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强迫症?what if……?” 给OCD患者治疗的温馨提示

“如果我没有强迫症?what if……?” 给OCD患者治疗的温馨提示

案例

李洋(化名,保护患者隐私),22岁,同性恋者,因患有焦虑障碍寻求心理治疗。他的职业是企业管理,很少在工作之外参加社交活动。当谈起他的焦虑障碍时,李洋表示非常担心自己会患上传染性疾病,如HIV艾滋病。

由于心理治疗师闻到李洋身上有一种浓重的84消毒剂味,便询问李洋是否是因担心自己会患上某些疾病而存在过度的清洁行为。李洋回答自己在家之外的地方会尽可能避免碰触任何物体,因为他认为自己一旦靠近某个物体就会沾染上病毒,然后就必须用84消毒剂反复洗手(他认为普通肥皂不能有效去污)。他每日花费数小时在洗手这件事上,最严重时甚至可多达30次每日。当然,与他人身体接触就更困难了;去零货商店买东西以及乘地铁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他;他基本放弃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或投入到一段恋爱关系中。

“如果我没有强迫症?what if……?” 给OCD患者治疗的温馨提示

当治疗师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担忧困扰着他,李洋答道自己脑海会突然出现闯入性画面,想法和冲动(例如殴打他人,电梯里触摸女性的头发)、害怕自己会说出冒犯他人或错误的言论以及会冒犯到邻居。为了缓解由于这些想法所引起的焦虑,他经常在脑海中预先排练与他人之间的交往画面,每日写日记记录自己说了些什么,经常在日记中为自己某些存在攻击性的想法而内疚自责。当在洗澡时,他必须确保浴缸里的水是在某个特定位置上的;因为他害怕如果自己不小心会淹了邻居家。

李洋在工作时总是带着手套,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工作表现。他大部分自由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虽然他很享受别人的陪伴,但如果请别人来家中或自己去别人家做客,他就必须要碰触某些东西,这些会带给他极大的焦虑。他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担心和恐惧“严重的非理性”,但是他难以控制。

李洋被诊断出患有强迫症(OCD)。他存在许多强迫性思维,包括“污染”(害怕感染HIV)、攻击性(殴打他人的闯入性画面和冲动)和整洁(浴缸中水的精确深度);这就导致了李洋每日要花费数小时在OCD的“例行强迫行为”上,因担心与焦虑而产生一系列回避行为,例如避免离开家中、拒绝参与社交活动和外出办事。

李洋还患有许多强迫性行为:强调对称,过度洗手、反复检查行为(反复按压水龙头)、重复说明(经常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心理强迫行为(反复在脑海里预先演练与他人谈话的情境)以及反复侵入的画面和冲动。

这些症状同时也妨碍了李洋的日常工作。即使他可以正常工作,但他的工作选择却受症状的制约(很少有需要戴手套和使用漂白剂洗手的工作)。强迫症症状不仅导致他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还让他很孤单、与社会隔绝以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

如何有效治疗OCD的温馨提示tips

1.OCD 不应该被歧视。

任何人都可能发展出强迫症。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胖或是瘦、黑人还是白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贫穷还是富有:这都不是你刻意选择的,无需自责,这并不是你的错!这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错事也不是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简单来说,如果你能停止打响指的行为的话,我确定你会的)。目前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针对OCD的病因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

如基因(40%-50%受基因影响,强迫症,BDD 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在致病基因存在重叠)、人格(神经质水平,详情:人格特征预测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抚养方式和生活经验共同作用导致的。过分聚焦OCD致病因素也并不能帮助你战胜它,更有可能令你沮丧;所以聚焦于寻找适当的治疗资源--而不是一直质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有这个疾病?”--更重要的是,请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比问题本身要多。

2.任何事都可以使OCD患者担心恐惧。

人们对OCD往往存在误解,认为OCD仅仅只是个体害怕细菌、过度洗手、太过洁净或出现反复检查行为。这些现象和行为都是OCD的症状范围,但实际上OCD患者会对各种各样(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事物过分敏感。OCD患者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强迫性思维或怀疑,无论是在一段正常的关系中、或是意外导致受伤、又或你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你可能因呼吸问题而发展出恐惧、或是与他人交谈时盯着别人的生殖器官闯入性冲动而自责、又或是因自己的性取向而困惑,害怕变成同性恋;又或是远处看到的一条狗都可能令你情绪崩溃、或是困惑于地球是否是圆的、又或是困扰于吃红色的食物可能会死亡。

“你可以憧憬有一天你可以自如的说出’我曾经患过强迫症,并摆脱了他”。

通常OCD患者体验到一些侵入性思维、画面、冲动(这些闯入性思维与你的信念相反,如一个新生儿的母亲有一种用开水浇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冲动),患者通过实施某些强迫行为来减缓这些负面信息或威胁以此来抵消这些侵入性画面或思维产生的恐惧或焦虑感,但这只是暂时缓解焦虑,反而会强化患者的强迫行为。

3.你可以摆脱强迫症

多年之前,OCD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只能对病情进行控制而不能治愈。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有人如此认为。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由于研究和治疗手段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是有可能治愈OCD的;但过程并不简单,你需要找到合适的治疗手段,并加以时间、努力以及恒心;也许有一天,你可以自如的说出“我曾经患过强迫症,但是我找到方法摆脱了它 ”。

如果你认为你患有OCD,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并与其讨论可能的治疗方法以及需服用的药物。但是OCD的治疗比较特殊,可能并不是所有治疗师都可以顺利解决。

OCD的一线治疗选择通常是CBT中的暴露预防反应疗法(ERP,详情:强迫症的循证心理治疗--EPR(暴露反应预防))。为了具体了解这种治疗方式,你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比如由Katie d’Ath和Rob Willson共同所著书籍 Managing OCD with CBT for Dummies 。在治疗前,你需要询问医生是否擅于治疗强迫症OCD;另外,你的英文足够好的话,还可以在美国精神卫生中心https://www.psychiatry.org,美国心理学协会或英国心理学协会获取足够靠谱的知识。

5.越抵抗,症状越持久。

当个体出现某种恐惧或其他负性情绪时,我们往往会试着摆脱这种负面情绪,避免其再次发生。遗憾的是,当涉及到OCD时,这种认知回避长远看来可能会使问题更加恶化。越是回避或采取某些特别的预防措施,你就越会重复类似的强迫行为随着时间的推进,你所用来减缓负面情绪的寻求确认或其他技术(强迫行为)的效果会逐渐减弱,你可能需要更复杂、花费更多时间的仪式行为达到相同的缓解效果;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寻求朋友和家人的安慰,反复寻求家人,医生或网络信息搜索的确认以缓解你的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针对OCD的CBT认知行为治疗会帮助你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使用ERP(暴露反应预防疗法)教会患者慢慢面对你的恐惧,学习正确的方式处理强迫行为。在治疗过程中,你会了解到短期缓解=长期痛苦(short-term gain = long-term pain),这会促使你习得全新的方式与视角去处理OCD。通过针对OCD的ERP(暴露反应预防疗法)技术,修正你之前错误的应对方式,你会体验到:短期痛苦=长期受益(Short-term pain = long-term gain)

“OCD 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不是你人格的一部分 ”

6.OCD并不能代表你是谁。

无论你是患有OCD许多年还是你只是刚刚起病,你都需要了解OCD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不是你人格的一部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赋予OCD一种角色,将OCD看做是与自己独立的一部分是学习坚持与OCD抗争的有力一步。你越是意识到OCD在“霸凌”你,并试图控制和影响你,你就越容易选择拒绝它的要求,以及更容易对它采取行动。当你的OCD在完全控制你,你努力抗争时,切记不要对自己产生愤怒,你的OCD才应该是你愤怒的对象。OCD会令你感觉沮丧,一直吸引你靠近!对自己多点善意和同情心会有助于你跟你的OCD进行战斗。

7.OCD患者最喜欢的问题

如果你患有OCD,那你对随之而来的某些疑问一定不陌生,如“如果...会怎样?”因为OCD症状的诱发可以基于任何事件或物品,那么“如果...会怎样?“what if…?””等类似问题(强迫性怀疑)也是如此。你可能意识到了,即使你为其中一个疑问找到了答案,但仍会有另一个问题不时地闯进你的脑海里。然而,“如果...会怎样?”的类似问题中一个最普遍的就是“如果我没有OCD的话会怎样?”这是OCD 患者最喜欢的“台词”,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会破坏你正在采取的心理治疗方式的有效性。OCD患者存在的终极疑问是“如果我不是OCD,而是某种传染/其他精神疾病呢(加重恐惧情绪)”--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确定你体验到的症状就是OCD症状(就像你不可能完全确定生活中的其他事一样),但你可以意识到“如果...会怎样?“what if…?”思维是强迫症状中的强迫性怀疑,是症状的一部分。越多理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强迫性怀疑是症状一部分,越少的对“如果...会怎样?”做回应,OCD症状就越可能远离你。

参考文献:

https://www.ditchthelabel.org/7-things-you-should-know-ocd/


分享到:


相關文章: