,显得尤其清晰和动人。使得武松这个杀伐决断的天神,有一种人伦亲切与温暖。


这样的武松。怎么可能对他兄长的老婆有半点非分之想呢?这种没有非分之想,并不是说拘于礼法,敢想不敢做。而是在心底根本就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水浒》中潘金莲引诱武松一大段,写的极为细腻精彩。然而写的如此细腻精彩,并不是为了塑造潘金莲有多么迷人,而是为了写武功的英雄气概。他根本就不为女色所动。

潘金莲毕竟是个美女,那么武松在面对她这一套引诱的时候,毕竟内心是何感受?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似乎人们总不相信他一点不心动一样。


其实,如果认真看书的话,书中对武松的心理状态是有很明确的描写的。如何从知道潘金莲的意思,到最后推倒潘金莲呵斥,整个过程是很明晰的。


先是潘金莲故意说武松有个相好,只把闲话来说的时候,武松就「知了八九分」,袁无涯批曰:「渐渐知觉」。


武松大概知道潘金莲什么意思了。这时武松是什么反应呢?他「自家只把头来低了」。这显然已经有了几分不快,但毕竟还不到发作的时候。低了头,不想理她。然后潘金莲去烫酒时,武松拿起火箸簇火。就是不快,没话,又不好发作,维持个尴尬的局面。


等潘金莲拿着酒,在武松肩膀上一捏,问他冷不冷时,武松就「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她」。袁无涯批曰:「渐渐憎恶」。

潘金莲越来越过分了,都上手了。武松就更恼火了,但还是忍着她,也不理她。


等潘金莲夺了武松的火箸的时候,武松「有八九分焦躁,只不做声。」。潘金莲做了更进一步的动作,使得武松「八九分焦躁」,「八九分焦躁」,那马上就忍不住了,要发火了。


到最后,潘金莲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时,武松就发作了。

所以你看,这个过程是很明晰的。金圣叹为了使这个过程更有次序,把上述过程「八九分」之类的程度词,都给按顺序改了。改成了「知了四五分」,「六七分不快意」,「八九分焦躁」,金圣叹说,「八九分焦躁」之后,就应该是「十分震怒」了。


那么我们看到,在这整个过程中,武松从一开始就是不快意,到这种不快慢慢累积,直到最后震怒发作。整个过程已经写得很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武松有一丝一毫的动心或者犹豫吗?一点都没有。


读文学作品,我觉得不要以自己或现实的大多数人性为依据,就觉得我做不到对潘金莲的引诱无动于衷,所以武松也够呛能做到。但你得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样。就是有些人,能做到你做不到的事。具备你所不具备的品德。这些人当然是少数,但不是没有。


孙虚白


潘金莲本是贫农之家的女孩儿,在她9岁时就没有了父亲。为了活下去,母亲卖给到地主家里,地主见金莲貌美如花,便动了心思!未及动手,被地主的老婆察觉了,这个母老虎为了消除祸患,直接把金莲儿卖给了武大郎。

于是乎,武大郎白捡了一个漂亮又能干的黄花大姑娘。娶了金莲儿之后,他依然每天卖烧饼,把潘金莲供养在家,大有金屋藏娇之势。从这一点来看,大郎是真心爱着金莲儿的。

可对于潘金莲来说,她没有选择,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草绳牵着走。金莲嫁给大郎本身就是一种错,可是命运就是如此残酷。

不管怎么说吧,小潘同学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可鲜花在牛粪上插久了,会蔫儿的。虽然表面的平和能勉强维持,这一池春水,就差一个石子了。武松的到来,绝对就是这一枚石子,让金莲儿内心荡漾。

都说宝马配英雄,金莲就如同一匹宝马,她自认为自己能配得上武松。武松长得高大英俊,金莲儿长得小家碧玉,郎才女貌,本是天生一对。

奈何武松却是个不解风情的人,他不懂得风花雪月的浪漫,不懂得女人内心的想法。任由金莲儿百般勾搭,武松就是不为所动。俩人尬聊到最后,武松竟然选择了逃离。

此时的潘金莲,已无衣食之忧,严格来说,已经上升到马斯洛需求的第三层—精神需求。欲求不满的潘金莲,自然是羞愤难当的,武松的无情无趣,成了金莲儿内心永久的伤疤。

被气疯了的潘金莲,做了这辈子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她选择出轨,选择了西门庆。害怕事情败落的潘金莲,最终下毒杀死了武大郎。西门庆因为贪恋美色,稀里糊涂成了潘金莲的帮凶,最终也难逃一死。

武大郎死后,武松调查事情原委,得知真凶帮凶。于是乎,手刃潘金莲、吊打西门庆,为兄长报了仇。然后,毅然走上了梁山,开启了逃往生涯生活。

潘金莲一生真正爱过的人应该只有武松,可是命运注定他们不能走到一起,而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又不愿孤苦过一生,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发生了。

至于武松嘛,可能是打虎时,步子迈的有点儿大,扯坏了蛋,荷尔蒙分泌不足,导致他无法察觉金莲儿的爱意。

唉!可怜潘金莲,生在旧社会,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啊。











山鬼祗树


其实武松在《水浒传》里面是被作者刻意神话了的人物,并不真实。

书中以武松为主要人物的章节就有十一回之多,而全部一百单八将总共用了一百二十回!作者对武松“武十回”的偏爱不言自明。所以,武松必须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但凡神仙,都是不近女色的,猪八戒除外。

潘金莲是天上白虎星下凡,而武松偏偏是老虎的克星。金莲可谓色艺双绝,天生尤物。连逛遍了烟花柳巷,阅大姑娘小媳妇无数的西门庆,看了潘金莲一眼就走不动道。武松如果不是神仙,肯定不会对嫂子的挑逗无动于衷。何况坊间传闻,“好吃不如饺子,好看不如嫂子”。哥哥武大郎又是那么一个人物,同比今天的亮亮哥,那真有云泥之别。

相比装神弄鬼的《水浒传》,世情小说《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武松鲁莽残暴,贪财自私。不过一样的不近女色,我想大概是更在乎自己打虎英雄的名头和大好前程吧。而且当时叔嫂通奸是重罪,武松是衙门里的人,自然小心行事。这样看来,武松是有色心无色胆,书中描写真实但不可爱。

而更让人叫绝的是96版五集电视剧《新金瓶梅》对剧情的改编。武松跟潘金莲成了郎情妾意,然而两人并没有做出苟且之事。潘金莲忍辱负重,都是为了保全武松的名节和性命。最后历经磨难,当就要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候。大Boss宋江出现了,导致潘金莲自杀殉情。如果不是级别的问题,这部剧肯定大火,而且会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版本,被翻拍无数遍也未可知。有新版我一定会看,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杨思敏单立文的表演。

话休饶舌,请您指正。


社会主义小书童


  在《水浒传》中,武松曾经遭遇了四个女人,潘金莲、孙二娘、蒋门神小妾,张都监丫头玉兰。当然还有个王婆,不过武松没有恋母情结,估计对王婆没有任何遐想。而武松最爱的人是谁呢?当然是潘金莲。潘金莲是武松的嫂嫂不假,武松也杀掉了潘金莲不假,可是并不影响武松暗恋潘金莲。爱到深处恨也深,自己为了哥哥放弃了对潘金莲的迷恋,而潘金莲在对自己袒露爱意之后不久竟然就搭上了另一个男人,一起快活了几个月,最糟糕的是还合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这是武松无法忍受的。于是武松杀潘金莲要剥掉潘金莲衣服,要露出潘金莲胸脯,然后下手挖出心肝五脏。武松就是要表示,嫂嫂潘金莲的心肝到底长什么样,才会做出这种让武松伤心断肠的事。

  于是,在杀死潘金莲之后,一贯谨守男女大防的武松变得风流放荡了起来,武松在十字坡调戏孙二娘,在快活林调戏蒋门神的女人,用词大都淫秽,不堪入耳,连“小便处的毛”都能从这位大英雄口中说出来,并且自然流畅,毫无一点羞涩之色。武松性情大变和心底深处对潘金莲的爱与恨密切相关。而玉兰,是武松第一个明确表示愿意结婚的女人,而愿意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玉兰和潘金莲的惊人相似。不过本文不准备讨论玉兰,专讲武松对潘金莲的感情。

  潘金莲是哥哥的女人,而武大对于武松,既是兄长,也是从小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亲,武松不可能做出有违礼法的事情。但是不能并不等于没有。最有力、最明确地表明武松对潘金莲有爱意的证据在《水浒传》二十七回,在这一回武松、潘金莲雪天共饮,许多对话、动作都很暧昧,很有味道,我们细细品来。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后,武大被赶出去卖炊饼,潘金莲准备了酒肉,在武松房间烧了炭火。有肉可以果腹,有酒可以助兴,又有温暖的房间,有一心等待的女人,被拒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武松回来时,潘金莲如同伺候丈夫一样来帮武松接毡笠,却被武松拒绝。此时的武松还谨守叔嫂大防,有十分戒心。

  潘金莲问武松为何不回来吃早饭,让风雪中归来的武松进房间烤火,武松答应了,脱了油靴,换了袜子。潘金莲为武松准备炭火,让寒冷归来的武松感觉几分家庭的温暖,此时武松心中,只好有九分戒心了。

  潘金莲跑去把前门拴好了,然后端出酒菜,和武松同吃。精细的武松当然发觉了气氛有点异样,于是问:“哥哥哪里去归?”潘金莲说武大出去了,我和叔叔吃吧。武松不好意思,怎么能够叔嫂同桌吃饭呢,说还是等哥哥回来再吃吧。潘金莲说:“哪里等得他回来,等他不得!”潘金莲有些猴急,武松看了并没有反感,而是表示自己去烫酒,让嫂嫂歇着。此时武松已经有些渴望叔嫂同桌吃饭,甚至喝点小酒了,喝酒有壮胆的功效嘛。此时的武松有些软化,算有八分戒心吧。

  潘金莲连递给武松两杯酒,说了一句调情的话“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的杯。”潘金莲不是说喝两杯,而是说成双的杯。难怪金圣叹要感叹潘金莲真好淫妇,辞令绝妙了。武松并不反对,自己喝完了,竟然还给潘金莲筛了一杯酒。你来我往,叔嫂关系已经渐渐淡化成男女关系了。此时只好算作七分戒心吧。

  潘金莲喝了几杯酒,故意将美丽洁白饱满的胸脯微微露出来,头上的发髻也松松垮垮的,故意引诱武松,还问武松,“听说叔叔在前街上养了一个唱的?”武松急忙表明绝对没有这种事。潘金莲故意说不信,武松说,可以问哥哥武大,自己绝没有女人。武松的话,在潘金莲听来,有两种意思,一是武松还没有别的女人,二是武松看不上别的女人。潘金莲浮想联翩,双方边闲聊边喝酒。此时书中明确写到,武松也知了四五分。武松了解了潘金莲在挑逗自己,想和自己好,可是并没有明确拒绝,只是把头低了。这是羞涩?是期待?是忍耐?是顾及颜面?很难讲。此时的武松,只好作有六分戒心了。

  当潘金莲再去烫酒时,武松自己拿着火箸拨火,估计心中想了很多。当潘金莲会来的时候,故意在武松肩头捏了一把,说:“叔叔,只穿这些衣服不冷?”武松此时有些不快,但是也没说话。为什么不快?因为潘金莲这个动作过于亲密,但是武松还是没说。为何武松既有些反感,又不明确表态呢?只好看成武松内心的矛盾,礼法和情感在不断的纠缠。于是武松的戒心并没有持续减低,潘金莲过快的节奏,让武松警觉,自己不能堕落下去。武松的戒心恢复到了七分。

  潘金莲明显会错了意,以为武松是默认,在等待自己进一步行动,于是抢过武松的火箸,告诉武松你不会拨火,我来吧。两人的手亲密接触。火盆旺了很多,潘金莲也妖娆了很多,武松也燥热了很多。此时的武松内心搏斗不止,叔嫂大防,和多情嫂嫂在脑海中盘旋,但是理智告诉武松,长嫂如母,绝不可戏,此时武松的戒心猛增到八九分。这时的戒心与其说是警戒潘金莲,不如说是警戒沉沦的自己。

  武松的沉默,让潘金莲再次会错意。潘金莲端来一杯酒,自己喝了半口,然后递给武松说:“你若有心,吃了我这半杯残酒。”在书中,潘金莲一共叫了三十九声叔叔,此时忽然换做“你”,可见此时潘金莲已经把武松完全当成自己心爱的男人,不再是自己丈夫的弟弟了。武松很生气,夺酒杯,骂嫂嫂,然后两手推开潘金莲,差点把潘金莲推倒。武松推的部位是哪里?自己想。武松说,自己不是败坏风俗的猪狗,告诉嫂嫂,如果有些“风吹草动”,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不认得是嫂嫂。潘金莲的举动过于明显,反而激怒了武松,武松果断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只是,什么叫做“风吹草动”?是说潘金莲还要继续无耻勾引自己,还是说潘金莲在外勾引别的男人?

  武松如果心中对潘金莲不曾动情,哪里会到等到潘金莲连续挑逗以至于直接表白。若不是武松一再默认,甚至迎合潘金莲,潘金莲又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深陷进去。正因为潘金莲对武松有爱,武松对潘金莲有情,两人才会独处一室,对饮调情,只是潘金莲跳跃性前进,心急了一点,让武松在爱的迷醉中猛然警醒,意识到只要最后一点防线攻破,自己就将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一刹那,对兄长的愧疚充满武松的心头,对潘金莲的柔情潮水搬退却,剩下的是震惊,是愧疚,是愤怒。武松为自己竟然迷醉嫂嫂到如此地步而震惊,为自己背叛养育自己的兄长而愧疚,而嫂嫂如此笃定地以为已经抓住了自己而愤怒!

  武松大声宣布,自己是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武松大声斥责潘金莲,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武松忘记了声音大不代表有道理,声音大更多是掩饰他的孱弱。雪天饮酒一幕,武松和潘金莲对饮,你来我往,十足情人气氛,估计这一幕会常久地在武松梦中出现。

  在武松公开拒绝潘金莲之后,潘金莲为了掩饰自己对武松的爱,加倍抹黑武松,标榜自己贞洁烈女的形象。潘金莲的做法和武松大声斥责潘金莲,标榜自己绝不会做猪狗不如的勾当如出一辙。当潘金莲辱骂武松的时候,武松没有反驳,因为他明白,这是自己的选择,选择礼法,选择大义就必须付出代价。


叶之秋


在《水浒传》里,对女性的态度也就是武松比较正常。

首先,武松对女性基本上是尊重和欣赏的。同时,武松对封建礼教很认同。

武松来到阳谷县,见到了苦苦寻找的哥哥武大,并且见到了年轻美貌的嫂子潘金莲,此时武松的眼里潘金莲就是“嫂嫂”。并且武松对嫂子潘金莲也是尊重敬佩的,作为嫂嫂,他尊重潘金莲,作为男人,他敬重潘金莲下嫁他哥哥,给他哥哥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假如有点遗憾的话也是觉得他的哥哥拖累了这个嫂子,时常受人欺负,但这一切随着武松的到来,瞬间烟消云散。

这也是武松愿意搬到哥哥家去住的原因——给哥哥嫂嫂家撑个腰。

正因为如此,武松一直恪守纲常,对嫂子潘金莲礼敬有加,也十分受用嫂子对他的关爱,在武松心里,这种关爱就是“长嫂如母”,毕竟武松还是需要母性的关爱。

但是潘金莲的感受要不一样的多,相比较而言,武松和丈夫之间的差异实在是让她不能忽视,武松的英武,强壮,彬彬有礼,都让潘金莲“想入非非”。

潘金莲对武松的道德观还是不理解,在大家门户伺候人的丫鬟,见多识广,她不相信有“坐怀不乱”这种事,于是她就亲自试了试。

果然情况不好,潘金莲的撩拨不但没有让武松就范,反倒让武松产生极大的反感,个中的原因,就是武松心里除了“纲常”,并没有邪念,同时,他对“邪念”也是嫉恶如仇。

事情一直演变到潘金莲出轨并杀夫,武松的心里除了仇恨,还有的就是极大的挫败感:自己敬重的“长嫂如母”的嫂嫂居然就是禽兽!

于是,下手就极为残忍,血腥。

武松在男女问题上并不偏执,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肯定是他的基本目标,所以在孟州,张都监为了迷惑武松,假意要把养女玉兰嫁给武松的时候,武松的羞涩,慌乱,假意推辞,都显得很自然,顺理成章。

但是武松知道自己再一次被愚弄的时候,手刃玉兰也是干脆——他不再相信什么女人了。

武松缺少母爱,也渴望异性的关爱,但更需要像母亲般的关爱,后来,她和孙二娘的关系,就更说明了这一切,他把孙二娘真的当做“嫂娘”,而对孙二娘的丈夫张青,并未见有多么“感情深厚”。


步武堂


武松打虎以后来到阳谷,成了一名步兵都头,在这里他还遇见了自己的亲哥哥--武大,在武松的眼里,哥哥犹如父亲一样。但是他的长相实在是不怎么样,被人成为“三寸丁谷树皮”,可是他却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潘金莲,这样一对不相配的夫妻,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武松凤凤光光的回来了,这样一表人才的叔叔却让新认识的嫂嫂心动了。古代的婚姻讲究父母媒妁之言,这也是合法婚姻的基本模式,但是潘金莲不同,他本是地主张大户的丫鬟,张大户想占有她,他不同并向张大户的老婆告状,一气之下,张大户一文不收,把她送给了武大,这样的婚姻是对潘金莲的惩罚,这样潘金莲是不会认同的,她认为武大是张大户的帮凶,事实上武大是配不上潘金莲的,武大什么主意也没有,只听别人的;还总被人欺负,不能成为潘金莲的保护伞;相貌奇丑,不会有女人亲近,更何况貌美的潘金莲。



武松的到来,使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潘金莲在武松身上看到了希望,武松一身本事,一表人才,满身的英雄气,绝对是古代女子梦寐以求的对象,这样的人物又是自家的兄弟,她动情是难免的,于是他开始行动了,先让武松搬回家住,好酒好菜招待,以此打动武松,而且武松一直单身,这让她看到了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她决的时机成熟,她开始进攻了,进而表白了。


于是在下雪的一天,潘金莲摆好酒席等武松回来,一起饮酒,并用话语挑逗武松,但是武松不为所动,没说不同意,也没有说同意,潘金莲以为武松愿意了,最后竟然动手动脚,引诱武松,希望能和他发生关系,武松却用一碗冷水泼了潘金莲一身,最后气冲冲的走了,接着叫人取回行李,搬回衙门住。

在整个过程中,武松是被动的,其实也动情了,如果他有一番大道理,那么开始的挑逗,他就应该离开,但是他没有,虽然他是个好汉,好汉都是不近女色的,但他毕竟是个未娶妻的人,食色性也。潘金莲的举动太心急,以致吓坏了武松,武松没有心里准备,只好离开,在兄嫂和情欲之间,他徘徊了很久,但他守住了。武大从小把武松拉扯大,长兄如父,在中国这样封建社会下,潘金莲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结果在以后的日子里,武大和潘金莲双双被杀,这样的结果与武松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是武松自己杀死了自己,在精神上已经死去,以后的武松只是一个躯壳了。


用情太深2000


武松,一个被称作好汉的水浒英雄,他的一生嫉恶如仇,敢恨不敢爱,人们都称武松是个不近女色的冷血汉子。事实上武松真的对女人不敢兴趣吗?

绝对不是,武松是个习武之人,讲究江湖道义,也特别注重兄弟感情,生性好打抱不平,在整个水浒传中,武松从一开始出场就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充分证实了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都说英雄爱美人,武松在水泊梁山上算得上是真英雄,但是他却唯独对女人不感兴趣,是武松身体有缺陷,还是他天生就不喜欢女人,非也,武松身体棒棒哒,心里也很健康,而且那都正常,属于标准的美男子形象,既然这样那武松为何对嫂子潘金莲无动于衷?

首先我们知道,潘金莲是武松哥哥武大郎的妻子,尽管金莲貌若天仙,秀色可餐,对武松爱慕至极,甚至不惜脸耻的去勾引武松,但毕竟是自家嫂子,武松再怎么不懂事也不至于对嫂子动心,因此不管潘金莲怎么动情,武松就是不越雷池半步,因此有人说武松不近女色,其实不然,细心的朋友自然会发现,在电视剧中,武松在潘金莲的勾引下,当时的表情略有羞涩,表现的也有点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武松并非呆木,绝对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



武松拒绝潘金莲主要原因应该就是潘金莲是他嫂子,另外武松是看不惯水性杨花的女人,而且潘金莲见异思迁,喜新忘旧,这样的女人再怎么漂亮武松也不会要的,所以无论潘金莲这个妖妇怎么折腾,就是入不了武松的法眼。


在整个水浒传中,与武松交往过的女人不止潘金莲一个,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仅有的三位女性当中,就有一个对武松情有独钟的女将,她就是开黑店卖人肉叉烧包的老板娘“母夜叉”孙二娘,孙二娘与武松邂逅在小店之中,她很仰慕武松的为人,也认定武松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武松做人自有分寸的,虽然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有些挑逗的举动,但是后来得知孙二娘是有夫之妇后,不打不相识,对孙二娘特别尊敬,剧情也就没有继续在发展。

一个是大哥之妻“淫妇”潘金莲,一个是朋友之妻“母夜叉”孙二娘,武松虽先后左右逢缘,但朋友妻不可欺,家妻更不行,所以武松不能夺人所爱。只能一心做他的“行者”。

后来他们结拜为兄弟都上了梁山,一切感情都化为友情,加之聚义水泊梁山的兄弟们大多都是单身未婚的汉子,而且每天干着替天行道的义举,那有时间考虑儿女情长,久而久之武松也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

武松不是真的不近女色,只是处于某种关系和环境局限下,由不得他去那么想那么做。这就是好汉武松,“行者”武松,他做到了。


任驰赢天下


谢《九州历史》等三友邀!武松对其嫂的挑逗不是“无动于衷”?而是一躲、二拒、三开骂。

武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一表人才,武艺超群,是那个时代女子所要求的男人。武松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当他遇见心怡女人时也有心动。正如吾友《九州历史》回答问题中说的那样:

“武松渴望建立家庭,张都监将玉兰送给他当妻子,他当时不但没有拒绝,而是晚上回去满心欢喜地睡下,对未来非常憧憬”。

潘金莲则不同,虽然说她比武松还年轻两岁,但她是从小抚养武松长大成人、对武松百般疼爱的哥哥的媳妇儿,凭武松的为人,不可能做出违背伦理道德、欺兄霸嫂之事的。以原著一段描述为例说明:

场景:“只见武松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那妇人揭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道:叔叔,寒冷?武松道:感谢嫂嫂忧念”!

一一这是一副无比温馨的画面。潘金莲嘘寒问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武松的情人。往下看:

第一步:“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那妇人双手去接。武松道:不劳嫂嫂生受。自把雪来拂了,挂在壁上”。一一躲开潘金莲的贴近。

第二步:“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却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里来,摆在桌子上,妇人道: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买卖,我和叔叔自饮三杯。武松道:一发等哥哥家来吃”。一一婉拒。

第三步:“妇人道:那里等得他来!等他不得!说犹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来。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烫酒正当”。一一礼貌性的拒绝。

第四步:“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武松道:嫂嫂自便”。一一更进一步、明白的拒绝。

第五步:“那妇人将酥胸微露云鬟半松,脸上堆着笑容说道: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麽?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一一事情己经挑明,武松很是无奈。

结局:“那妇人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嫂嫂”。

武松不得已最后暴怒,潘金莲从此由爱生恨,自暴自弃,以后的悲剧,也从此埋下了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